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理论 美学原理

美学理论 美学原理

ID:46593268

大小:35.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11-26

美学理论 美学原理 _第1页
美学理论 美学原理 _第2页
美学理论 美学原理 _第3页
美学理论 美学原理 _第4页
美学理论 美学原理 _第5页
资源描述:

《美学理论 美学原理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美学原理 第一章   绪论 1、美学史上对美学研究对象的几种代表性看法: (1)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美以及美的规律。代表古希腊柏拉图《大希庇阿斯篇》。 (2)认为美学就是艺术哲学、美学的研究对象是艺术。代表德国美学家黑格尔《美学讲演录》。古典美学家奠基人是康德。希勒的代表作《美育书简》 (3)认为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 (4)认为美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 2、对美学学科的研究对象的认识:美学是研究审美活动或审美现象的一门学科,且以艺术活动作为研究的中心。 3、美学是一门研究审美

2、现象的综合性人文学科。 简答为什么说美学是一门研究审美现象的综合性人文学科? (1)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现象也即审美活动。 (2)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从人类知识大体上可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 (3)美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美学与哲学、心理学、艺术学、人类学、社会学科等学科都有着密切关系。 4、美学研究的方法:多样的、综合的,但其核心方法是哲学方法。 简答为什么美学研究的核心方法是哲学法? (1)美学产生于哲学,哲学为美学之母。 (2)哲学为美学研究提供指导。 (3)美学研究对象的复杂

3、性、艰深性、要求进行哲学的思考。 5、美学发展经历了哪三个阶段?审美意识、美学思想、美学学科。 6、美学学科的阶段始于1750年德国美学、哲学家鲍姆嘉登出版《美学》专著。美学产生的时间是从人类以来就产生了。 7、1750年德国美学、哲学家鲍姆嘉登学术专著《美学》的出版,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学科正式成立。由此鲍姆嘉登被称为“美学之父”。距今已有260年历史。美学一词的本意感性学,英文Asthetik.德文Aesthetica. 8、美学学科的出现有两个标志:一是有专门系统著作的出现,二是有独立的研究对象和范

4、围。 9、哲学家把人的心理结构分为知、情、意三个部分。其中研究知的是逻辑学,研究意的是伦理学,研究情边为美学。 10、美学的哲学基础  中国当代的美学应当以马克思的实践论和社会存在论思想(或实践存在论)为主干,同时吸收人类思想史上各种哲学思想的精华来确立自己的哲学基础。 11、如何理解实践论(实践论的特点是什么)?  (1)马克思的实践概念是在继承和批判西方传统实践观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马克思的实践概念是生成性的。  (3)马克思认为物质生产劳动是人最基础的实践活动。 12、马克思的存在

5、论的基本内容和特色?  (1)始终紧扣现实生活来理解人的存在。  (2)始终从具体的社会主义出发来思考人的存在。  (3)最根本的是马克思从人与世界在人的现实活动中达到统一来把握和说明人的存在的。 13、马克思的存在论是以实践为根基的。 14、自由是从美学的哲学基础向美学的内在问题过渡的终中介概念。 16、为什么说审美是一种人生实践?  (1)审美是实践活动的一种形态、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2)审美活动和人生实践紧密联系。  (3)人的生存与发展的实践需要审美。  (4)现代人对审美的要求比起古

6、人,实际上是更加强烈了。 17、人生境界是人与世界相互依存、双向建构、一体圆融;是存在论层面上的统一。 人生境界的特点:个体内在性、生成性。 18、冯友兰先生的人生四种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19、审美境界:一般是指在生活中和艺术中出现的审美情境。它具体地体现为情与境、心与境、主体与客体、感性与理性的交融即所谓“物我两忘”、“天人合一”。 20、人生境界是人们通过自身锻炼修养、提高觉解水平而不断生成的,因此觉解是关键。 21、审美关系和审美活动是美学思考的起点、重点和焦点。 22

7、、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审美关系和审美活动、美与审美形态、美感与审美经验、艺术和审美教育。 23、审美关系的特点:(1)审美关系不是理智认识关系,而是情感体验关系。(2)审美关系是通过感性形式建立起来的,是一种感性直观的关系。(3)审美关系是人与世界之间的自由关系。(4)审美关系在逻辑上先于审美主体、客体而存在。 24、审美关系的含义:就是植根于人与世界存在关系的、借助感性形式建构起来的、自由的情感体系。 25、审美经验的特点:是一种感性经验、是一种快感体验。 26、艺术活动是审美活动最高级的方式,也是

8、最典型的形态。                            第二章  审美活动论 一、审美活动的动力机制 审美活动的动力机制包括:审美需要、审美理想、审美趣味。 (一)审美需要 1、审美需要的含义:所谓审美需要,是指人作为一种有生命、有意识的社会存在物所内在具有的,人所特有的,渴望在对象化的活动中能动的实现自己、肯定自己,并按照他的人生理想去自由而完整的发展自己的精神要求。 2、审美需要的特征:①、审美需要是人所独有的一种具有内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