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绍翁《游园不值》写作技巧探究

叶绍翁《游园不值》写作技巧探究

ID:46659240

大小:83.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26

叶绍翁《游园不值》写作技巧探究_第1页
叶绍翁《游园不值》写作技巧探究_第2页
叶绍翁《游园不值》写作技巧探究_第3页
叶绍翁《游园不值》写作技巧探究_第4页
叶绍翁《游园不值》写作技巧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叶绍翁《游园不值》写作技巧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叶绍翁《游园不值》写作技巧探究内容摘要: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是中国古典诗歌中脍炙人口的名篇,它的问世使得这位当时并没有名气的诗人在中国文学史上永久地留下了芳名。这首诗之所以能千古流传,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诗人独具匠心的写作手法。本文主要从主题空灵法、绝处逢生法、景中写人法和景中寓理法对这首诗的写作技巧进行探析。关键词:叶绍翁《游园不值》主题空灵绝处逢生景中写人景中寓理叶绍翁是南宋中期“江湖派”的代表诗人之一,他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由于政治上的失意,他选择了隐居山林和浪迹江湖。在当时他并没有多大的名气,社会地位较为低下,有人这样评论他的江湖诗:'‘尤其尘俗可厌”,甚至还有人论其人为“人品不高,

2、影响不大”。但自从他的《游园不值》问世,却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使他在文学史上永久地留下了芳名。尤其是“春色满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历来为人们所传诵。此诗还被选入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的课文中。诗人在短短的二十八个字中,写了自己春日游园的所见和所感,把春天的景象既写得十分形象,又十分富有理趣,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地。此诗虽然短小,但却成了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的佳作名篇。他的这首诗为什么能够流芳千古、万民传诵?笔者认为主要是诗人在创作手法上的独具匠心,下文主要从四个方面来探析这首小诗的写作技巧。一•主题空灵法在文学创作中,所谓空灵就是让作品的主题思想空虚灵活,诗歌创作中也常常用到这种手法,诗人有意

3、识地把作品的主题思想虚化,即化实为虚,淡化它的地域特征、人物特征、时代特征,使诗歌的主题思想隐蔽起来,呈现出一种多元化、或多义性的写作方法。它的好处在于:其一,一诗多解,可以更好地增加诗歌的容量,产生多义性,突破单一性;其二,使诗歌的表现手法含蓄蕴藉,能激发读者的想象力,从而产生余味无穷的艺术效果。叶绍翁这首《游园不值》正是采用了主题空灵法。这首诗不像许多中国古典诗歌那样具有一定的写实性,和主题思想的单一性,而是采用虚笔。“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从内容来看是写的春日游园,但诗人却没有交代具体的地点,是朋友家的小园,还是路过被此小园的景色所迷而乘兴来到

4、这里。叙事的要素在这首小诗中都被作者淡化或者空灵化,这就使得这首诗的主题思想产生了空灵多义。因此,对这首诗的主题思想的理解和鉴赏产生多义性、多解性也就不足为怪了。如:刘永生先生主编的《千古名诗千家诗》说:“前两句写诗人高兴而来,但叩门不开的惆怅心情,后两句写诗人在失望中,忽然看见浓浓春景,情绪急转直上,不觉一喜。诗文妙趣横生,活泼感人。”他把这首诗解说为记游诗。张哲永先生编著的《千家诗评注》则认为:“这首名诗,写得活泼生动,自然流畅,但又耐人咀嚼,回味无穷。特别是末二句,很富于哲理情趣,表达了一个朴素而又深刻的思想:蓬勃向上的美好景物,是始终关禁不住的。”他把这首诗解读为歌颂美好景物、具有哲

5、理情趣的写景诗。蔡干军先生编著的《诗艺引谈》则解读为:“诗的一二句扣题,写游小没有受到小园主人的接待。看来园主人是一位志行髙洁的真正隐士,隐者是从来不求声名远扬的,但他的高尚品德,却已经被人们广泛传播着。第三四句就是这种事例的形象比喻。”他把这首诗另解为一首赞美高人隐士的赞美诗。林方直、陈羽云先生编写的《唐宋诗词浅释》则解说为:"这首绝句的后两句特别好。它的客观意义在于,任何人才、成就、美好的事物,都是压制不住的,它总要冲破重重阻拦显现出来。”他把这首诗解说为一首反封建独裁专制、反压迫的政治诗。刘树勋先生编著的《唐宋诗选讲》则认为:“古典诗词中有些名句,往往给人以无穷的联想,题外的暗示,譬如

6、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就是。也许是作者的寄托,也许是作者的感触,可以理解到:一切有生命的事物,是不能禁锢的。即使想关住满色,门也关了,墙也围了,不过徒费心机:一枝红杏还是冲破封锁,给人们报告春天的消息,透出勃勃的生机。”他把这首诗讲解为一首歌颂生命力的哲理诗。以上的解读都是褒义,但是后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却把这首诗进行了'‘再创作”,用来形容女子别有所恋和对爱情的不专一。如廖辉英《红尘孽债》:'‘所有人全知道,全知道她红杏出墙,又企图抛妻弃子去私奔,然后又被情夫遗弃”。“红杏出墙,,的词义转化成了贬义色彩的成语。由此可见,叶绍翁的《游不值》去实就虚,主题之多义,出现了空灵化的景象。这正是他这首诗之所

7、以取得卓越的艺术成就成为千古名诗的原因之一。二.绝处逢生法绝处逢生法是中国古代写小说和戏曲中,经常运用的一种传统艺术技巧。在西欧戏剧创作叫“陡转”法,它是作家安排故事情节的结构方法,就是作家叙述故事时,情节的发展进入低谷,面临“山穷水复疑无路”,陷入了绝望的处境时,突然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又一村”,陡然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从绝望中突然有了生还的希望。叶绍翁这首《游不值》就成功地运用了这种小说和戏曲的技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