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晚清覆亡及辛亥革命

浅谈晚清覆亡及辛亥革命

ID:46754694

大小:64.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7

浅谈晚清覆亡及辛亥革命_第1页
浅谈晚清覆亡及辛亥革命_第2页
浅谈晚清覆亡及辛亥革命_第3页
浅谈晚清覆亡及辛亥革命_第4页
浅谈晚清覆亡及辛亥革命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晚清覆亡及辛亥革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晚清覆亡及辛亥革命【摘要】1911年,岁在辛亥,武昌发生的那些事,是一场意外,意外中的意外,这场意外,毁了一个王朝,像扳道岔一样,把古老的中国扳到了另一个轨道上。在中国,第一次出现了没有君王的政治,清王朝的灭亡当然是在革命党人的冲击下土崩瓦解的,然就其自身来说,则是导致其覆亡的主要原因。【关键词】武昌起义;清王朝;覆灭;革命党—、政治原因清王朝,如同历史上其他封建王朝一样,统治者的利益往往至高无上,甚至神圣不可侵犯,清朝末期,由于各种阶级、社会矛盾的尖锐化,统治集团的腐败,社会控制系统开始失灵。在义和团运动与《辛丑条约》签订后,清王朝统治能力与

2、威信进一步下降。而近代中国又处在一个社会转型时期,工商业的发展,对外交往的密切,政府的只能本应在其中发挥主要作用,然而,这一政府由于天朝上国的优越感使他不可能吸纳外族文化,对现代化的因素的容纳能力也较差,再有,那些寒窗苦读一辈子的读书人本就为了有朝一日,考中科举,光宗耀祖,他们对现有体制的眷念感和围护感,更加不可能去参与加速这一腐朽体制灭亡的行列中。近代化的改革,以洋务派为例「中体西用”原则始终贯穿整个改革过程,他们始终认为“中学”即政教是万万不能改变的,洋务派所缺乏的就是一种现代化价值观。整个中华民族的自负,自我为中心主义,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中国人

3、的对外学习,认为离开世界我们是可以存活的,而西方离开中国则是不可以。从两次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大量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巨额的割地赔款,清廷宁愿牺牲中国的经济利益也不要西方政治、文化侵入中国内地,然而事实又并非如此,西方列强最终仍大摇大摆进入了中国内地的每一寸土地。二、晚清政府缺乏建立现代化的意识、能力鸦片战争前,曾出现了以龚自珍、魏源为代表的经世致用学派,经过鸦片战争失败的教训,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但是,魏源仍然坚持“不变者,道而已”的传统思想。到20世纪中叶后,经过太平天国的冲击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的教训,人们既看到了中外的差距

4、,也看到了这种差距的迅速扩大。以地方上的军事集团领袖为主,开始了洋务运动的实践,而且,改良派在接受西方思想的时候,还摆脱不了中国古已有之即崇拜三代之治的复古的思想体系,可以说,洋务派也不过是再中国这身虚弱的肉体上为其穿上坚硬的甲衣。甲午战争失败后,维新改良思潮在社会上占据了主导地位,但众所周知,维新运动也只不过是在具有西方民主思想的几个读书人手中搞起来的企图实现西方君主立宪,因其一无权力,二无政治经验,所以只能将希望寄托于无权的皇帝身上,却最终突破了慈禧的底线,以失败告终的一次改良。三、晚清政府缺乏建立现代工业体系的远见洋务派重点在办军工企业,但却

5、步赚钱,没有民用工业的支持,仍挽救不了清政府,于是后期,大量创办民用工业,然而专是李鸿章、张之洞等地方官僚在搞,使整个民用工业缺乏政府领导体系,也没有相应的配套措施,如在法律上一无私有财产的保护,二无税收方面的管理规定,故这一体制既不可能推动中国近代化,反而起阻碍作用。使得洋务派在19世纪60到90年代粉墨登场后,最终以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宣告了其破产的结局。西方外来势力的冲击,逼得清政府使出他维护自身统治的最后一招,不到10年,接受了立宪主张,并开办新政,发展新式教育,然而由于当时市场经济的不发达和清政府财政状况的恶化,加之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长期

6、君主集权专制制度的传统,以及立宪派内部因利益和观念的差异存在的激烈的矛盾与冲突等原因,充分体现了清政府已无法承担这种转型,而是想借新政思想重获其丧失的权利,但立宪派又要分权,于是和立宪党人矛盾无法调和,最终仍以失败告终,也成功诱使了辛亥革命的爆发,使得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体制彻底瓦解。军队的反叛和地方势力的崛起,瓦解晚清皇权专制政治军队是国家政权的支柱,但是,清王朝赖以建国的经制兵一八旗早已丧失了战斗力,另一经制兵——绿营在太平天国战争中,溃败殆尽。而在战争中崛起的湘淮军,已用洋枪洋炮装备起来,却又在甲午一战中,被日军击溃,湘军势力衰落,清王朝

7、已经没有可用之兵,无法应付内外危机,不得不重新编练一支新军,这样,以袁世凯为首的新军成为清廷的支柱,然而,由于南方新军中革命思想的传播清廷则又面临着“养虎自卫”的尴尬局面,一方面不得不对新军进行戒备,一方面又不得不维持没有战斗力的旧军,增加了财政负担。就连清廷直属的北洋军队,由于长期的私兵传统,也已很难终于朝廷。清政府已无法将其军权收归。辛亥革命中,不仅南方新军起义,而且北洋军队也早已听命于袁世凯。军队的反叛,使清王朝未经激烈战斗就瓦解,清廷也不得不接受和平退位的结局。满清政府毕竟是少数民族的统治,对汉族,从来都怀有猜忌。太平天国起义后,汉族官僚如

8、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等势力坐大,兵归将有的风气也不再是腐败的清王朝所能扭转的,更不是一股薄弱的社会新兴势力所能扭转的。在中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