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批评理论研究

文学批评理论研究

ID:46721702

大小:70.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7

文学批评理论研究_第1页
文学批评理论研究_第2页
文学批评理论研究_第3页
文学批评理论研究_第4页
文学批评理论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学批评理论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文学批评理论研究:观念与方法一塞尔登《文学批评理论》的意义字体:[人屮小]2006-10-10文章來源:文章作者:赖大仁摘要:塞尔登按文学批评理论的主题或论题来做西方文论选编,不仅打破了丿丿J来的编选惯例,而且显示了某些新的研究观念与方法。一方面他在和同论题屮将古今文论同时并过,试图揭示其丿力史的连续性;另一方面,他提出“隐含的理论”,致力于说明不同文论Z间的相对独立性与逻辑关联性。在此基础上,他提倡“比较的”、“历史的”、“对话的”研究方法。在相对主义和解构主义观念颇为流行的今天,塞尔登所倡导的文学批评理论研究的观念与方法,是值得重视和颇有启示意义

2、的。关键词:文学批评理论;历史连续性;逻辑关联性;“隐含的理论”;和对主义英国文论家拉曼•塞尔登编《文学批评理论——从柏拉图到现在》是一部别开生面、别具一格的西方文论选编,它打破了历來文论选编按时代和作者來编选的惯例,改为按文学批评理论的主题或论题來编选。在同•个主题或论题下,不同时代文论家的相关论述共时态并置;而不同的文学批评理论主题或论题,则乂形成彼此的参照。我以为,这并不仅仅是一种编选体例上的改变,更是一种文学批评理论观念的改变。这从编者那篇不长的序言屮可以看出來,其屮所阐述的某些理论观点,的确可以引发我们的诸多思考。对于当代人來说,我们实际上

3、是处于历时态与共时态纵横相交的时空坐标之中。任何知识谱系中的认识与创造活动,都可能一方面割断不了历史的关联性与连续性,另一方面也回避不了多元并存中的选择与对话。其中可能会有太多的谋区、有区,有太多被遮蔽的可能性,因此也会给我们带來极大的困惑。在文学批评理论方而也同样如此。看來塞尔登是把这个问题给挑破了。首先,从纵向关系而言,当我们看待一种知识谱系的发展历程时,最便利于我们把握历史发展规律的,也许是历史进化论的观念;然而当我们坚信今必胜昔,新事物必将胜过并取代旧窃物的时候,却往往容易使我们忽视和历史传统之间的关联性•与连续性,从而遮蔽应有的历史视野。比

4、如五四“文学革命”的著名口号Z—便是“--代有一代Z文学”,这-以“取代性”为内核的进化论的文学观,无疑为当时反传统和实现文学革新提供了强人的思想动力,从而也深刻影响了此肩中国文学发展和文学研究的格局与走向。然而正如有学者所指岀的那样,这一理论观念既与文学多元并存的实际格局不相符,也与一些文体或文学形态的非“取代性”演进不和符,因而存在相当的理论局限件。[1]其实岂止是在中国,又岂止是在“五四”那样的激进年代,在别的时空条件下,比这还要激进和绝对化的理论观念也并不鲜见。塞尔好就曾指出,西方的一些理论新说,经常是目无前人漠视传统的,它们总以为文学理论在

5、巴尔特和徳里达冒出來之前好像压根儿就不存在似的;它们还似乎觉得传统批评家们(甚至新批评家们)就像-•群史前的鼠,还在结构主义、符号学和解构主义破晓前的黑暗屮摸索。特别是解构主义和拉康派理论的许多支持者都把1968年以前所有的文学理论看做天真的“逻各斯中心主义”,因而要用后结构主义的新观点完全取代它,这显然是非历史的。然而这种“非丿力史”的文学理论观念一11盛行,就会使得人们口觉不自觉地追逐这种时尚。塞尔登甚至指出,“许多老一辈的文学批评家很自然地急于赶上文学理论最新的发展步伐,他们不无道理地抱怨那些新理论家们太傲慢,不把文学理论早期的那吃发展阶段放在

6、眼里,极不情愿向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阶段学习。这些批评家与那些反理论的强破派观点并不一样,但也被挡在日前的潮流Z外,不能与解构主义或符号学述行对话,原因是当代的理论坚持一种完全与丿力史切断联系的立场。这种悄形非常显著地表现在'后现代主义'的论述中,后现代主义常常强调自身与以往的文化存在深刻的断裂,甚至不承认自己与刚刚过去的'现代主义'阶段的联系,……”[2]应当说,以历史进化论的观点來看,“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因而“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理论”,这一命题木身是包含合理性的,体现了社会进步(进化)以及历史发展的观点。然而,历史进化论与历史

7、虚无主义之间可能仅一步之隔,如果过于强调事物的当代性特征及贡意义的一血,甚至把它看成前无古人“横空出世墩的创造,而无视或不承认它与历史传统Z间的联系,则很容易滑向历史虚无主义,从阳遮蔽应有的历史视野。在塞尔登看來,这显然是不可取的,也是违背历史辩证法的。他不由得责问并阐述道:“假如我们今天生活的时代的确是一个充满核威胁的后人文主义时代,难道我们注定要抛弃我们一切文化的根和一切的连续性吗?木书所收的理论片断可以为读者提供充分的材料,说明我们和丿力史的关联和连续性和断裂与非连续性一样多。”基于这种认识和基本观念,塞尔登有意打破按时代和作者来编选的惯例,改

8、为按文学理论的主题或论题來重新编选,“试图把当代理论置于某种历史的视野中”;并口在相同或相近的文论主题或论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