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能源效率分布特征影响因素研究_基于空间计量模型

城市能源效率分布特征影响因素研究_基于空间计量模型

ID:46583048

大小:227.27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5

城市能源效率分布特征影响因素研究_基于空间计量模型_第1页
城市能源效率分布特征影响因素研究_基于空间计量模型_第2页
城市能源效率分布特征影响因素研究_基于空间计量模型_第3页
城市能源效率分布特征影响因素研究_基于空间计量模型_第4页
城市能源效率分布特征影响因素研究_基于空间计量模型_第5页
资源描述:

《城市能源效率分布特征影响因素研究_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节能减排【文章编号】1006-3862(2010)06-0022-05城市能源效率分布特征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空间计量模型李治李国平(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陕西西安,710061)【摘要】以我国1995—2006年21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样本,采用CRS-DEA模型测算了全要素能源效率,然后通过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对城市能源效率区位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对城市能源效率分布特征解释力更强,一个城市能源效率不仅取决于自身的区位条件,还与周边城市的能源效率水平正相关。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平均气温、能源价格和各类政策因素是

2、影响城市能源效率分布的主要原因。【关键词】全要素能源效率;地区分布;影响因素;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城市【中图分类号】F062.1【文献标识码】A[5-8]截止到2009年,中国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β收敛。采用空间经济计量方法研究能源效46.6%,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率地区差异的经验研究很少,而且几乎都局限在率在30%~60%之间时,是这个国家(地区)城市化省级横截面数据的分析,研究发现能源效率在空加速阶段。城市能源需求和城市化进程密切相关,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正自相关关系,同时认为经中国也将同大部分发达国家一样,城市发展将经历济增长,产业结构和技

3、术水平等是重要的影响因[9-10]人均能源消费量增长较快和能源结构快速变化的素。由以上文献可知,采用空间统计和空间[1]过程。截至2006年末,中国城市对能源的需求已经济计量模型考虑相邻地区的相互作用对能源经占到全国能源总需求的75%,中国城市人均能源效率差距变化趋势的影响,模型会具有更强的解需求占全国能源需求平均水平的比重显著高于其释力。但目前对能源效率β收敛估计的空间计[2]量模型的研究几乎都限制在横截面数据的分析他发达国家,而预计到2025年,中国城市经济比重将会占到全国GDP的90%,城市能源总需求占全上,而由相同截面构成的面板数据结合了横截面国能源

4、总需求的比重将会达到85%[3]。显然,探索和时间序列的优点,既考虑了个体差异和时间因可持续城市化的发展模式是中国实现应对当前能素,又避免了解释变量的遗漏问题,因此采用空源供求矛盾和快速城市化压力、落实节能减排和建间面板数据将更能准确反映城市能源效率的区域特征。设有中国特色生态文明的重要基础。就地理空间尺度来看,绝大部分能源效率地区1文献回顾差异研究都基于省级行政单元,或更大级别单元(分地带和分大区),目前还缺乏对更小空间单位—能源效率地区差异一直是能源领域研究的城市—有关能源效率地区分布特征的研究。城市重要主题之一,而地区间能源效率的差距是中国作为完整的基

5、本空间单元及省域发展的基础层次,在当前经济技术发展水平条件下可能实现的节[4]其行为的组织运行上具有省域无法替代的特色,表能潜力。当前我国学者普遍采用时间序列数现出其特有的行为机制和运行规律。本文将首先据分析方法检验我国省际或东中西三大地区的计算中国主要地级市的全要素能源效率,然后描述能源效率是否存在σ收敛、绝对β收敛以及条件我国城市能源效率的空间相关性,之后再采用空间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编号:面板数据模型考察我国主要地级市全要素能源效09JZD0019)。率分布特征的形成原因。22城市发展研究17卷2010年6期UrbanStud

6、iesVol.17No.62010李治等:城市能源效率分布特征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空间计量模型节能减排十年统计资料汇编》、《新中国城市统计50年》、历2中国城市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测算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2.1全要素能源效率测度方法能源统计年鉴》。能源效率是指用较少的能源生产同样数量的3模型及数据服务或有用的产出。而问题是如何准确定义“有用整体来看能源效率的变化是受到多种综合因的产出”和“能源投入”,由于采用不同的投入、产出素作用的结果。由于我们不可能详尽所有难以观定义,使得对同一研究对象的研究结论往往差距很测的各种影响因素,又受限

7、于城市级数据难以获得大。为了更好地表述“能源效率”概念,有学者提出的现状,最好的办法是结合当前学者对能源效率变通过测度样本点相对于生产前沿的远近程度来进动形成原因的相关研究,把注意力放在以下几个方行相对效率比较,而数据包络分析(DEA)的应用使面:(1)资源禀赋水平。资源丰裕程度与能源效率得对这种效率的评估无需依赖于人为给定指标的显著负相关,即不考虑其他影响因素,资源禀赋越权重,也无需预先给定生产前沿面的生产函数形[4]充裕的地区能源效率越低;(2)平均气温。杨红式,并且可以同时处理多种要素投入与产出问题,亮等发现一个地区的气温不可避免地会对该地区从而为经济

8、学家考察能源效率提供了强有力的工的社会生产的组织活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