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及对策

新时期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及对策

ID:46723921

大小:6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7

新时期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及对策_第1页
新时期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及对策_第2页
新时期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及对策_第3页
新时期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及对策_第4页
新时期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及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时期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及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新时期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及对策摘要: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缺失,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更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笔者认为应该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切实推进社会实践教育,优化课程设置,塑造校园人文环境,政府、社会、高校积极联合参与等五个方面应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缺失,旨在为解决当前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困境提供一定的依据。关键词: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对策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631(2011)07-0045-01一、新时期大学生人文素养呈现出的特点1.人文知识面偏窄,知识结构不合理。随着大学生数量的增加与就业竞争的日趋激化,大学

2、逐渐演变成“职业技能培训所”的现象在地方院校中尤为明显。大学人文课程的开设对在校大学生而言,只是取得必要学分的途径之一,人文课程对于培养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应当发挥的功能与作用弱化明显。此外,当代社会文化多元化与信息全球化带来的简便易行快餐式的生活消费等观念,对大学生价值取向、思想观念、行为方式造成了巨大冲击,也使其对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产生了一定的排斥与漠视,及对传统人文知识的获取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1.综合素质不能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和要求。大学生就业后不能符合用人单位要求的现象随着工作时间的增加逐渐显现。主要表现为:一些大学毕业生以学历和成堆证书为资本,重理论、轻实

3、践,欠缺实际工作能力,随意轻视自己工作的单位和同事,很难摆正自身位置。还有些大学生独立意识过于强烈,合作沟通意识不足,人际关系处理能力低下,缺乏必要的应变能力。没有良好的职业规划,工作得过且过,稍有不顺即选择辞职跳槽。这些现象近年来随着大学生基层就业人数的激增而日渐突出,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在社会各个行业中的形象。2.抵御各种不良思想文化渗透侵蚀的能力较差。步入21世纪以来,随着人们的利益关系、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新时期大学生尤其是"90后”大学生在创新意识、效率意识、公平意识、民主观念、爱国情感等方面的自觉意识进一步增强。但与此同时,大学生也出现了观念

4、上的交杂与冲突,思想上的疑虑与困惑,价值取向上的变化与错位等诸多困境。尤其在面对一些消极不良思想文化的渗透和侵蚀的时候,不少大学生缺乏是非分明的原则立场和正确判断的能力,无法判断错误和正确文化之分,造成面对错误思想文化的渗透和侵蚀无招架之力,陷入错误的泥淖中而不可自拔。二、造成当前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原因1.社会层面消极因素的影响。全球经济发展迅速,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社会生活的多样化,各种利益相互摩擦、斗争,使当前部分大学生在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各种不同层次、不同类别、不同性质的文化令大学生顿感茫然,难以鉴别、吸

5、收东西方优秀文化的精华。市场经济带来的急功近利和网络快餐文化势不可挡的蔓延趋势,以及就业实用主义的现实需要,使得大学生无暇顾及人文素养的培育与提升。2.学校教育存在的弊端。长期以来,我们的人文素质教育不仅在教材上缺乏系统的规划和战略安排,而且教育方法也缺乏科学性与针对性。前者导致文化知识体系支离破碎,文化教育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后者致使文化教育流于形式,步履艰难。大学校园本是增加学识、提升修养、净化心灵的场所,可是现在大学生阅读的书籍除了专业课本外,就只是外语、电脑、经济类等方面的备考、工具类书本,至于提高自身修养的人文类书籍则鲜有人问津。大学生读书为求职的心态非常

6、“务实”,急于掌握各种工具知识和应用性知识。3.家庭教育的错位。在当今独生子女的时代,很多家长在孩子身上寄托了过高的期望,因而积极配合学校的“应试”教育。孩子上大学之后,家长迫切希望其能出人头地,毕业后找到一份体面且薪酬丰厚的工作,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收回教育成本。当下,部分父母并不重视对孩子进行良好人文素养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而是“唯分数论”、“唯结果论”,只要能在考试中获得高分,能在毕业后找到好工作,就是孩子的胜利,自己的成功,至于其他则概不关心。三、培育和提升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对策1.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学生素质的高低与广大教师自身素质密切相关。"桃李不言,下自

7、成蹊。”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化品味、高雅的审美情趣、健康的心理素质、积极的人生态度、高尚的道德修养、博大的爱国情怀、丰富的精神世界。教师的人格魅力所折射出的社会文化的价值观、审美情感等,是学生人文素养建构的重要参照。“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真正意义上的教育不仅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过程,还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灵沟通、思想碰撞的过程。因此,必须提髙教师的人文素养,只有高素养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2.切实推进社会实践教育。知识的积累需要学习,而素质的提高离不开实践。因此,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不能停留在理论层面,还必须引导和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实践中自觉提高个人的人文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