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论语》的人文之教

浅论《论语》的人文之教

ID:46736126

大小:73.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27

浅论《论语》的人文之教_第1页
浅论《论语》的人文之教_第2页
浅论《论语》的人文之教_第3页
浅论《论语》的人文之教_第4页
浅论《论语》的人文之教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论《论语》的人文之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论《论语》的人文之教钱穆先生说:“《论语》自西汉以来,为中国识字人一部人人必读书。”①在先秦文学的诸多典籍中,其地位重要由此可知。而《论语》文辞简约,异解遂兹。解读《论语》Z书可谓多矣,解者不同,角度、看法亦多迥异。笔者读《论语》及齐家注《论语》,多在感悟,少有创见,其程度尚不能达十Z—二,但于鄙陋中,有感于书中凸显的“孔子即本人心以立教,好高鸳远以求之”(钱穆语)的精神,想就其人文之教的内容及表现略陈己见。“人文”一词最早出现在《易经》:“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卜•。”这里的“

2、人文”之“人”,指人世间;“人文”之“文”,与“武”“野”相对,但不是诗词歌赋Z“文”,而是如司马光所说:“古Z所谓文者,乃诗书礼乐Z文,升降进退Z容,弦歌雅颂Z声。”(《传家集》)因此,所谓“人文”实际上是就社会整个文化层而言,是社会文化现象的总称,它是指社会典章制度、道徳规范、风俗礼仪等各种文化现象。只有这样的人文,才能教化天下,达到大治。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论语》,应该是先秦时期集人文教化Z大成的著作。想当日,孔子博学,而多重雅言,既重视古代之文化传统,又抱大下一家之理想,希望能获时君信

3、用而人行其道于世,不惜被人骂为“惶惶如丧家Z狗”而奔走于列国Z间,但终不能如愿,不得已乃退而开馆授徒,著书立说,望己之道能通过弟子以教化天下。所以,相当于孔子日常教学实录的《论语》,包含孔子当H若教化天卜•的人文思想,其人文教育精神无处不在。其他方面姑且不论,单从教育的角度看,《论语》的人文之教比较集中地表现在三个方面:关心人的生存状态,人文之教直指人心,为人师者立典范。下面试以论之。一、关心人的存在状态当代教育论者认为:关心和被关心是人类的基本需要;关心是人类的一种存在形式,是对生命的同情,是瞬

4、间的怜悯,是人世间所有的担心、忧虑和病苦;关心意味着一种关系,它最基木的表现形式是两个人之间的一种连接或接触。《论语》所录,最能打动人的就在于孔门师弟子Z间能关心,关心人,关心人生,关心家国及人类社会的兴衰际遇。编次第一的《学而》第一章就有:&曰.,"芳而时习之,眾亦锐孑?筍朋自迄方来,眾亦乐孑7人眾扣而示艰,亲亦书&#?”此语关乎《论语》全书之要。能“学而时习”,则一面知新,可以“日知其所广”;一面温故,可以“日无忘其所能”,自然深造自得,左右逢源,内心悦泽了。这是“学不厌”的功效。师弟子有朋友

5、Z道焉(见《白虎通・辟雍》篇)。《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不仕,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至口远方来”,就是弟子至口远方。朋来之乐,也就是《孟子》所谓“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之乐。“人不知而不愠”,朱子以为即是:“循世不见知而不悔”Z义,虽当世君和不知我而不愠;或说是不知者,言人不知道,不是说人不知我。何晏《集解》曰:“愠,怒也。凡人有所不知,君子不怒。”皇侃《论语义疏》后一解亦云:“君子易事,无求备于一人。故为教诲之道,若人有钝根不能知解者,君了恕Zrfo不愠怒也。”②孔子一生重在教

6、,孔子Z教重在学,他教人以学,重在为人道,此乃学子安身立命的人生人事。在既肯定乂温婉的语气中,一个伟人教育家对学生的告诫关心之情切切,宛如历历在目。笔者以为,此章在本书,在孔子一生,确是很重要有价值的一章,它强调了人的生存状态屮不可或缺的儿个耍素。一是学习应成为一种生存状态,活到老,学到老。在《述而》中,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而忘食,乐从忘忧,不知老Z将至云尔。'”学有未得,愤而忘食;学有所得,乐以忘忧。学无止境,斯孔子之愤与乐亦无止境。乂说:“如我数年,五

7、十以学,亦可以无大过矣。”再假我几年,让我学到五十岁,庶可不致有大过失了。孔子一生追求就在于不断学习,在学习中完善自己,他常教人“知Z为知Z,不知为不知,是知矣”,应是提倡学问没有穷尽,所以要“敏而好学”、“学而不厌”。钱穆先生说:“孔子的卓然之处,在于其自述为学,极平实,又极高远。孔子反己自修,循序渐进,以致其知。”③如《宪问》屮有:子曰:“莫我知也天!”子贡曰:“为何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无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作为先生的孔子,教在人而学在己,其要求学生活到老学到老的思想

8、便不言而喻了。故而他又说:“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z与言,能无说乎?释Z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未如Z何也已矣!”这里强调的不仅是学,而R要善学,要在实践屮不断验证、纠正所学。这是一个学习者在悟学Z得失,既自勉乂勉人。他曾说““十室Z邑,必有忠信如丘者,不如丘Z好学也。”正是美质易得,须学而成,是所谓“玉不雕不成器,人不学不知理”。钱穆先生说:“学可以至圣人,不学不免为乡人。后人尊崇孔子,亦仅谓圣学唯企,不当谓圣人过知,非由学得。”须知孔子活到老学到老。在孔子从多弟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