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有效学习

浅谈如何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有效学习

ID:46753161

大小:5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7

浅谈如何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有效学习_第1页
浅谈如何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有效学习_第2页
浅谈如何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有效学习_第3页
浅谈如何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有效学习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如何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有效学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如何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有效学习[关键词]冇效学习;合作交流;方法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小组学习的教学形式受到了格外的重视,这一学习形式有助于学生在交流、交往中学会学习、学会倾听、学会合作。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很多小组学习只是流于形式,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无效参与居多。我们经常会看到小组学习屮,能说会道、眼疾手快的学生表现出较高的参与积极性,而性格内向、腼腆拘谨的学生却没有有效参与,还有一些根本没有参与。面对这一现象,教师如何组织好学生,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全体参与,从实现有效的学习就十分重要了。请看以下教学案例:案例1在教学“统计”一课时,教师设计了这样一

2、个问题:统计班上喜欢吃哪种水果的人最多?(提供了苹果、梨、香蕉、橘子四种水果)在小组交流中教师鼓励学生先自己思考解决,再进行小组交流。教师参与了两个小组的活动,并指导小组成员用自己的语言说出统计的方法,要求其他学生注意倾听。生1:可以一个一个地去问。生2:可以用举手的方法,让喜欢苹果的举手,数一数记下来,四种水果问完了,喜欢吃哪种水果的同学最多也就知道了。生3:我们把教室分成四块,喜欢吃苹果的都坐在第一块;喜欢吃梨的都坐在第二块;……数一数四块的人数就好了。生4:我想在黑板上挂上四种水果的图片,同学们都上去摘自己喜欢吃的水果,哪种水果摘走得最多,喜欢吃这种水

3、果的同学就最多。(一些学生被这种方法吸引住了,但对其操作表示怀疑)生1:可以把我刚才的方案改进一步,用四种不同的符号表示……每个学生都在发言,讨论很热烈。案例2教学数学教材“认识图形”•课时,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活动:每个小组准备了活动用具,有印泥、纸、铅笔、橡皮泥等,还有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木块。教学伊始,教师请学生充分利用这些用具把立体各木块的面显示出來,先让学生自己思考,寻找办法,然后在小组内展开交流。活动中有的学生把长方体木块的一个面在橡皮泥上一卡,就得到一个长方形;有的把正方体的一个面粘一下印泥,在纸上印出一个正方形;有的把纸蒙在正方体的一个面上

4、,折出折痕,得到一个正方形;有的得出折痕后用铅笔画上线或在面上涂上颜色;有的把圆柱放到纸上,用铅笔沿着底面描出一个圆形。学生在这个活动中初步体会面在体上。在交流中他们展示了各种方法,体会到方法的多样性,学生表现出很高的热情。从案例1我们看到,学牛•虽然冇差异,但在独立思考前提下的小组活动,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作用,每个学生都有表达和倾听的机会,每个人的价值作用都能显示岀来。这样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参与的机会,可以在参与中获得学习的进步。在小组中每个人的智慧都发挥出来,大家共享;每个学生都对小组的学习任务有了一种责任感,而不是一种旁观和依赖。这有利于

5、培养小组成员建立平等、民主、互助的关系,使学生逐步会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所以,在小组学习屮,教师要指导学生明确自己在小组合作屮的任务,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这个责任有两个含义:一是明确自己的任务,在具体的活动中独立思考,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逐步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义;二是注意倾听别人的意见,积极主动地帮助别人。新数学教材安排了许多拼图、折纸、物体分类、实在测量等动手操作活动。案例2屮教师充分利用实物为学生创设出动于操作、观察思考、交流讨论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数学学习的过程。在活动中学生初步体会到面在体上,在交

6、流中体会到方法的多样性,他们为自己的发现欣喜,对他人的智慧钦佩。小组中的成员面对学习情境个个入神入境,兴趣盎然,这是一种发现的体验,学生在合作屮真正做到了冇效学习。学生发现的体验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能引发学生学习、讨论的兴趣开发学生交流、思考的空间,在小组学习中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鼓励全员参与。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实现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有效学习必须做好;引导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和责任;组织学生在发现屮体验;在不同意见的讨论中学习和提高。教师不再是学生学习的主宰者,也不是一个旁观者,而是要了解学生,设计和组织好教学,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

7、在了解学生讨论和学习状况基础上,灵活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不断开发教育的资源,这样才能使小组学习真正成为有效的学习活动。(编辑/穆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