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县牦牛复壮技术探究

大通县牦牛复壮技术探究

ID:46661216

大小:6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6

大通县牦牛复壮技术探究_第1页
大通县牦牛复壮技术探究_第2页
大通县牦牛复壮技术探究_第3页
大通县牦牛复壮技术探究_第4页
大通县牦牛复壮技术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通县牦牛复壮技术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大通县耗牛复壮技术探究耗牛是我国高原山地特有的牛种,长年栖息于海拔3000m以上寒冷地区,被誉为世界屋脊上的牛[1-4]o2009年引进纯种野耗牛冻精和1/2血型野耗牛种公牛,利用人工授精技术授配和本交方法对当地耗牛进行杂交。授配牛2911头,其中利用人工授精技术授配牛1057头,受胎584头,受胎率为55.25%;本交1854头,受胎1526头,受胎率为82.31%。现将大通县耗牛复壮技术示范推广效果总结如下,以供参考。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供试材料为:纯种野耗牛冻精4000支;1/2血型野耗牛种公牛2头,于2

2、009年引进;当地耗牛2911头;人工授精器械:15L液氮罐2个,显微镜2台,输精设备6套,六柱栏2个;生长发育测量器械:听诊器,体温计,卷尺(3m),磅秤,绳子,杆秤。1.2试验方法利用人工授精技术,引进纯种野耗牛冻精对当地耗牛进行杂交;引进1/2血型的公耗牛对当地耗牛进行杂交,提高其生产能力。1.3测定项目与方法测定项目:体重和体尺。犊牛产后1〜3d,6月龄、12月龄和18月龄时测量其体高、体斜长和胸围,并做好数据的整理和生物统计分析。犊牛产后1〜3d内进行初生重的称重,并作好记录。6月龄、12月龄和18月龄时早

3、空腹称后并记录。18月龄按以下公式推算:体重(kg)二胸围(cm)X胸围(cm)X体斜长(cm)X702结果与分析2.1体重2.1.11/2血型野耗牛。对1/2血型的耗牛和当地耗牛各生长阶段体重进行测定,结果见表lo由表1可知,1/2血型的耗牛的初生重、6月龄、12月龄、18月龄重与当地耗牛相比,雄性牛分别提髙0.97、5.45.3.72.7.50kg,雌性牛分别提高0.99、1.14、2.26、3.30kg,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体重增幅,雄性牛分别为7.30%、11.47%、6.87%、8.37%

4、,雌性牛分别为7.81%、2.41%、4.36%、3.80%。2.1.21/4血型野耗牛。对1/4血型的耗牛和当地耗牛各生长阶段体重进行测定,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1/4血型耗牛的初生重、6月龄、12月龄、18月龄重与当地耗牛相比,雄性牛分别提高0.13、5.69.1.54.6.80kg,雌性牛分别提高0.64、3.00.1.26.6.84kg,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体重增幅,雄性牛分别为0.98%、11.97%、2.85%、7.59%,雌性牛分别为5.05%、6.35%、2.43%、7.87%。2

5、.2体尺由表3、表4可知,在同等饲养条件下,1/2血型野耗牛和1/4血型野耗牛的初生、6月龄、12月龄和18月龄的体长,体高、胸围、管围均高于当地耗牛,且t检验差异显著(P<0.05),1/2血型野耗牛和1/4血型野耗牛无论是生长发育速度,还是体重的增加,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当地耗牛,而且野血含量越高,生长发育越高。说明导入野耗牛血液复壮家耗牛是加速选育过程的一种有效途径,应在生产中大力推广。3结论与讨论通过引进野耗牛对家耗牛进行杂交改良、生长发育测定等的研究,野家耗牛种质差异小,而且野家耗牛基因都比较纯,杂合程度低,

6、血缘关系相近。导入野耗牛血液复壮家耗牛,野血量的高低与其生产性能高低呈正相关,呈递减规律,即1/2血型野耗牛>1/4血型野耗牛〉当地耗牛。野耗牛冻精的许多技术指标均超过当地耗牛及普通牛。是野耗牛的抗逆性强,是冷配家耗牛受胎率高的主要依据。采用导入野耗牛血液,并对犊牛进行不同方式培育,加之冷季暖棚对当年犊牛进行少量补饲是一条在现行牧业生产体制下复壮家耗牛的简便技术措施[5-6]。由于野耗牛和家耗牛的冻精配种工作技术性强,牧民接受科技意识能力较差,而且耗牛人工授精的难度较大,只能在条件较好的地区开展冷配工作和技术推广,对

7、难以开展人工授精的地方引进3/4、1/2血型野耗牛公牛与家耗牛进行本交,可提高其生产性能[7-9]o4参考文献[1]权凯,张兆旺•母耗牛的繁殖特性[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5(5):35-37.[2]权凯,邢启银•环境、营养与耗牛繁殖[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5(4):31-32.[3]张园,张海容•繁殖控制技术在耗牛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1):56-57,62.[4]穷达,彭措巴姆.西藏嘉黎成年母耗牛体重与体尺指标的相关与回归分析[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1(6):11-

8、12.[5]覃远飞,黄家斌•广西柳江县牛杂交改良现状分析与发展策略探讨[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1(5):118-119.[1]汪令四•西门塔尔牛杂交改良黄牛的效果观察[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2(4):2&[2]童春兰•野血耗牛复壮家耗牛的效果测定[J].中国牛业科学,2009,35(3):21-22.[3]张秀天.野血耗牛复壮家耗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