苏北盆地高邮凹陷隐蔽性断层构造特征分析与预测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隐蔽性断层构造特征分析与预测

ID:46542775

大小:5.08 M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1-25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隐蔽性断层构造特征分析与预测_第1页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隐蔽性断层构造特征分析与预测_第2页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隐蔽性断层构造特征分析与预测_第3页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隐蔽性断层构造特征分析与预测_第4页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隐蔽性断层构造特征分析与预测_第5页
资源描述: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隐蔽性断层构造特征分析与预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40卷第1期2016年3月地质学刊JournalofGeologyV01.40No.1Mar..2016doi:10.3969/j.issn.1674—3636.2016.01.37苏北盆地高邮凹陷隐蔽性断层构造特征分析与预测姜芹芹1,周绍荣1,朱光2,谢成龙2,王岩生1,吴进飞1(1.淮安市地质矿产勘查院,江苏淮安223001;2.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安徽合肥230009)摘要:晚白垩世晚期一新生代发育的高邮凹陷,是苏北盆地南部典型富含油气的半地堑式断陷盆地,自南向北分为南断阶、深凹带与北斜坡。该凹陷复杂断裂构造系统与相应的沉积格局受印支期NEE向逆冲基底断层系与晚侏罗

2、世伊泽纳崎板块高速斜向俯冲形成的NNE向左行平移基底断层系影响,同时受古近纪期间区域近SN向拉张应力状态控制。北斜坡东部花瓦构造带主体EW向正断层与NNE向隐蔽性断层发育了限制型、连接型、复合型3类隐蔽性断块圈闭模式,同时在平面上形成多种组合样式。通过研究花瓦区隐蔽性断块圈闭实例与有限差分法数值模拟,分析总结出高邮凹陷NNE向隐蔽性断层的成因机制与构造特征,并推断了5条隐蔽性断层发育带。关键词:基底断层;斜向拉伸;隐蔽性断层;断块圈闭;高邮凹陷;苏北盆地;江苏中图分类号:P618.130.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636(2016)01—0037—100引言苏北盆地南部

3、油气富集的高邮凹陷已进入高成熟勘探阶段,再勘测到规模较大的构造油气圈闭的机率很低(邱旭明,2003;邓丽娟等,2009)。因此,采用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对高邮凹陷内部复杂断裂构造系统进行分析解释,最终在寻找隐蔽性油气藏方面取得显著成果。本次工作主要依据高邮凹陷精细地震解释资料,并参考前人相关研究成果,重点剖析已探明的花瓦构造带隐蔽性断裂构造特征与断块圈闭发育模式,解析高邮凹陷隐蔽性断层的成因,进而为整个凹陷隐蔽性断层的空间分布提供理论预测,也为未来勘探隐蔽性圈闭指明了方向。1地质概况EW向断层系及多被限制在前2组断裂系统之间并呈断续分布状态的NNE向断层系。高邮凹陷被划分为北斜坡、深凹带

4、与南断阶3个次级构造带,其中北斜坡指汉留断裂与吴②断裂以北的区域,包括吴岔河构造带、刘陆次凹、花庄一瓦庄构造带(简称花瓦构造带)等6个次级构造单元。位于北斜坡东部的花瓦构造带分为花庄、瓦庄2个次级构造区,属于断裂构造系统相对复杂的区域(图2、图3)。通过分析高邮凹陷的构造事件、深浅地层建造关系以及地层岩性特征等,可将凹陷的沉积盖层分为3个次级构造层(表1),包括分散伸展断陷阶段发育的泰州组与阜宁组组成的下构造层、由始新统戴南组和三垛组构成的中部构造层以及新近纪以来的拗陷阶段发育的上构造层。此外,在中构造层发育期间强烈的构造变形促使高邮凹陷的3个次级构造单元基本定型(邓丽娟等,2009;

5、朱光等,2013),此时凹陷属于集中断陷型盆地,类似于窄裂谷盆地(Beneseta1.,1996)。高邮凹陷位于苏北盆地东台坳陷中南部,为典型的南断北超、南深北浅单断裂谷式凹陷(图1)。2盆地基底与古近纪应力状态凹陷整体呈NEE走向,包含3组正断层系统:发育程度最高的NEE向断裂系、主要分布在北斜坡的近苏北盆地位于郯庐断裂带东侧、苏鲁造山带南收稿日期:2015—04—03;修回日期:2015—06—18;编辑:陆李萍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91214301)、江苏油田项目共同资助作者简介:姜芹芹(1986一),女,工程师,断裂构造专业,从事油田构造地质与矿产勘查研究工作

6、,E-mail:jiangqql22@126.tom地质学刊图l高邮凹陷构造单元划分平面图与代表性地震解释剖面图(据中石化江苏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2012,2013)Fig.1M叩showingtectonicunitdivisionoftheGaoyouSaginSubeiBasinandatypiadseismicinterpretationprofile(a)tectonicunitdivisionoftheGaoyouSag;(b)seismicinterpretationprofilealonglineG45侧的下扬子地台北部,是苏北一南黄海盆地的西部陆上部分。下扬子地

7、台主要经历了震旦纪一中三叠世地台海相盖层发育阶段、中三叠世末一中侏罗世印支一早燕山期前陆变形与沉积阶段、晚侏罗世左行平移断裂活动与区域性隆起阶段和白垩纪伸展断陷阶段,最终形成现今的苏北盆地基底(董树文等,1994;邱海峻等,2006;梅廉夫等,2008)。下扬子地台第一阶段发育的连续沉积海相地层代表相对稳定的沉积盖层(梅廉夫等,2008)。在中三叠世末期,华北、扬子两大板块发生陆一陆碰撞形成大别一苏鲁碰撞造山带,促使扬子板块北部前陆变形带发育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