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托理財危機背後的公司治理困局探析

委托理財危機背後的公司治理困局探析

ID:46565448

大小:63.07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1-25

委托理財危機背後的公司治理困局探析_第1页
委托理財危機背後的公司治理困局探析_第2页
委托理財危機背後的公司治理困局探析_第3页
委托理財危機背後的公司治理困局探析_第4页
委托理財危機背後的公司治理困局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委托理財危機背後的公司治理困局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委托理財危機背後的公司治理困局探析[摘要]到2005年,我國上市公司的委托理財業務已經是危機重重。對因為委托理財而損失慘重的吳忠儀表和閩東電力的具體剖析顯示,導致出現委托理財危機的根本原因並非法規不完善,而在於我上市公司存在的嚴重公司治理困局,突出表現在治理主體的缺位、治理對象的混亂和市場約束的缺失等三個方o要化解上市公司委托理財危機僅僅依靠出臺一些禁止規定是很難奏效的,必須要從改善公司治理著手,在公司治理形式完善的基礎上真正實現實質上的增強[關鍵詞]上市公司;委托理財;公司治理[中分類號]F276・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291X(

2、2006)04—0069—03上市公司委托理財,是指上市公司把資金委托給專業或非專業的投資機構進行經營,從而獲得投資回報的行為。隨著德隆系下閩發、漢唐、大連證券等問題券商給委托方帶來巨額虧損問題的暴露,加上南方證券因委托理財虧損慘重,海通證券、華夏證券、廣東證券等券商因委托理財糾紛官司不斷的消息不斷被披露出來,數十傢上市公司發佈委托理財風險公告,上市公司委托理財到2005年已經是危機重重。我們不妨先看兩起既典型又具有一般性的委托理財案例一、委托理財危機中的典型案例:吳忠儀表和閩東電力案(一)吳忠儀表委托理財案吳忠儀表股份有限公司是由吳忠儀表集團有限公

3、司等發起成立,在1998年6月和2000年11月,分別進行瞭首發和配股融資,兩次融資實際募集到的資金為5.53億元。截至2004年末,吳忠儀表上市6年總共實現淨利潤1.71億元,而以趙廣生等為首的前任高管們委托理財形成1.75億元損失和公司因擔保承擔3721萬元連帶清償責任,合計損失至少高達2.12億元。而受托給吳忠儀表進行理財的兩傢公司原法定代表人就是吳忠儀表的前任高管吳忠儀表2005年3月16日發佈公告稱,1.8億元委托理財事項未經公司董事會、股東大會會議決議,未簽署相關協議,也未在定期報告和臨時報告中披露。1.8億元委托理財資金的轉移時間前後長

4、達6年?熏初步核查發現最早一筆在1998年就開始著手準備瞭,全部由涉案的三名前高管策劃,直到他們涉嫌貪污被捕之後才全面暴露。現任董事長馮奇峰2001年9月27日就被選舉為總經理,主管經營,而他對此公司重大事項竟然一無所知。同時,吳忠儀表的監事會在歷次的公告中也從來沒有對相關事項表示過異議(二)閩東電力委托理財案閩東電力股份有限公司於1998年發起設立,翁小巧任閩東電力黨委書記、董事長。2000年7月,閩東電力以“荷蘭式競價”方式向社會公開發行1億股,創下瞭88.69倍的新股發行市盈率紀錄,融得資金11億元。閩東電力上市後,在大肆進行基本上沒有帶來回報

5、的多樣化投資的同時,還將巨資進行瞭委托理財,並導致瞭嚴重損失。2004年3月19日公司公告稱,存放於愛建證券的10076萬元被挪用,2005年,公司又決定對該筆資金的賬面淨額7053萬元全額計提壞賬準備。其子公司上海東溟同樣出現瞭委托理財金損失,在西南證券上海定西路營業部存放的3150萬元資金在2004年4月13日查賬時發現已經不翼而飛,僅剩下20餘元2004年12月2日,閩東電力公告稱翁小巧因“涉嫌嚴重違紀"已被中共福建省紀委雙規。不久,寧德市政府將董事會由14人減為7人,原董事會成員隻有副總經理楊立功一人留任。7名董事,除瞭楊立功外,另外6位有1

6、位為前寧德市計委主任,任公司黨委書記,1位黨委副書記,2名來自控股股東寧德市國有資産管理公司,2名獨立董事委托理財案例暴露出來的公司治理困局公司治理的實質在於股東等治理主體對公司經營者的監督與制衡,以解決因信息的不對稱而産生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問題。在現實中所要具體解決的問題就是決定公司是否被恰當的決策與經營管理。與相當部分主業不興,為避免業績滑坡期望通過委托理財一搏來在短期內獲取較髙收益的企業不同,上述兩傢公司的主業收益都不錯。恰恰是因為企業治理的失效使得胡亂投資和委托理財行為得以進行,造成瞭主業的發展缺乏必要的資金支持,影響瞭主業的正常發展。分析

7、以上兩公司案例,可以發現他們在公司治理中存在共同的突出問題:(一)公司治理主體的缺位狹義的公司治理是指所有者,主要是股東對經營者的一種監督與制衡機制,目標是保證股東利益的最大化,防止經營者對所有者利益的背離;而廣義的公司治理則不局限於股東對經營者的制衡,而是涉及到廣泛的利害相關者,包括股東、債權人、供應商、雇員、政府和社區等與公司有利害關系的集團。公司的治理機制也不僅局限於以治理結構為基礎的內部治理,而是利益相關者通過一系列的內部、外部機制來實施共同治理,治理的目標不僅是股東利益的最大化,而是要保證公司決策的科學性,從而保證對公司各方面的利益相關者的

8、利益最大化在吳忠儀表,公司巨額資金用於委托理財的重大決策完全是由趙廣生、馮平儒、李志強三人決定,原總經理竟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