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高层建筑防雷的措施及要点

探析高层建筑防雷的措施及要点

ID:46702485

大小:6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6

探析高层建筑防雷的措施及要点_第1页
探析高层建筑防雷的措施及要点_第2页
探析高层建筑防雷的措施及要点_第3页
探析高层建筑防雷的措施及要点_第4页
探析高层建筑防雷的措施及要点_第5页
资源描述:

《探析高层建筑防雷的措施及要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探析高层建筑防雷的措施及要点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城市用地的紧张,城市建筑越发向高层发展。现代城市中超高层建筑亦是屡见不鲜。一栋超过100米的建筑物,一般情况其年预计雷击次数超过0.25次,高层建筑防雷工作口显重要。关键词:高层建筑物防雷技术防雷设计体系中图分类号:[TU20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长,建筑的高层化和智能化已成为城市发展的一种趋势。由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公式可知,高层建筑比一般建筑遭雷击的概率要大得多,而一旦遭受雷灾,损失将非常严重,后果会不堪设想,可见,高层建筑防雷

2、系统的可靠性极为重要。1高层建筑物防雷设计体系现代建筑物防雷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雷电对建筑物的破坏形式有直击雷、感应雷,雷电波侵入等。综合防雷主要由直击雷防护、侧击雷防护、等电位连接、屏蔽、综合布线、浪涌保护、有效接地等防护措施组成,高层建筑物防雷设计须在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前提下,做到高效防护、层层防护,有效降低建筑物及电气设备遭受雷击的破坏。2超高层建筑防雷设计概述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规定:当建筑高度高于100m时,不论住宅及公共建筑均为超高层建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让超高层建筑物内的计算机

3、等电子设备增多,而这些设备灵敏度高、耐压低,受雷电电磁脉冲影响大,雷击将对其产生不对程度的影响。超高层建筑的防雷设计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一般来说,《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对于建筑物防雷设计提供了有关的依据,主要分为三类建筑物,其防雷设计规范各异,本文不再赘述。在防雷设计规范中,我们可以知道防雷设计的实现关键在于防雷装置,规范也对其防雷材料的选择做了相应的规定,一般是利用建筑物本身存在的钢材。超高层建筑往往会被划分至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其…般防雷如规范所示包括设置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设备来防直击和侧击,以及防止雷电

4、效益两个方面。3超高层建筑防雷设计要点3.1外部防雷。如前文所述,针对防直击、侧击雷产生的热效应和电动力作用而进行的外部防雷设计,其主要的防雷装置为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三个方面。3.1.1接闪器。接闪器主要有避雷针、避雷带和避雷网。避雷针通过将雷电引向自L1,从而达到了对保护对象免遭直击的效果,宜采用短针多针保护。避雷针的局限性就在于其高度增加,雷击概率增越大。此时,可利用避雷带、避雷网来进行放雷设计。一般来说,在屋面或者易受雷击部位设置的避雷针或避雷带,网格尺寸不大于10mx10m(或是12x8m)。避雷带一般用的直径不小于6mm的圆

5、钢,或是不小于24mmX4mm的扁钢,其可直接利用结构刚接焊接,或是暗设表面抹灰层内。3.1.2引下线。引下线连接了避雷设备和接地装置,从而形成了电流通路。它一般利用柱主筋或是剪力墙钢筋。实际设计工作中,其数量和布置对分流效果有着明显的影响,一般沿建筑物四周对称设置,其间距和数量应符合规范要求,规范规定第2类防雷建筑,引下线一般不少于2根,间距不超过18m。理论上,应尽可能减小线上的电流,所以可通过增加数量,适当减小间距来达到这一效果。然而,超高层建筑引下线很长,雷电感应强烈,需要按一定距离设置均压环,并做好连接。此外,引下线应符合基本的机

6、械强度、耐腐蚀、热稳定等要求,设计工作也应考虑施工存在的问题。3.1.3接地装置。一般冇接地体和接地线。按规范规定,建筑物高于45米,45米以上建筑让防雷装置与金属外墙向连,同时应将自然接地体作为接地装置.但是基础内钢筋作为接地装置有一定的条件,要求基础采用硅酸盐水泥,采用无防腐层或沥青防腐层的基础,同时其丿制围土壤的含水量至少达到4%。3.2内部防雷。建筑内部为了防止雷电流带來的感应作用及雷电波的侵入而设置的防雷措施一般有等电位联结、屏蔽等措施。3.2.1等电位联结。利用导线或过电压保护器,将防雷装置、金属装置、外來导体、电气装置等连接。

7、只有保证这一通路处于相同电位,建筑物内部才不会产生危险的接触电压。因此,实际的建筑物内斗预埋了雨防雷导体相连的等电位连接板,其实际的设置要求也严格参照规范进行设计。一般来说等电位联结分为总等电位联结、局部等电位联结及辅助等电位联结三种。总电位联结作用的范围是建筑物全体,局部等电位联结则是针对于部分范围将各可导电部分连通,两种都能降低危险电压的危害。3.2.2屏蔽。屏蔽能有效达到防雷电电磁干扰的效果。屏蔽措施的有效性与以下几个方面相关:仪器金属外壳;防过电压;等电位联结;接地措施等。电气线路的主干线应远离引下线柱筋,应保证穿线钢管线槽与接地母

8、线和等电位联结板连接完好。超高层建筑物内应通过各种措施和冇效的设计形成一个总体的等电位,形成一个“法拉第笼”,这样才能更好的防止电磁作用对其用超高层建筑的影响。3.3电气部分。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