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伤控制骨科在临床骨科患者140例应用

损伤控制骨科在临床骨科患者140例应用

ID:46700320

大小:6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6

损伤控制骨科在临床骨科患者140例应用_第1页
损伤控制骨科在临床骨科患者140例应用_第2页
损伤控制骨科在临床骨科患者140例应用_第3页
损伤控制骨科在临床骨科患者140例应用_第4页
资源描述:

《损伤控制骨科在临床骨科患者140例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损伤控制骨科在临床骨科患者140例应用【摘要】目的分析骨科损伤患者应用损伤控制骨科技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来我院住院治疗的140例四肢多发性严重骨折患者,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应用损伤控制骨科技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数据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差异(P0.05)o1.2方法针对对照组的70例患者在入院检查后行全面一次性手术治疗,研究组70例患

2、者采用DCO技术给予治疗。第1阶段:早期及时处理骨折损伤。对患者的骨折进行早期的固定处理,防止出现大出血危及患者生命,骨盆损伤的患者治疗采用骨盆支架的方法。该组50例骨盆处损伤出血,早期处理时均行骼动脉断血术,19例膀胱损伤,17例患者骨盆处脏器有损伤,早期进行支架固定。对于合并腹部外伤的患者进行早期的对症治疗。第2阶段:改善患者的生理状况。对患者行ICU的复苏,稳定患者体温、平衡体内酸碱及电解质,观察记录防止术后并发症发生。第3阶段:确定治疗方案。待患者各方面生理情况稳定后,对患者实行骨科内固定术和确

3、定性手术进行治疗。根据患者的骨折情况,选择交锁髓内钉等常规方式进行处理,此外,也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运用微创技术如LISS钢板、膨胀髓内钉、橈骨髓内钉等进行相关治疗。患者在术后需观察6-12个月,记录每组患者的病死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1.3数据结果处理应用SPSS13.0统计学处理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运用均数土标准差(x±s)表示,组间对比运用t检验,P<0.05为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2结果2.1死亡率观察组患者中2例因手术过程中失血过多于术后12h内死亡,4例因MODS抢救无效于术后

4、24h内死亡,死亡率&57%(6/70)。对照组患者中9例因失血过多等原因于术中死亡,4例手术后发生MODS导致死亡,1例家属放弃抢救治疗,死亡率20.0%0观察组中患者死亡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两组数据的结果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别(P<0.05)o2.2并发症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数据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差异(P〈0.05)。3讨论损伤控制骨科(DCO)技术最早由Stone于上世纪80年代提出,经不断优化改善至今。它强调对患者在早期减少其生理紊乱,是专门针对严重骨伤,出血量大的患

5、者在接受治疗时,根据受患者耐受程度的因素而制定的分阶段治疗方案,此方案分为三步:骨折患者早期进行初始、快速、暂时的骨折固定,尽可能挽救患者生命;ICU复苏调控内环境使机体达到稳定状态;待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行确定性手术内固定术。这样分步治疗的好处在于能够更好地降低因内环境失衡而导致患者生命体征改变,达到减少并发症的目的。分期手术固定法为骨折损伤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途径,其在临床骨科创伤中产生了重大的实际应用价值。目前,对实施DCO的标准尚未统一确定,但大多数专家建议对合并多脏器创损伤的骨折患者特别是伴

6、有股骨骨折、不稳定性骨盆骨折以及重症脊柱骨折等损伤严重的患者,实施DCO较传统手术治疗效果有显著提高,在临床上也得到相应的证实。此外,骨折损伤患者机体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大多系统均造成一定损伤,由于抵抗力、免疫力的显著降低,对手术过程中的侵入性治疗在一定程度上也将丧失抵御能力,对此可能产生感染亦或对患者病情增重的不良结果;另一方面,临床所实施的一次性手术治疗使患者遭受大范围的侵袭,削弱了患者体能,抵御力及免疫力也显著下降,从而易出现伤口感染、黏连性肠梗阻等一系列术后并发症,这些都可能直接危及患者生命,

7、导致死亡。总之,针对严重骨伤患者需严格把握救治时间,合理采用DCO原则,早期、及时、正确地实施诊断及相关治疗,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存率。随着医学技术在世界的不断发展和提高,DCO必将在更多的领域发挥其更为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参考文献[1]陈宇,周立勇,陈南娥,等•损伤控制骨科在临床骨科患者72例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07X):66-67.[2]齐晓军•损伤控制骨科在骨科损伤患者70例中的应用[J].中外医疗,2012,31(30):5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