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考点梳理及训练

记叙文阅读考点梳理及训练

ID:46603018

大小:62.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1-26

记叙文阅读考点梳理及训练_第1页
记叙文阅读考点梳理及训练_第2页
记叙文阅读考点梳理及训练_第3页
记叙文阅读考点梳理及训练_第4页
记叙文阅读考点梳理及训练_第5页
资源描述:

《记叙文阅读考点梳理及训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记叙文阅读考点梳理及训练一、导入: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从广义角度理解,初中阶段所学随笔、写景状物的散文、小说、寓言、童话、新闻等文体都属于记叙文范畴。对记叙文的考查,主要是课外整篇的记叙文,其考查点一般有以下几点:1. 整体感知,分清要素、线索、顺序。 2. 划分文章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明确详略,归纳中心。 3. 理解重点段落、关键语句含义及作用。 4. 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表达方式的作用。5、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把握性格特

2、征。6、体会象征、讽刺、对比、衬托等表现手法及其作用。7、结合文章的内容、情感、价值观谈看法,或引申出其他话题,考查学生质疑、迁移和鉴赏、创新能力。第一节  内容及中心的概括一、考点剖析本考点主要考查准确感知并概括文章(段落)的内容,准确感受知、理解文章(段落)的主题。新课标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本考点重点考查领悟和概括能力。二、答题技巧解答上述题型的基本方法是:先迅速浏览,获得整体印象,同时,可边读边用笔划出文段中的过渡句、提纲挈领的句子、文章或文段的中心句、总结性的句子;然后迅速

3、阅读题干,有针对性地锁定答题范围,并迅速提炼出相关信息。需要说明的是明的可以直接借用中心句来概括,有的还需要将提炼的信息整合,并用恰当的词语或句子把它表达出来。概括要点时,尽量摘引原文词句来概括归纳,并注意答题的全面完整。常见考点一:复述故事或概括内容答题技巧:可按以下方式组织语言:谁(在何时何地)+干什么+结果怎么样,或:什么(事物)+怎么样。注意表达的准确和简洁。常见考点二:概括层意(段意)答题技巧:1、摘句法:找段落中心句作为段意(有时要对中心句进行适当的删改)。2、概括法:记叙了谁(在何时何地)+干什么+

4、结果怎么样,或:什么(事物)+怎么样(抒发了什么感情)。3、叠加法:有些文段有两面三刀个以上的主要内容,把要表达的这些内容组合成句就行。总的要求:完整、简洁、明确。常见考点三:概括文章主旨答题技巧:1、掌握概括方法:题目、文章结尾、文中关键词语及抒情议论的句子往往与中心有密切的关系,可根据这些词句来领会和概括文章主旨。2、注重格式:本文记叙了(描写了、刻画了)………的故事(事迹、经过等),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抒发了作者………的感情。8+怎么样

5、(抒发了什么感情)。三、试题举例:见《学考精练》P201、《梦断雅典》(2009年荆·州市)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的主要事件;《木棉花开(2008年·漳州市)请根据第②~④段的内容,概括出木棉的特点。第二节  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与作用一、考点分析本考点考查的主要题型有:1、以辨析为方式的选择题。要求学生能仔细辨析词语和句子的细微差别,作出恰当的选择。(佛山中考常在基础题中考查)2、以表述为主的解说题。要求学生在透彻理解的基础上,能准确地解说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本考点主要考查根据文章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

6、义及作用,这也是课标“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的基本要求。要求考生能结合文章的背景、内容和中心,结合上下文、上下句以及句子本身内在联系,理解词语和句子的表层意思、深层含义、言外之义,并能评价其表情达意的效果。(一)词语的含义及作用词语的在文章中的含义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修辞义:修辞义涉及到比喻义、借代义、移觉义、比拟义、讽刺义等,理解含有修辞格的词语应从修辞本身的特点出发,如比喻的相似性,借代的相关性,比拟的形象性,反语的讽刺性等。如:天然湖泊也在被迫精简机构。由于地下水位的迅速降低,由

7、于污染,由于填滩盖疗养院,瀑布都有了管教,平时野性全无,被引去耕地发电。试题:文中“精简机构”和“管教”两个词语的意思分别是什么?答案:文中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精简机构”指湖泊水位下降,面积缩减;“有了管教”是指瀑布被人为地控制,推动了自然之态。2、隐含义:隐含义即词语的深层含义,就是常说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它是相对于字面义而言的。理解隐含义应注意象征义。如:我的父亲是一个极普通的农民,劳动一生,默默死去,像一把黄土。黄土长了庄稼,却并不为太多的人注意。全中国老一辈的大多数农民都是这样。……他现在去

8、了!黄土上劳动一生,最后回到黄土里去。黄土是博大宽容的,无论善与恶,最终收容了所有的人。试题:这篇散文题为《黄土》,时刻表结合阅读材料,简要分析“黄土”的象征意义。答案:①象征了“我”的父亲;②象征了辛勤一生、默默无闻的中国老一辈农民;③象征了博大宽容。(此题的解答方法是: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抓局部关键语句概括要点。)3、临时义:临时义是相对于词语的固定意思而言的,它是指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