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探究-古诗教学新思路

对比探究-古诗教学新思路

ID:46664324

大小:64.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26

对比探究-古诗教学新思路_第1页
对比探究-古诗教学新思路_第2页
对比探究-古诗教学新思路_第3页
对比探究-古诗教学新思路_第4页
对比探究-古诗教学新思路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比探究-古诗教学新思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对比探究:古诗教学新思路古诗教学多为一节课学一首,或是重点学一首,再一笔带过式地拓展几首。现行教材中的古诗课文一般为两首,且它们在内容上有一定的联系。教学《冬夜读书示子聿》《观书有感》(苏教版六上)时,我在指导学生理解字词、读懂诗意的基础上将二者进行对比研究,引领学生走上古诗''研究”之路。一、对比,学习研究方法师:对比是研究的好方法。把这两首古诗放在一起,会有什么发现?生:这两首古诗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一)相似点:师:这两首诗有什么相似的地方?1.诗人生:这两首诗的作者陆游和朱熹都是宋代著

2、名诗人。师:谁能简要介绍一下这两位诗人的情况?生:陆游,字务观,号放翁。他一生做诗甚多,今存九千多首,是创作最多的诗人。其中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他不仅是南宋诗坛的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像《示儿》《秋夜将晓出蕎门迎凉有感》等都是他脍炙人口的作品。生:朱熹是我国历史上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他一生致力于著书立说、创办书院、讲学传道。我们还学过他的诗歌《春日》。2.读书生:这两首诗都是写读书的。生:《冬夜读书示子聿

3、》是陆游和儿子谈怎样读书的,诗共八首,这是其中的第三首,生:朱熹写的《观书有感》书的一些感想与体会。3•说理生:这两首诗都是哲理诗,智慧的光芒。师:这是个很重要的发现。道理呢?也是最出名的一首。也有两首,讲的都是自己读都闪烁着诗人理性的思考、那么这两首诗分别讲了什么生: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一诗中告诉我们,做学问不仅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功夫,还要把书本上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多实践,多运用。师:看来早在一千年前,陆游就已提出“知行合一”的学习原则。从这首诗所讲的道理中,你想到了哪些成语、名言或是诗句

4、呢?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生:学以致用。师:有一个成语叫"纸上谈兵”,你觉得跟这首诗所强调的道理有联系吗?生:“纸上谈兵”讲的是只会书本上的知识,没有实际运用的能力。与这首诗所讲的道理正好相反。生:《观书有感》这首诗说的是一个人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求知,这样才能让自己像水一样始终保持清澄明净,聪明睿智。生:由这首诗我也想到了杜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诗句。【评析:在古诗词学习中,一些哲理性的诗作学生理解起来有些难度。对此,教师通过拓展意思相近、相反的诗句,或让学生联想熟悉的成语、名言,形成对照

5、联系,再加上老师恰当的精讲,大大降低了理解的难度。】师:这两首诗有这么多相似之处,难怪教材编者要把它们放在一起。的确,我们在生活中也经常要用到这两首诗中的诗句,你能说一说吗?生:要写出好文章,不光要看书,还要多参加实践活动,这正如古人说的那样一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生:李明是我们班上公认的才子,有人问是什么原因让他这样出色,他只是笑笑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就是每天坚持读书,让我取得了一些小成绩。”(二)不同点:师:那么这两首诗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呢?生:这两首诗虽然都讲

6、了道理,但表达的方式却并不一样。《冬夜读书示子聿》中,前两句是写自己读书的感受,教育我们做学问要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后两句教育我们要理论联系实际,这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可以说,这首诗所讲的道理是直接表达的。生:《观书有感》前两句写景,后两句由景色引发思考:人需要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心智才能更加敏锐。诗中的道理并没有直接说,而是寓理于景,借景喻理。【评析:传统的古诗教学往往是一堂课学习一首(或再拓展多首),看似任务比较明确,学生容易把握,实际上却忽视了教材的编写意图,降低了学习的要求,时间久了教

7、学也难免单一化。把两首古诗进行对比,引导学生用研究的目光进行赏析,不仅能读出这两首诗的异同,从中深入品味古诗内涵,还能有效地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不断生成的舞台。】二、拓展,端正研究态度师:通过刚才大家对这两首宋诗的研究,你有什么收获与心得呢?生:我发现宋代的诗特别喜欢讲道理。师:这是一个很重大的发现。但仅凭这两首诗就作出这样的判断还不够严谨,我们应该怎么办?生:再找一些宋诗来读一读?师:回忆一下我们读过哪些宋代的诗,有没有像这两首诗一样讲道理的呢?【评析:“

8、研究”需要严谨的态度。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往往有一点收获、发现就会自然地放大、夸张。此时,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成果的分享者,还要成为学生研究的引领者、规范者。这里,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拓展同类的古诗,从更多的古诗中发现共同的规律,这既是对学生研究方法的指导,更是在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研究态度。】生:苏轼的《题西林壁》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就告诉我们要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全面地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生:叶绍翁的《游园不值》中写道“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