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品德

教育心理学-品德

ID:46668228

大小:226.50 KB

页数:34页

时间:2019-11-26

教育心理学-品德_第1页
教育心理学-品德_第2页
教育心理学-品德_第3页
教育心理学-品德_第4页
教育心理学-品德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品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十三章品德的形成第一节品德概述1.品德的概念什么是品德?品德就是道德品质moraltrait。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由舆论力量与内心驱使来支持的行动规范。品德是一种个体现象,是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固特征,是人格中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核心部分。品德的形成、发展除了受社会制约之外,也依赖于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道德是伦理学与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品德则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研究的对象。研究道德的内容时必须揭露它的社会性与阶级性,而作为个体现象的品德,其存在的形式及其形成,发展的规律有许多人类的共性,因此研究品德不一定用阶段分析。2.品德的心

2、理结构一般认为道德品质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方式三种基本心理成分。道德认识是对于行动准则的善恶及其意义的认识。它既包含着对一定的道德知识的领会(如道德概念与道德行为准则等),也包括以这些知识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变为信念并且以此来评价自己和别人的道德行为。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对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实现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它与道德信念紧密联系,而且道德情感与道德认识往往结合在一起,推动个人产生道德行动,构成人的道德动机。道德行为方式是实现道德动机的手段,是一个人的道德认识的具体表现和外部标志,它主要是通过练习或实践掌握行动技能与养成习

3、惯的途径而形成起来的。作为道德品质的几个基本组成部分,三者缺一不可。第二节道德发展的理论对于道德品质结构成分的作用,历来存在唯智论派和行为论派,即动机论与习惯论的分歧。唯智派认为,人的品德取决于道德知识的掌握和信念,智慧和动机等因素的形成与发展。因此,在道德教育中必须给予伦理谈话和系统的道德知识(理论)讲解以很高的地位。(一)道德认知的发展1.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偶故事三阶段理论:前道德阶段-无律阶段他律阶段自律阶段2.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是有阶段的,这与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有关。环境、教育影响发展的速度;道德教育既不能采用

4、机械训练的方法,也不能采用放任自流的态度,而应考虑儿童认知发展规律促进其向下一阶段过渡;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接触并讨论各种适合其理解力水平的道德两难问题,提高其道德判断水平。道德两难故事故事1:海因茨偷药欧洲有个妇女得了癌症,快要死了。医生告诉他的丈夫海因茨,有一种镭化剂能治疗这种癌症。这药是本地的一个药剂师发明的。药剂师卖一剂药要价2000美元,十倍于他的成本。海因茨到处借钱,只凑够1000美元。因此他要求药剂师能否买的便宜些,或者分期付款。药剂师说“不行,我发明这种药,就是为了赚钱。”海因茨在绝望中,破窗进入了药房的门,偷走了药,及时挽救了妻子一命。海

5、因茨的做法对不对?海因茨把药交给妻子后,被抓起来了。法官是应该判他的刑,还是应将他释放?故事2:警官的矛盾与海因茨同住一镇的警官布朗先生,夜间值完班回家途中,正好看见海因茨破窗进入药房,他也听说过海因茨缺钱买药的困境,布朗觉得自己值班时间已过,但维持全城治安仍属自己职责所在。在迟疑之间,海因茨已偷药离去。布朗应不应该进一步追查海因茨偷药的案件?三水平六阶段理论1.前习俗水平(10岁前的大多数)着眼于行为的具体后果和自身利害关系,无内在的道德标准,只有客观责任感。(1)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避罚服从取向)以免去体罚与服从权力为道德判断的依据。(2)朴素

6、的利己主义的道德定向阶段(相对功利取向)以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和偶尔考虑到互利为道德判断的依据。是一种利益交换的心态,而且总希望得到比付出的多。2.习俗水平(11-15岁的大多数)以满足社会舆论希望、遵循现行的社会准则、受到赞扬为道德判断的依据。(3)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寻求认可取向)一种行为是否正确,要看其是否被别人喜爱、对别人有帮助,取悦于人。(4)维护权威与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遵守法规取向)以是否维护社会秩序、尊重权威、个人尽本分为道德判断的依据。3.后习俗水平(16岁以后的部分人)认为不违背多数人的意愿与幸福,不违背一种普遍的道德原则的行为是最好

7、的行为。(5)社会契约的定向阶段(社会法制取向)法律与道德规范是共同约定的,也是可以改变的。重要的是不违背多数人的意愿与幸福。(6)普遍道德原则的定向阶段(普遍伦理取向)考虑到道德的本质及不成文的普遍道德原则,为坚持崇高原则,可忍辱负重,作出牺牲,免遭自我谴责。道德认知理论的教育含义1.先他律后自律。对年幼儿童宜先教他遵守既定的行为规范,制定明确可行的行为准则。随着其思维发展,才能逐渐形成自律性的道德认识。2.道德教育应考虑儿童的年龄特征。例如对处于避罚服从取向阶段的儿童,讲解法规取向的大道理,效果不好。法规取向的教育应在初中进行比较合适。3.提供道德两

8、难情境,提高儿童道德判断水平。建议采用加一原则(plusoneprinciple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