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服务中心舆情应对预案

政务服务中心舆情应对预案

ID:46727078

大小:64.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27

政务服务中心舆情应对预案_第1页
政务服务中心舆情应对预案_第2页
政务服务中心舆情应对预案_第3页
政务服务中心舆情应对预案_第4页
政务服务中心舆情应对预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政务服务中心舆情应对预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政务服务中心舆情应对预案为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最大程度避免、减少和消除舆情对中心造成的负面影响,擦亮对外窗口,打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使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规范、指导中心及窗口发生的,已经或者知晓即将通过媒体新闻、网络等途径传播,可能引起公众普遍关注,进而损害中心形象或影响我县对外投资环境的舆情处置工作。二、工作原则舆情应对坚持统一领导、协调配合、讲求方法的原则,迅速掌握动态,及时准确反映,有效回复引导,适度公开透明,尽力控制风

2、险。三、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舆情应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舆情危机。中心舆情应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主任担任,小组成员由综合股、业务股、投诉受理中心及各进驻窗口负责人组成。(一)领导小组职责:总体负责涉及政务服务舆情危机处置工作;查清事件真相,确定事件性质;决定涉及中心舆情危机处置各项具体措施;对事件处置进行评估、总结,提出对事件当事人的处理意见。舆情应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综合股。(二)相关成员单位职责1•综合股。牵头组织收集、汇总涉及政务服务的舆情信息并进行研判、分析和评估,及时向中心领导、相关股室、进驻窗口、乡镇为

3、民服务中心通报网上舆情;加强与当地宣传部门和相关媒体的联络,分析涉及政务服务的舆情信息发展的趋势,及时向领导小组提供处置建议;与新闻媒体沟通,如有媒体釆访,由综合股统一协调,其他部门积极配合、协助;审核并统一发布以中心名义发布的上网信息;根据需要通报网上评论引导信息,组织和协调针对性网上评论工作;组织开展舆情应对业务培训。2.投诉受理中心。对涉及政务服务的舆情危机及人员是否有违法违纪行为,及时展开相关调查,在最短时间内做出初步结论,对事件涉及到的人员是否违法,提供相关法律法规依据及司法解释。3.业务股。发现涉及审批服

4、务的舆情,快速开展调查,做好源头化解工作;提出以中心名义发布的答复内容,并由股长签署意见;如涉及审批服务面上问题的,应及时向中心领导汇报;根据需要及时研究并提出引导口径,组织开展网上评论。2.各进驻窗口。配合中心做好媒体、论坛的网上巡查,发现涉及中心舆论并在全县甚至更大范围扩散的,及时通报中心综合股;对涉及本窗口的快速开展落地调查、源头化解工作,向中心和本单位上报事件调查情况和处理意见。四、流程(一)发现。综合股确定一名舆情信息人员,负责每天早晚各一次浏览各大主流媒体网页;进驻窗口明确一名舆情信息人员,密切关注本系统

5、媒体报道,以第一时间发现舆情。对刊载舆情的报纸文章、电视画面、广播声音、互联网网页等,应及时保存,固定证据。(二)报告。发现舆情危机信息后,应将信息及时报送中心综合股,办公室负责向分管新闻宣传工作的局领导报告。报告信息应包括舆情发生的媒体与网络平、引发舆情事件的基本情况(时间、地点、涉及单位、过程、结果)、网上跟贴的言论倾向。(三)评估。分管新闻宣传工作的领导在获取发生或可能发生危机的事件信息后,落实人员对事件发展态势进行评估,对是否需要应对、进行何种程度的应对措施提出意见。按照舆情的性质、波及范围、影响程度,将舆情

6、分为一般舆情与重大舆情。一般舆情指仅涉及县局管辖范围,经初步分析,对全系统整体形象影响不大的舆情;重大舆情指跨县市区的,经初步分析,对县局整体形象有较大影响的舆情或被省、市级主流媒体(论坛)曝光,或微博转发达20条以上的舆情。要按照实事求是,讲究策略,注重实效,系统配合的处置要求,根据不同舆情等级,采取相应的应对流程。(四)处置。根据涉及舆情危机的不同等级和职责,相关单位各司其职,迅速、稳妥地开展工作。对一般舆情,由综合办公室牵头,协同投诉受理中心及业务股,经新闻宣传分管领导审定并统一发布权威信息;对重大舆情,由新闻

7、宣传分管领导牵头,会同相关单位落实源头化解工作,经综合股主要负责人审核、突发事件舆情应对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再统一发布权威信息。要主动争取话语权,通过新闻通稿、主动邀请主流媒体、官方微博等多种渠道向社会公布,全面报道事实真相,减少公众不必要的猜测,将危机引起的毁损度降到最低。采取必要的手段和方法,随时关注事态的发展变化,视情与宣传部、应急办、维稳办、综治办、公安机关等部门及时沟通,掌握社会舆论、媒体和互联网上的反映,直至事态平息。必要时,可联系有信誉的媒体,让当事人接受采访。未经领导小组授权,任何单位与个人不得擅自发布

8、信息,不得擅自接受记者米访。(五)后续。如涉及中心的舆情危机事件得到较为妥善处理,社会媒体不再关注,当地民情趋向平和,处置工作可视为结束。涉及中心舆情危机事件处置结束后,领导小组可根据需要,确定人员对舆情处置回顾总结,改进现实具体工作,防止类似负面舆情再次出现。五、保障机制(一)组织保障。中心突发事件舆情应对工作领导小组可根据突发事件性质与舆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