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论文以“问”促探,以“问”引思

教育教学论文以“问”促探,以“问”引思

ID:46554256

大小:61.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5

教育教学论文以“问”促探,以“问”引思_第1页
教育教学论文以“问”促探,以“问”引思_第2页
教育教学论文以“问”促探,以“问”引思_第3页
教育教学论文以“问”促探,以“问”引思_第4页
教育教学论文以“问”促探,以“问”引思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育教学论文以“问”促探,以“问”引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以"向”促採,以"向”引毘在探究性学习中提高设问实效性例谈福建省上杭县临江城东小学张冬兰《新课标》指出:“在教学屮注重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设计有效的数学探究活动,使学生经历数学的发生发展过程,……”探究性学习是以“问题”为载体,以“探究”为主线,以“问题”的提出、分析、解决来进行教学的,是师生共同亲历“问题”探究的过程。当代著名数学家P.R.Halmos指出:“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没有问题,就无从探究。而问题质量的高低决定了探究学习的成效。那么在探究性学习屮,如何提高设问的有效性,达到以“问”促探,以“问”

2、引思的目的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激起认知冲突,设置“悬念”问题。认知冲突是一个人已建立的认知结构与当前面临的学习情境Z间暂时的矛盾与冲突,是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新知识z间存在某种差距而导致的心理失衡。认知心理学认为,最有利于激发内在动机的方法,是将学习者至于一个旧知和新知之间产生冲突的情境之中。为此,教师要善于分析新旧知识Z间的联系,利用知识的顺应、负迁移等方式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设置富有“悬念”的问题,打破学生原有的认知平衡,促使学生产生主动探究的欲望。[案例]:三年级下册数

3、学广角“集合思想”一课“导入”环节。(一)、设问导入,激发探究:师:(课伊始,教师富有激情地直接呈示数学问题)动物园开运动会,参加跳绳的动物有8种,参加长跑的动物有9种,参加跳绳和长跑的动物一共有多少种?生:(不假思索、迅速地作出回答)8+9二17(种)(师板书:8+9二17种)师:可是裁判长在统计人数的时候发现没有17种,这是怎么回事?(学生顿时陷入疑惑与沉思屮……)师:(课件出示统计表)我们一起来看看裁判长手中的这份统计表,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跳绳梅花鹿猴了山羊狮了老虎斑马狐狸孔雀氏跑孔雀猫头鹰大猩猩狐

4、狎骆驼火鸡梅花鹿熊猫野鸭(学生的目光都聚集在这份统计表屮,数秒中后学生发现了问题)生:老师,我发现有些动物重复了,……师:那实际参加跳绳和长跑的动物一共有多少种?(一个个学生像小鸡啄米似的又重新数起来,正当学生数完一遍还想再数时。)W:停,你数的是几只?生13只。师:还有不同的吗?哦,你数的只数跟他的不一样,多少只?生2:14只。W:哦,你还有不同的答案,多少只?生3:15只。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答案?生:老师,很难数,这个统计表统计得很乱。师:哦,很乱,那你有更好的方法吗?请你们当一回“小小设计师”,帮

5、裁判长重新设计一份统计表,想一想:该怎样设计使人一眼看出参加两项比赛的总人数。好,接下来请同学们从学具袋里拿出一份空统计表和小动物图片摆一摆。上述案例中,我利用旧知的负迁移作用在新旧知识的链接点上创设悬念问题,激起学生的认知矛盾。课始我改变例题的呈现方式,先呈现纯数字的数学信息:参加跳绳的动物有8种,参加长跑的动物有9种,一共有多少种?(而教材一开始就呈现统计表)目的是唤醒学生的旧知:计算“一共有多少种”用加法计算,即8+9二17种。正当学生轻松地算出“一共有17种”的时候我抛出裁判长的问题“可是裁判长在统

6、计人数的吋候发现没有17种,这是怎么回事?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因疑生趣,由疑诱思。此时,学生处在“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煤状态。学生的探究需要被激起,思维被激活,此时,教师再提供探究的素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就水到渠成了。激起认知冲突的途径还很多,除可以在新旧知识的链接点上设问以外,还可以在新旧知识的分化点上设问,可以在新知的生长点或延伸点上设问,可以在思维的错觉点上设问,可以在思维层次的转换点上设问,……总之,要求教师在精心解读教材,精确分析学情的基础上设置问题,使学生产生思维落差,以引发强烈的探究

7、欲望。二、巧供多种学具,设置“开放”问题。“动手操作”是探究性学习的重点环节。教育家苏霍母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们的手指尖上。”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合理、有效地使用学具,让动手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那么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思维,又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切实起到提高教学效率的作用。然而许多教师通常都给学生准备相同的学具材料,让学生进行相同的操作,这等同于要学生齐步走。而实际上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的生活经验和思维水平存在着差异。如果教师能提供多

8、种学具,创设开放性问题,让学生有选择地进行操作,学生的思维会更加活跃,课堂更加精彩。例如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时,我将例题“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都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改编为“张老师门前有一条长12米长的小路,要在路的一边栽树(两端都栽),可以怎样栽,需要多少棵树苗?”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我对例题进行了两处改编:一是把小路全长100米改为12米。二是把“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