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命题规律寻求解题思路

探究命题规律寻求解题思路

ID:46701013

大小:6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6

探究命题规律寻求解题思路_第1页
探究命题规律寻求解题思路_第2页
探究命题规律寻求解题思路_第3页
探究命题规律寻求解题思路_第4页
探究命题规律寻求解题思路_第5页
资源描述:

《探究命题规律寻求解题思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探究命题规律寻求解题思路摘耍:本文将结合近几年来的典型试题就探究性试题的题型、命题体式及答题策略等方面进行一些列简单的归纳与探索。关键词:高考语文;探究;题型;策略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2)22-079-2一、探究题的基本题型及命题体式1・提岀见解型。提出见解式探究题在2008年广东卷《河的第三条岸》文本中就已经出现:有人说:“河的第三条岸”在现实中并不存在,它象征着“父亲”超越世俗的人生追求,如果这样那么“我”对“父亲”的这种追求持何种态度?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2009年如浙江卷《魔盒》第15

2、题,还有安徽、ill东、辽宁等卷;2010年的天津、辽宁等卷;2011年的全国卷也有类似的问题……提出见解型试题,主要是根据文本的特点、难点设计探究问题。设计问题的形式是开门见山直接提问,让考生对文本中的要点、难点进行深入思考后,直接表达出自己的见解,阐述个人的观点、认知、感受或启不等。2•表明观点型。这类试题根据文本的疑点、难点,设置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观点,让考生辨析、判断,做出自己的回答。考生可以认同任何一种观点,也可以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这里必须明确的是虽然探究的试题内容有疑难的,甚至是有争议的,即答题指向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向的,不是单层次的而是

3、多层次的,试题的答案往往也不是唯一的,甚至不是规定的,因为冃的在于考查考生“能否发现作品的丰富内涵和深层意义,是否对作品有独到的感受和创造性理解,是否具有批判质疑的能力等”,所以“一千个读者的心目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然而高考是选拔性考试,因此试题不可能是全开放的,应是半开放的一一多角度,而不是漫无边际。观点式探究试题答题步骤:首先明确口已的观点,其次分别列出支持自身观点的事实依据,最后回归文本,结合具体事例作合情合理的分析。在所有类型中,表明观点型问题很受众多专家的厚爱。2•归旨探意型。此类题型耍求考生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把

4、握文章的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揣摩作者的创作意图,考生要立足文本,结合时代精神,根据阅读经验与社会阅历,去感悟体验,由浅入深,逐层探究,发现文本中所包含的人文价值、精神内涵及技巧手法等。答探意型题目要知人论世,要从时代背景、人物形象、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角度切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透析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要点全面,语言客观,内容充实,分析部分可以分条作答。2•启发延伸型。这类试题耍求根据文本的内容进行延展、想象,针对文本内容联系社会现实、人生经历、及历史、民族心理和吋代精神等方面,发散思维。这类题重在考查考生运用语文知识

5、,结合文本内容联系实际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探究题的应对策略对于探究题,初次接触者会产生一个误区,认为想怎么答就怎么答,没有限制,没有标准答案。其实不然,探究不是随心所欲的探究,不是凭空想象的探究,更不是毫无依据的探究。而是立足文本,尊重文本,紧扣文本的探究。因此,解答探究题我们要注意以下几占・八、、•1•理清思路,把握情感。理清文木行文思路,准确把握情感态度,这是阅读文木的第一要务,更是答好探究题的第一步。因此我们首先耍搞清文本写了哪些内容,层次怎样去划分,在分析段的大意以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确定层次含义,并准确简明地进行归纳概括。

6、然后还要特别注意文中议论性和抒情性的语句,把握住这些,才能很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2•紧扣文本,立足文本。现代文探究题所设问题均来口文本,因而,答题时应尊重文本,紧扣文本,依本探源。从文本屮寻找解答问题的依据,而不能随意发挥。答案终点虽然在文本之外,但起点是在文本之内,并且有很多探究题直接就告诉了我们要结合文本來答题。例如2010年山东卷:你认为本人的主耍人物是哪一个?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2010年安徽卷第14题也是这样。其实不论是从什么角度出的试题,都是基于对文本的理解,不能脱离文木作探究,研读文本是基础。当然研读文本要有一定的深度,不

7、能总是停留在表层信息的获取上,要学会紧扣文题要求,在文本中寻找依据。3•多角度、多层面的思考。文本往往是客观事实的浓缩,它表现了对客观规律的认知,之所以要探究,是因为对事实规律的认知可能有不全面、不科学的地方,有时需要从不同角度作辩证的认知。另外由于各人的知识结构、阅读经验、社会阅历等方面的不一致,也会产生不同的认知,对文本就会产生不同的观点与态度,就会有多元解读和有创意解读。当然把多元当作无界,一味多元,没有界限,即使是有创意解读那也是胡思乱想。例如2010年江苏卷《溜索》:本文写了驮队飞渡峡谷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对深刻

8、意蕴的探究,结合文本内容,我们可以发现与驮队飞渡峡谷相关的人、物较多,例如领队和汉子们,雄鹰、骏马、牛等动物,“我”和领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