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世说新语》中的“清”【毕业论文】

论《世说新语》中的“清”【毕业论文】

ID:466257

大小:49.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7-08-06

论《世说新语》中的“清”【毕业论文】_第1页
论《世说新语》中的“清”【毕业论文】_第2页
论《世说新语》中的“清”【毕业论文】_第3页
论《世说新语》中的“清”【毕业论文】_第4页
论《世说新语》中的“清”【毕业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世说新语》中的“清”【毕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本科毕业论文(20届)论《世说新语》中的“清”专业:汉语言文学[摘要]“清”字在《世说新语》中共出现八十六次,“清”于《世说》而言,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概念。“清”主要体现在人物与自然之清两方面,它展现了魏晋文人的人格之美与山水之情。9[关键词]世说新语;清;人物;自然;Talkaboutthewordof“Qing”inthebookAbstract:"Qing"wordsappearinthebook

2、>,theChineseCommunists86times,"Qing"inthecaseoftheworldsaid,isanimportantconceptthatcannotbeignored."Qing"mainlyreflectedinthecharacterandnatureofboththeQing,itdemonstratesthebeautyofthepersonalityofthescholarsinWeiandJinandlandscapeoflove.Keywords:NewAccountofTa

3、lesoftheWorld;thewordof“Qing”;person;nature八王之乱、五胡乱华、党锢之祸,魏晋是个时局异常动荡的时代,但也许也因了这样的混乱,促成了魏晋风尚的形成。魏晋可谓中国古代第二个“百家争鸣”9时期,此时,个性的张扬绽放无遗,相信没有任何一个朝代能与之媲美,《世说新语》(以下简称《世说》)中记述的各种各样的人物,个性分明,他们丰富多彩的人生选择,无不显示了其傲然的生命力。《世说》一书,乃刘义庆聚集贤达收集整理前人之所作,其三十六篇目亦体现了刘义庆等审度人物之视点。“清”字在《世说》中共出现

4、八十六次,且多见于“言语”、“文学”、“赏誉”、“品藻”四篇,可见“清”于《世说》而言,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概念,也是时人品评人物之才华、品行所惯用之词藻。其基本内涵主要体现在人物之“清”与自然之“清”。一、人物之“清”《世说》一个重要的贡献,就是收揽了魏晋名流的生活百态,他们崇尚自然,善谈玄,亦喜谈玄。而所谓的“清”,可以理解为“道”之本性的显现,即不带功利性,没有世俗的兴趣和利益,应该法自然,努力追求这么一种清明之境。《世说》第三篇是“政事”篇,但这里所指的,却是处理政事的才能,由此也可看出,魏晋人对政治的徘徊与无奈

5、。这与儒学的衰微不无关联,所以他们开始转移“战场”,既然儒学已进入政治的牢笼不可自拔,那他们就从看似“虚谈费务,浮文妨要”(《世说·言语》)的玄学入手,与浊世撇清关系。因而,这种情绪便主要反映在了人物品藻方面。(一)容貌神采之“清”东汉以前,在儒学伦理观的影响下,对人物仪容之美的讲究都是局限于伦理道德和政治礼法所允许的范围,超过了那个度就会被认为是近淫而大逆不道。到了东汉,随着人物品评的兴起,对容貌的追求已然有了很大的进步。《后汉书》便记载了众多有关名士的美好姿容,如荀悦“性沉静,美姿容”(《后汉书》卷六十二·荀韩钟陈列

6、传),马融“为人美辞貌,有俊才”(《后汉书》卷六十·马融列传),赵壹“体貌魁梧,身长九尺,美须豪眉,望之甚伟”(《后汉书》卷八十·文苑列传)等。汉末,对容貌的审视还带着功利色彩: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世说·容止》)这则故事中,曹操就是把容貌当做政治斗争的手段,以为自己容貌丑陋无法威慑匈奴,而找人代替自己接见匈奴使者,当得知匈奴使者眼光锐利后,便命人杀其灭口。在曹操以后

7、,时人对容貌的讲究,渐渐从追求现实利益转而到单纯审美。到了晋代,人物品藻更是抛开礼法的约束,赋予其独立的意义。荀奉倩曾公然宣称:“妇人德不足称,当以色为主。”裴楷听到后就说:“此乃是兴到之事,非盛德言。”(《世说·惑溺》)在魏晋人看来,容貌已然不是“德”之附属品,所以《世说》“容止”一篇,则专记人物容貌之美。赞裴楷“如玉山上人,光映照人”(《世说·容止》),目王羲之“飘如游云,矫若惊龙”(《世说·容止》),叹王恭“濯濯如春月柳”(《世说·容止》),又录:何平叔美姿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月,与热汤饼。既啖,大汗出

8、,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世说·容止》)9魏晋人喜欢皮肤的白皙,比喻名士所用喻体也都是白皙之物。如毛曾与夏侯玄同坐,谓之“蒹葭依玉树”;潘岳与夏侯湛同行,又谓之“连璧”;王济见卫玠,则叹曰:“珠玉在侧,觉我形秽”,众多名士聚在一起,便称“触目见琅琅珠玉”(《世说·容止》)。珠玉与瓦石的对比,蒹葭与玉树的不同,也正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