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椎体结核内固定与非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比较

多椎体结核内固定与非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比较

ID:46664293

大小:7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6

多椎体结核内固定与非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比较_第1页
多椎体结核内固定与非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比较_第2页
多椎体结核内固定与非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比较_第3页
多椎体结核内固定与非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比较_第4页
多椎体结核内固定与非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比较_第5页
资源描述:

《多椎体结核内固定与非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比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多椎体结核内固定与非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比较多椎体结核内固定与非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比较【摘要】目的比较多椎体结核内固定与非内固定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至2012年本院多椎体结核患者中采用脊柱前路病灶清除植骨术与非内固定治疗的情况,对比术后结核病灶愈合、植骨融合、畸形矫正、神经恢复情况。结果2002-2012年共收治多椎体结核患者98例,经平均3年的冋访,内固定组结核病灶愈合、植骨融合、神经恢复速度快于非内固定组,有统计学意义;内固定组与非内固定组崎形矫正度分别评价为20.3±4.5°,16.4±4.7°。结论脊柱前路病灶清除植骨术能在术后早期愈合病

2、灶,促进植骨融合和神经恢复,能明显提高畸形侨正度,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非固定组。【关键词】多椎体结核;内固定;非内固定;效果【中图分类号】R6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474近年来,结核发病率逐年升高,目前全球约2000万,我国结核病患者总数是仅次丁印度排在世界第二位[1]。多椎体结核是继发性结核病,肺结核患者通过肺部血管将细菌带至全身,本病可发于各个年龄段,常导致后凸畸形、神经功能障碍,严重时引起截瘫。在多椎体结核诊断过程中,比较常用的检测手段包括CT、X射线、B超、MRI等影像学方法,合理的运用这些方法在椎

3、体结核的早期诊断方面至关重耍[2-3]o该病的基本治疗方法包括全身支持疗法、抗结核化疗和严格的卧床休息,这些保守疗法主耍适用于身体状况不适合手术者、单纯椎体型结核或无神经压迫者、年幼和年老的患者。对于临床、病理或影像学证实是严重后凸畸形、脓肿、椎体破坏严重、截瘫患者需要采用手术疗法[4-6]o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屮98例多椎体结核病人为2002-2012年在我院治疗的患者,其中男性47例,女性51例。所有患者都经X対线,B超,MRI检测确诊为多椎体结核患者,其中内固定组40例,年龄18-64岁(平均38±4岁),其中5例表现出神经系统损害(F

4、rankel分级:B级3例,C级1例,D级1例);非内固定组58例,年龄22-63(平均40±5岁),其中4例表现出神经系统损害(Frankel分级:B级1例,C级2例,D级1例)。1.2治疗方法1.2.1术前准备所有患者(排除是活动性肺结核)术前四周给予异烟脐、雷米封、乙胺丁醇联合治疗,同时给予抗生素处理。患者均表现出血沉下降、屮毒症状减轻、血红蛋白高于100g/L矫正低蛋白血症,保护肝功能。1.2.2手术方法经术前处理后,内固定组采用传统脊柱前路病灶清除植骨术;非内固定组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或前路•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其中8例行

5、USS器械固定,10例采用MossMiami系统,13例采用CD-MS固定,12例行Z-p1ate钢板固定,15例用Knaeda器械固定。所有病例在病灶清除后创面内常规撒放链霉素lg,异烟阱0.2go术后均采用标准化疗方案治疗,抗结核药物三联使用。1.2.3术后观察与随访非固定组术后卧床3个月,内固定组术后卧床3-4周,下地后使用支具保护开始功能锻炼,待植骨融合脊柱稳定后去除支具。术后平均随访3年,定期进行临床检测和影像学观察。临床资料用配对t检验或成组设计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2结果2.1结核病灶及植骨融合情况本研究中,内固定组与非固定

6、组术后愈合情况良好。定期对两组患者骨质融合情况进行随访观察。按照植骨成功标准进行评判,标准如下:没有移植骨及植骨床的吸收,没有矫正角度的丢失,在植骨床和移植骨Z间出现骨小梁的重新排列,出现明显的骨的重新塑形[7]。经过随访发现6、12个月吋内固定组愈合率分别50%和100%,非内

7、古

8、定组愈合率分别为30%和80%,有显著性差异。1.2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按Frankel标准术后内固定组神经功能全部获I级以上改善,非内固定组有75%获Frankel功能I级以上改善,二者有显著性差异。1.3纠正畸形情况Cobb角测量方法:测量感染椎体上方第…个未受病变累及椎

9、体的上终板延长线与感染椎体下方第一个未受病变累及椎体的下终板延长线之间的夹角[8]。内固定组与非内固定组后凸畸形角平均改进分别为20.3±4.5°和16.4±4.7°,差异显著。2.4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内固定组在术后3-4周就能下地开始康复性训练,而非内固定组评价卧床时间为3个刀。按照脊柱结核的治愈标准[9],术后一年结核病状无复发,X线片显示病变椎体已骨性愈合,无其他并发症,血沉在止常范围,恢复止常活动和轻丁作3-6个月。内固定组治愈率为100%,非内固定组治愈率为86.2%,两者差异极显著(P〈0.01)。见表lo表1多椎体结核内I古I定组与非内固定

10、组治疗效果的比较组别治愈人数未治愈人数总计治愈率(%)内固定组40040100非内固定组50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