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性尧年谱简编【毕业论文】

金性尧年谱简编【毕业论文】

ID:466238

大小:122.00 KB

页数:0页

时间:2017-08-06

金性尧年谱简编【毕业论文】_第页
预览图正在加载中,预计需要20秒,请耐心等待
资源描述:

《金性尧年谱简编【毕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本科毕业论文(20届)金性尧年谱简编专业:汉语言文学28前言本年谱简编是在金文男编《金性尧年表》的基础上,参考金性尧自己的着述、有关亲友师生等的回忆文字编撰而成。参考引述的内容均在文中一一注明,在此谨致衷心感谢!一九一六年,(1岁)5月5日出生于浙江省定海县北大街桑园弄口的金家老屋。祖父金祥绶,父亲金炳生,母亲甘葆壬。金性尧为其长子,小名大毛。金文男金文男为金性尧的第三女儿。编《星屋杂忆·我的父亲·家世》《星屋杂忆》,金文男编,上海辞书出版社2008年12月版。《我的父亲》是金文男撰写的该书代前言。:曾祖父金祥绶是养子,二十世纪十年代时,他先是在上海推销颜料,后来和人合开了一家名为

2、“公和来”的颜料店,同时销售德国进口颜料。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国颜料短缺,奇货可居而致富。富裕后的曾祖父先是在老家购地百余亩,又在老屋地基定海北大街桑园弄口造起了一座精美的金家大屋金家大屋建造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是一座前后三进三道,朱漆卷棚廊子,雕梁镂窗,呈‘回’字形的两层砖木结构大楼房。第一进屋为五开间正楼三厢房的走马楼,楼内屋屋相连,廊廊相通。房屋建筑用九桁穿斗结构,重檐硬山顶,甚为气派。据老定海说,此屋的走马楼为定海建筑之首。可惜如此漂亮且具有建筑及文物保护价值的走马楼已于1998年初在定海旧城改造中被拆除,剩下的第二、三进房屋,2002年5月20日被列为舟山市‘市级文物保护

3、点’,却已破旧不堪,满目苍凉。令父亲心痛不已。——摘自《星屋杂忆·我的父亲•家世》金文男着,由此名声大振,被列为民国时期定海工商局“八大家”之一。祖父金炳生也是养子,他继承了祖父的“公和来”颜料店股份。1915年左右,金炳生娶定海老家近邻甘茂庭中医的三女儿甘葆壬为妻。生育二子一女,长子性尧、次子性舜、女儿维新。一九二二——一九三一年(6—15岁)6到12岁在定海阮氏私塾上学,由阮家父子阮乃逊与阮洁生教书,读《百家姓》、《三字经》、《幼学琼林》、《古文观止》、《论语》等。13到15岁在定海王家祠堂私塾上学,学习内容除古文外,增加了英语和数学。金性尧着《风土小记·忆三家村》《风土小记》

4、金性尧着,上海辞书出版社2008年12月第一版。:凡是一向生长在偏僻一点的乡下的,多数要经过几年《幼学琼林》,《大》《中》《论》《孟》之类的“熏陶”。教师也多数有一点功名的,大约自举人至于秀才。举人以上因为总可弄到一官半职,所以也不会来过这种冷板凳生涯了——。这就是所谓私塾。用新一点的话来说,正是知识分子的没落的一途,但这并没有辱没三家村老师们的意思,我们可以老老实实的捧出“大成至圣先师”孔夫子来,他非惟是没落的贵族,而且还是文献无征的亡国之后……金性尧着《一盏录·我与书》《一盏录》金性尧着,山西古籍出版社1998年2月第1版。是《当代学者文史丛谈》系列之一。《当代学者文史丛谈》包

5、括:金性尧《一盏录》、邓云乡《皇城根寻梦》、周劭《一管集》、陈诏《文史拾穗》、涂宗涛《苹楼夕照集》、来新夏《依然集》、宁宗一《走进困惑》、王春瑜《老牛堂三记》、黄裳《书林一枝》、林鹏《蒙斋读书记》、谢兴尧《堪隐斋杂着》。:二28这里且先说一下我买书的经过。世上的事情之变化发展,大抵皆有点因缘。说是因缘,或者觉得近乎神秘或离奇,那末,换一个词眼,就是所谓机会吧……三话又说得远了,把它拉得近一点。我并非想仿效道学先生的口吻,为三纲六艺说教,但猥亵的读物和阅者的年龄,无论如何是需要一段距离。幸而我们那时所看到的不过是书中的片断。接着,让我跳开一程未说,我们又从公案演义跳到了较新一点的鸳鸯

6、蝴蝶派的圈子里面了,我并把不肖生以来的武侠小说也包括在里面。因为其基本的精神,不管旖旎温柔的鸳也蝶也,或离奇惝悦的刀也剑也,原是出于一元的……金性尧着《一盏录·絮叨》:已故张寿镛先生的《约园着作选辑》中,有一篇《四明丛书凡例》,其中说:“是编之刻,虽由寿镛发起,而吴兴张君秉三首先赞助……最后则忻君绍如专任其事。”这里提到的忻君绍如,就是先师忻江明先生,恰好手头有一篇旧作《旧简》,便引起我对师门的回忆……金文男编《星屋杂忆·我的父亲·私塾生活》:十年的私塾教育给父亲打下了扎实的古文基础,使他日后的“散文牢固扎根于传统之中”(美国学者耿德华之语),父亲晚年所撰《散文的境界》中也提到:“

7、散文作家还得和旧学结点缘,使人感到空灵中自有一种酽然之味,而不流于空疏。”当然,父亲也深刻认识到私塾教育的流弊,在他青年时所撰的《忆三家村》中就提到:“我想,以十余年授受之谊说来,我是应该感谢几位老师的。然而,以我所受于他们的痛苦和流弊而论,恕我直率地说,却是从心底送出的憎恶。”这便是私塾教育在父亲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两重性。一九三二年(16岁)在定海认识去姐姐家避战乱的上海远亲武桂芳武桂芳出生在上海,毕业于上海务本女中,高中时的国文老师就是着名作家、记者曹聚仁。她喜爱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