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突状细胞介导肿瘤免疫治疗

树突状细胞介导肿瘤免疫治疗

ID:46740976

大小:74.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1-27

树突状细胞介导肿瘤免疫治疗_第1页
树突状细胞介导肿瘤免疫治疗_第2页
树突状细胞介导肿瘤免疫治疗_第3页
树突状细胞介导肿瘤免疫治疗_第4页
树突状细胞介导肿瘤免疫治疗_第5页
资源描述:

《树突状细胞介导肿瘤免疫治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树突状细胞介导肿瘤免疫治疗【摘要】树突状细胞(DC)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系,在这个方面最引人注目的研究工作是应用抗原或抗原多肽在体外冲击致敏DC,然后将之回输或免疫接种至荷瘤宿主,进行免疫治疗。随着DC对肿瘤抗原处理、递呈及识别的分子基础以及DC作用机制的进一步阐明,推动了以DC为基础的肿瘤免疫治疗的发展。DC抗肿瘤疫苗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关键词】树突状细胞;肿瘤免疫治疗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是目前发现的功能最强大的抗原提呈细胞,它能激活初始型T细胞,激发初始免疫应答,在体内发挥强大的免疫监视功能。DC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系,不同

2、的肿瘤免疫存在肿瘤相关抗原,若肿瘤患者体内DC功能缺陷,不能有效递呈肿瘤抗原,则导致免疫无能或免疫耐受,使肿瘤得以发生发展[1]。在这个方面最引人注目的研究工作是应用抗原或抗原多肽在体外冲击致敏DC,然后将之回输或免疫接种至荷瘤宿主进行免疫治疗。DC疫苗在众多的动物肿瘤模型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应用此方法对DC进行肿瘤抗原修饰可以解决因DC功能缺陷造成的肿瘤免疫逃逸,而使用何种肿瘤抗原及如何将肿瘤抗原在体外与DC结合,则成了应用DC瘤苗进行免疫治疗的关键。1临床用DC的来源及诱导分化方法DC在体内外分布广泛,普遍存在于除脑组织外的各种组织中,但其数量极少,在血液中仅占单

3、核细胞总数的0.5%~1.0%,在淋巴器官中虽然数量较多,但难以收集,而且由于分离出的DC具有异质性,难以满足对DC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需要。因此,必须进行DC体外培养,诱导分化获取大量的DC以满足对DC临床治疗的需要。目前体外获取人DC的常用方法包括:(1)以外周血直接分离获得DC;(2)来源于外周血、脐血或骨髓的CD34+细胞体外+GMGCF和TNFa的培养条件下获取DC;Ckit配体可提高DC的产量,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PMA也是有效的DC分化扩增激活因子[2];(3)单核细胞诱导分化扩增。Garderet等[3]总结了外周血单核细胞体外诱导扩增DC的基本过程,

4、包括用白细胞提取法收集外周血单核细胞,淘选法分离单核细胞,人血清培养液(含患者自体血清或AB血清)或无血清培养液加GMGSF加IL4与单核细胞共同培养。另一种方法就是从脐血单核细胞诱导扩增DC,培养条件与外周血单核细胞诱导DC相同。来源于外周血的CD14+单核细胞DC与来源于CD34+细胞的DC在形态、表型、抗原提呈方面基本相似。但前者与后者相比更多的处于成熟阶段,在激活肿瘤特异性的CTL能力上,后者可能更强一些。到目前为止,大多数研究应用单核细胞起源的DC(MoDC),在体外使大量的单核细胞分化为DC,虽然需要外源性细胞因子刺激和较长的培养时间,但是因其具有产量大、纯度高

5、、易获得等优点,能满足实验和临床研究的需要。2负载DC常用的方法2.1肿瘤特异抗原修饰的DC由于使用已知的肿瘤抗原多肽,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免疫刺激。用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致敏的DC治疗对激素治疗不再有效的前列腺癌患者,以NPCP标准评估,30%的病人产生了部分免疫应答。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和以前可测知的损害下降了50%,并且无副作用产生。2.2肿瘤相关抗原(TAA)修饰的DC这些TAA包括MAGE1,MAGE3,MUCI,Her2/neu,CEA,Melan/MART等。晚期前列腺癌,恶性黑色素瘤及表达CEA的实体肿瘤患者采用相应抗原刺激DC,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3肿瘤特异

6、性表位肽修饰的DC采用特异性表位肽由于其纯度较高,浓度较大,可以激发较强的免疫反应,且抗原单纯,无诱发自身免疫反应之忧,但不利之处在于其受MHC的限制,绝大多数肿瘤的特异性抗原表位仍是未知的。因此,这种方法仅见在B细胞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及黑色素瘤等肿瘤抗原表位肽比较明确的患者中使用。第1期树突状细胞介导的肿瘤免疫治疗吴志刚2.4全肿瘤抗原修饰的DC由于只有一部分肿瘤的肿瘤相关抗原或肿瘤特异性抗原已知,大部分肿瘤尚未明确,无需明确肿瘤抗原,因而将整个肿瘤细胞作为抗原来源,诸如将DC与肿瘤裂解物或提取物、凋亡或坏死的细胞共培养,或将DC与肿瘤细胞融合。将肿瘤细胞与DC融合,可

7、以获得既具有DC特殊功能又表达肿瘤抗原的杂合体,这种杂合体细胞表达MHCI,MHCII抗原,协同刺激分子以及DC特异性或肿瘤细胞表面分子输注以后可以产生抗瘤作用。自体肿瘤细胞与抗原提呈细胞融合制备的杂交细胞,在体内外均可以激发CD4+和CD8+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此方法应用困难,因为难于获得高纯度并处于增殖状态的肿瘤细胞。2.5肿瘤抗原基因转染构建DC采用转基因手段以某些功能修饰DC,使其在DC中表达,激发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反应。将编码肿瘤抗原的DNA和RNA分子转入DC,可提供较大范围的抗原表位递呈,并且增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