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写作指导7

作文写作指导7

ID:46645901

大小:88.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1-26

作文写作指导7_第1页
作文写作指导7_第2页
作文写作指导7_第3页
作文写作指导7_第4页
作文写作指导7_第5页
资源描述:

《作文写作指导7》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一、(2015年广东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看天光云影,能测阴晴雨雪,但难逾忖力所及;打开电视,可知全球天气,缺少了静观云卷云舒的乐趣。漫步林间,常看草长莺飞、枝叶枯荣,但未必能细说花鸟Z名、树木Z性;轻点鼠标,可知生物的纲冃属种、迁徙演化,却无法嗅到花果清香、丛林气息。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H然,H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耍求:1、口选角度,确定立意,口拟标题,文体不限。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3、不少于800字。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近的是自然,远的是人心爲欢顾城,喜欢顾城的诗,喜欢诗中用觉与纯真构建的H然世界,那是一个童话般的世界,浪漫中

2、的忧郁,散发着淡淡的哀愁。顾城笔下的自然,山川与草木、喷泉与河流、雪松与白桦……自然的一切,那么近,那么美,近的可以触摸脉搏、感受呼吸。那是顾城心中的自然,而我们的自然呢?推开窗,除了高楼还是高楼。触目所及,除了无尽的灰蒙述是灰蒙,一如那空洞的眼神。路边的小草小花不见了,因为年轮的碾压必然是不堪重负的,“春风吹又生”那只是美好的童话。天上的银河不见了,因为城市的璀璨灯火与那灰蒙的天幕早已消解了牛郎织女相会的美好。」F如顾城说:“天是灰色的,路是灰色的,楼是灰色的,雨是灰色的”,此时的白然,没有绿色,没有蓝色,没有红色……有的,只是灰色。看似很近,因为阳光、空气、流水、土地……依然在

3、,依然近,但是,这是我们的自然吗?我们还可以肆无忌惮地在一望无垠的绿色土地上奔跑追逐吗?我们还可以弯下腰,用依然灵敏的鼻子去轻嗅那一抹淡淡的花香吗?甚至我们还可以自由地呼吸吗?自然,这么近,但也那么远。远在那青山白云间,远在那红花绿草间,远在那蝉噪蛙鸣中,远在那流逝的梦境中。远去了,远去了,在不断前行的路上远去了!曾经,李健在《向往》屮深情地吟唱“当春风掠过山岗,依然能感觉寒冷,却无法阻挡对温暧的向往”,而今天的我们,春风不再掠过山岗,虽然不再寒冷,但也失去了对温暧的向往。阳光不再是我们获取温暧与希望的唯一途径,我们有电灯,我们还有各种取暖设备,更罔谈在清晨时分静待那从朝霞中透出的

4、第一缕晨光,在暮色苍茫小依依惜别那海天一线处的最后一点微光。文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讣我们对H然不再神秘,地理告诉我们阴晴雨雪只是人气的运动与反应,牛物告诉我们飞鸟走兽大多属于哺乳类动物,物理告诉我们太阳只是宇宙中非常普通的一颗恒星。人类已经长大了,不再是那个碰到什么都要问个“为什么”的无知孩童,我们用科学的标准把自然条分缕析,我们开始变得越來越理性,固然,理性并不是错,但是,我们却失去了那面对人千世界时的那一份最初的冲动,那一份弥足珍贵的感性。须知,科学固然需要理性,但是,感知白然的美,感性依然不能缺席,因为,人心木是敏感而柔软的。而且,更重要的是,因为对自然的了解,我们开始罔顾

5、其至无视自然,我们肆意的开山毁林,我们无节制的填海造田,我们希望每一寸土地都能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我们误解了“人是万物的尺度”,认为,人即是万物的主宰,而对口然,我们开始侵占、践踏、破坏,结果,山林被推平、草地被铲平、江河被污染……所以,土地依然在,但花草远去了;江河依然在,但鱼虾远去了;天空依然在,但星星远去了,而飞鸟,只能在天空掠过,却永远找不到那曾经栖息的树丫。王开岭说:我们唱了一路的歌,却发现无词无曲。我们走了很远很远,却忘了为何出发。是的,我们走得太快太远,却丢失了感知自然的初心。就让我们如顾城所言:用金黄的麦秸,织成摇篮,把我的灵感和心,放在里边,装好纽扣的车轮,让时间

6、拖着,去问候世界。感知自然,需要一个敏感而纯真的内心。自然,本来就很近,远的是人心!远近结合,感受自然看春光云影,能测阴晴雨雪,然限于目力所及;通过电视,可知全球天气,却无观云之趣。观草木于林间,未必能道出花鸟之名;轻点鼠标,可通知生物之属,却丢失花果之清香、丛林之气息。白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太远。何不将远近Z利相结合而感知口然呢?在科技无比发达的今天,人们可通过无比便捷的信息技术来认识世界,感知自然,这固然是好,然而却少了对行云流水、鸟语花香的切身感受。而在古代,人们只冇对自然的感知交流,而不能完全理解自然,认识自然。二者冇其利,亦冇其弊,那么,就让我们合二者Z利,淋漓尽致地感知自

7、然。回溯古代,杜甫能体验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概;李口能感受到“黄鹤之E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的蜀山之险要;苏轼有対长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赞叹,有“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淋雨漫步之悠闲,古人对自然有着无比丰富的体验与感受,毕竟他们与天地伴,与口月行。然而,却缺乏对白然的深刻认识,不能把握天地之属性,世界之木原,树木之纲属,因而不能利用口然规律,以造福于人类,以改造口然。跟古人相比,我们是有优势的,我们可以利用完备的信息系统,获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