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试策略03高考文言文复习方法谈

应试策略03高考文言文复习方法谈

ID:46708177

大小:6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6

应试策略03高考文言文复习方法谈_第1页
应试策略03高考文言文复习方法谈_第2页
应试策略03高考文言文复习方法谈_第3页
应试策略03高考文言文复习方法谈_第4页
资源描述:

《应试策略03高考文言文复习方法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应试策略03壽考丈言丈复习方法淡(-)文言文复习略谈文言文是语文学习的难点。在鬲考中,文言文所占比重虽然不是很大,但却是我们抓得住、拿得稳的部分,所以我们一般都把文言文作为复习的重点Z-O怎样行Z有效地复习文言文呢?首先要明确文言文教学和考试的目标。《语文教学大纲》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语文课程标准》第四学段(相当于初中阶段)对文言文教学的阶段hl标是: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小,提高白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貝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

2、文80篇。事实上,中考中对有些内容(如文言实词、虚词)的要求要略高些。在文言文复习屮要把握重点,这样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文言文重点有如下几个方而:一、文言实词文言实词的重点是要确定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境中的貝体含义。训练中要特别注意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及其与现代汉语的差异现彖(尤其是细微的差别)。对于学生來说,“迥异”的易于掌握,“微殊”的常常搞错。比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若把“鼓”解释为名词“战鼓”或“鼓声”,学生很容易看出错误;可是若把“再”译成“又一次”,学生就容易混淆。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主要包括:通假字“通”是通用,“假”是假借,即

3、在古汉语屮,有些字可以用声音相同或相近、有时字形也相似的字來代替就叫做通假。在初中教材中约有40多个,通过练习即可掌握。一词多义古汉语屮,一个词往往有儿个意思,初屮阶段要重点掌握典型的、常见的一些多义词,理解时要以本义为基础,根据具体的语境去推求某个词的具体含义。古今异义由于词义的演变,古今词语屮有些词形体相同而意义不同,可以从词义的扩大、缩小,词义的转移,褒贬色彩的转换以及单双咅的变化等方血去加以辨析。词类活用在古汉语里,词类一般是比较同定的,但有些词在特殊情况下,会改变它的词性,起了另一类词的作用。这是文言文学习中的-个难点,只要将课本中的重点的一

4、些活用词加以了解即可,不必深究。二、文言虚词在初中阶段,对古汉语屮的20多个文言虚词耍加以了解,要重点掌握“之、其、者、而、贝I」、乃、且、然、以、于、为、也、乎、夫、焉”这15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英作用和意义,还应与现代汉语做比较,明确哪些作用保留下來了,哪些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发住了变化;在解释时,应准确地运用现代汉语中与之相当的字词來替代,借助归类进行比较,掌握各个虚词的用法和意义。三、文言文阅读阅读文言文,不能只停留在字词的了解上,而是耍在通览全文、理解字词句含义的基础上,正确地把握文段的思路、结构及屮心,要弄清句与句之间

5、的关系,明确关键语句在文屮的含义和作用,结合作者所处的坏境分析概括作者在文屮的观点、态度及文段的艺术风格。要能够由此及彼,举一反三。四、诗词鉴赏古诗词鉴赏除了对字词句的理解,还要求分析艺术表现手法,领悟诗歌的意象及意境,把握诗歌的主旨,理解诗歌的感情。根据2003年屮考说明,诗歌欣赏的命题范围是《大纲》推荐背诵的50首古诗词,不局限于课文。五、文学知识文学常识涉及作家、作品、文体等,复习时要善于归类,如作家按朝代归类,诗歌按体裁或表达方式归类,题目中表示文体的和不表示文体的归类等。六、背诵默写《大纲》规定的20篇文言文与50首古诗词中课文要求背诵的篇目

6、和部分。要以本为本,夯实基础文言文的考杏,基木源自课内,所以要紧扣课木,夯实基础。具体操作可分三步走:第一步,对《大纲》规定的20篇文言文和50首古诗文,从字词句到文学常识、思想感情艺术手法等,拎出耍点,总结规律,逐篇过关。第二步,分项训练。可以借助《学习指导用书》等资料,按实词、虚词、阅读、欣赏、文学常识等分项训练,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并形成运川能力。第三步,考试演练。学牛能否考好,最终体现在对试题的解答上。所以,耍结合模拟考试等,选择优秀的模拟试题,强化训练,解决好学以致用的问题。经过这样的训练,-•般学生就能够做到成竹在胸,在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

7、绩了。(-)文言文一直被视为高屮语文学习的一个瓶颈。它难在两点:一是文字障碍,二是年代隔阂。但文言文乂一直是高考的重点Z-,近年來还有不断加重的趋势。临考前复习文言文有什么总的原则?可以归纳为两句话:课内课外齐进,精读泛读并举。所谓“课内课外齐进”,指的是既要全面梳理高中阶段学过的文言文,尤其对一些重点篇目,如H版、S版和新教材的共同篇目,更要烂熟于心;乂要尽量多读课外的文言文,以养成对文言文的“语感”。但现在有不少考生有一个认识上的误区,他们认为,反正高考中不直接考课文,对课内的文言文不必过于认真。其实,虽然高考中文言文不考课内的文章,但所有的考点都

8、与课内文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的联系是直接的。如2003年上海卷第二道文言文题屮,要考生解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