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徽州女人》的民族性

浅谈《徽州女人》的民族性

ID:46747587

大小:5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7

浅谈《徽州女人》的民族性_第1页
浅谈《徽州女人》的民族性_第2页
浅谈《徽州女人》的民族性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徽州女人》的民族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徽州女人》的民族性由韩再芬老师创意、策划并主演的《徽州女人》最近被中国文化部入选进京参加迎奥运重大文化演出活动,说明高层领导对这部徽风徽派的黄梅剧很感兴趣。《徽州女人》是一部创新风格的黄梅精品剧冃,我一直深爱这部戏,尤其是韩老师安排我学演“女人”一角,我感到十分荣幸,很珍惜这一学习机会,因此我下功夫对这部对进行全面深入的探究,不断发现她的许多“迷人”之处,这里仅就她的民族性,谈一点粗浅的认识。《徽州女人》是一部真实地反映了安徽江南某个地方的社会生活,并演活了一个中国女人的戏剧,全篇洋溢着浓厚的皖风徽韵的乡土气息:徽派古民居建筑、清末民初时的服饰、青石小路、古梁柱、纯朴的民风、婚姻习俗以

2、及黄梅戏音乐等等,一幅幅徽州风情的场景引人入胜,令人陶醉。谁看了这出戏后都会承认这是我们安徽的东西,是中华民族的东西。我们在港、澳、台演出,那些华人华侨甚至外国友人很能欣赏,无不为《徽州女人》而感动,他们不停地夸口:“《徽州女人》好!中国的艺术高级!”“黄梅戏好看!”这使我想到,《徽州女人》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我认为艺术是属于民族的,又是属于世界的;只有首先成为民族的,才能成为世界的。缺乏或没有民族性的艺术,是缺乏或没有艺术美的艺术。首先,缺乏民族性的艺术,背离了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多数人的审美习惯。斯大林说: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

3、化之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引申到艺术领域,也可说明艺术活动中审美经验与审美意识的传递,只能去适应已稳固形成的民族审美心理结构。没有民族艺术内容或民族艺术形式作媒介,就不能引起共鸣、引起美感。所以,只有在艺术风格上,保持和发展口己民族的特色,如体裁、构思、情调直至表现手法等方面的特点,才能为本民族所接受,进而为其他民族所欣赏或借鉴。其次,丢掉艺术风格的民族性,不利于世界文化艺术的交流。马克思说过,古往今来,每个民族都在某些方面优越于其他民族。斯大林也说过,每一个民族,不论其大小,都有它自己的、只属于它口为其他民族所没有的本质上的特点、特殊性。这些特点便是每一个民族在世界文化共同宝库中

4、所增添的贡献,补充了它、丰富了它。所以,艺术上的民族特色是该民族文化瑰宝的积淀,保持它,发扬它,不仅为人类的艺术宝库留下了光彩夺目的遗产,也为世界各国文化艺术的交流提供了契机。再次,艺术风格上倡导继承民族传统特色,绝不是自我封闭。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在不断革新、变化与发展,艺术也不例外。艺术不但适应这种革新、变化与发展,更要反映它。继承民族性中一切好的、优秀的东西,扬奔民族性中落后的、不适应时代、社会发展的旧习俗,真正实现“推陈出新、百花齐放”。另外,为了发展本民族的艺术,也应该主动吸收世界上其他民族的艺术成就。毛泽东同志在1956年8月间同音乐工作者谈话时说:“我们接受外国的长处,会使我们自己

5、的东西有一个跃进。中国的和外国的要有机地结合,而不是套用外国的东西。学外国织帽子的办法,要织中国的帽子。”外国有用的东西,也要学到,用来改进和发扬中国的东西,创造中国独特的新东西。《徽州女人》在唱腔伴奏和幕间曲的配器方法上,由于汲取了西洋歌剧、舞剧以及交响乐的表现手法,大大丰富了黄梅剧艺术的表现力,不但让国内广大观众沉浸在美的享受之中,也让港、澳、台同胞及国外从未接触过黄梅剧艺术的各界人士赞不绝口。(作者单位:安徽省安庆市再芬黄梅戏剧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