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的题材诗歌

文学作品的题材诗歌

ID:46698729

大小:291.16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9-11-26

文学作品的题材诗歌_第1页
文学作品的题材诗歌_第2页
文学作品的题材诗歌_第3页
文学作品的题材诗歌_第4页
文学作品的题材诗歌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学作品的题材诗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文学作品的体裁(一)体裁的含义体裁又称样式。指由形象塑造的不同方式、语言运用及结构布局等因素有机结合而显现出的作品外部形态。体裁就是文学作品存在的具体样式。文学作品的体裁(二)基本分类通常认为中国最早的文学分类是“二分法”,即把所有的文章按有韵无韵分为“文”和“笔”两类:“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刘勰《文心雕龙·总术》)文学作品的体裁基本分类有两种:1.三分法:以塑造形象的不同方式叙事类、抒情类、戏剧类2.四分法:以语言运用、结构方式的特点诗歌、小说、散文、戏剧文学文学作品的体裁·诗歌(一)含义诗歌是词语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

2、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二)分类1.按表达方法:抒情诗、叙事诗2.按音韵格律和结构方式:格律诗、自由诗文学作品的体裁·诗歌(三)特征诗的基本特征:凝练性、音乐性、跳跃性1.凝炼性(概括性)诗歌(抒情诗)是描绘客观生活特征的概括性与诗人表现自我情感特征的特殊性的有机统一。诗歌形象中的客体特征是一种类的概括的特殊性,而不是事物的个体特征。这是诗歌(抒情诗)创作的特殊规范。类的概括性:事物的类型特征。类的概括的特殊性:事物的类型特征是诗人充分个性化的独特感受的结果。文学作品的体裁·诗歌例:△春天从燕子的翅膀上回来了。(春回大地,充满活力生机)△对于男人来说/春天就是用锋利的剃刀/剃去脸上蓬芜的须

3、(清爽)△春天是花枝招展的小姑娘。(耳目一新)△寒雪梅中尽,春从柳上归。(春回大地)△忧郁是一堆无法点燃的湿柴。△温柔是一块加糖的奶油。文学作品的体裁·诗歌⑴对事物类型特征的概括要准确。⑵对事物类型特征的感受要独特。“竹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江为)→“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疏影横斜”、“暗香浮动”不只是梅花的类型特征,更是诗人对于梅花的独特感受。小诗宗白华生命的树上 雕了一枝花 谢落在我的怀里, 我轻轻的压在心上。 她接触了心中的音乐 化成小诗一朵。文学作品的体裁·诗歌⑶抒情诗与叙事诗黑格尔说:“建筑和诗都很难看作自然的摹仿,因为这两种艺术都不限于单纯的描写

4、。”当诗描绘具体的生活场景、过程、人物、对话时,概括性便不能充分发挥,于是就成为叙事诗,篇幅也加长了。叙事诗的成就,一般地说,在其社会思想内容,而不是艺术感染力。文学作品的体裁·诗歌⑷抒情诗与散文诗与散文,不只是量的区别。散文重在刻画特殊的个体,诗则是非个体化的类的概括。诗中表现的生活是概括化的,不能按事物个体特征的准确性来要求。梅里美说:普希金是“按自己的方式讲普遍的事情。”亚里士多德认为,诗最接近哲学。“写诗这种活动比写历史更富于哲学意味,更被严肃地对待,因为诗所描述的事带有普遍性,历史则叙述个别的事。”文学作品的体裁·诗歌诗或抒情文学,在面对生活时,倾向于事物的整体,带有高度的概括

5、性。如果陷于对具体的人、事、物、景的描写,抒情就会向叙事退化。抒情诗要求的是对生活的概括。诗人对生活的类的概括能力,是衡量诗歌创作才能的标准之一。文学作品的体裁·诗歌2.音乐性在所有的文学体裁中,最强调音乐性的是诗歌。音乐性来自诗歌的节奏。节奏通常指诗句中长短、强弱不同的音,与诗要表达的情绪相统一,在保持基本一致的调性和频率的条件下,呈现出有规律的起伏和变化。有外在节奏和内在节奏。文学作品的体裁·诗歌⑴外在节奏①吟咏与道白五七言诗行的二三结构或四三结构,是传统诗歌外在节奏的基础。例: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杯欲饮无管弦。文学作品的体裁·诗歌浔阳江头月夜送客,枫叶

6、荻花秋风瑟瑟;主人下马迁客在船,举杯欲饮恨无管弦。山歌好唱(巧)口难开,林檎好吃(树)苗难栽。白米好吃(水)田难种,鲜鱼好吃(麻)网难抬。文学作品的体裁·诗歌五七言诗的二言结构(包括四言结构)和三言结构,在词和曲中已分裂成两个可以交错运用的诗行,依然保持吟咏的调性。但从吟咏调性向道白调性过渡时,以三言结构转化是基本规律。例: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戏曲中的唱词:“我刘巧儿”与“巧儿我”。“顿”、“音尺”、“音步”、“音组”文学作品的体裁·诗歌②平仄与押韵A.平仄:音调起伏交错。B.押韵:同韵母的字在相同位置上有秩序地重复出现。韵律十三辙:发花、梭波、乜斜、灰

7、堆、怀来、姑苏、衣欺、由求、遥条、言前、人臣、江洋、中东文学作品的体裁·诗歌⑵内在节奏外部节奏没有独立的艺术价值(三字经、百家姓、汤头歌诀等都有外部节奏)。自由诗打破了古诗格律的束缚,追求内在节奏(语感)的创造。内在节奏(语感):情调的统一和抑扬顿挫。文学作品的体裁·诗歌20世纪30年代,艾青、戴望舒、闻一多、郭沫若等人大力提倡诗歌的内在节奏。20世纪50年代以来,自由诗又开始了对外在节奏的追求。20世纪80年代以后,朦胧诗特别是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