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中医治未病

谈谈中医治未病

ID:46766199

大小:27.0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7

谈谈中医治未病_第1页
谈谈中医治未病_第2页
谈谈中医治未病_第3页
谈谈中医治未病_第4页
谈谈中医治未病_第5页
资源描述:

《谈谈中医治未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医治未病中医讲“天地人三才”为一整体,“治未病”只是一种治疗疾病的思想,故仍在中医的整体观的园囿内,研究“天”“地”对人影响的理论就是五运六气,本文就想谈一下五运六气如何应用于治未病。五运六气“未病”包括无疾之身、疾病隐而未发、发而未传三层含义;“治未病”则对应三层含义:概括为未病先防,防微杜渐,既病防变。“治未病”是衡量医者水平的重要标志,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将能否防患于未然作为检验医生水平的试金石,并将其作为区分医生等级的标志。如《素问·八正神明论》谓:“上工救其萌芽,必先见三部九候之气,尽调不败而救之,故曰上工。下工救其已成,救其已败。”《灵柩·逆顺》也说:“上工,刺其未生者

2、也;其次,刺其未盛者也;其次,刺其已衰者也。”《淮南子》对此做了进一步说明:“良医者,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圣人者,常治无患之患,故无患也。”到了后世,唐代孙思邈,形象地描述到:“古之善为医者,……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清代程国彭,在《医学心悟·医中百误歌》中也说:“见微知著,弥患于未萌,是为上工。”而《医宗金鉴》,则明确解释说:“上工,良医也;中工,常医也。”以上说明,自古以来,中医就把“治未病”当作一项高超的医疗保健行为,非高明的医生而不能为。那我们作为医生如何能作到这一点?根据作者目前的临床体会,认为五运六气是其捷径。  五运六气是中国古代研究天时气

3、候变化,以及天时气候变化对生物影响的一门学说。它是以自然气候变化以及生物体(包括人体)对这些变化所产生的相应反应为基础,把自然气候变化与人体生命现象、发病乃至预防、治疗、用药规律统一起来,从天体运动角度来探讨自然气候变化与人体的密切关系。这种自然与人相统一,气候变化与疾病相统一的理论,充分反映了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天人相应”的整体观思想。六淫是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疾病的发生和流行与四时气候的变化密切相关。五运六气是用五行与三阴三阳来标记的,而五脏六腑亦用五行与三阴三阳来标记的,因此,运用运气理论在测知气候变化的同时,亦可以推测疾病的发生与流行,甚至精确到某一经某一腑的病变均可预知。从五

4、运六气与“治未病”三层含义的关系分别看。1五运六气与未病先防该点主要指健康人如何来依靠五运六气来预防疾病。此乃“治未病”的第一要义。从该方面讲就应该是防病之道,养生为要。养生首推《素问-上古天真论》其中有“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何来?”,“虚邪贼风”即六淫之邪。面对六淫之邪贵在“避”,而六淫之邪的消长规律常人怎知,这需要医生给通过五运六气的推到,指导人们预防疾病的发生。古人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及其运气的推导,发现气候及疾病的变化规律为六十年为一个周期(恰一个甲子),在这各周期内每年的气候情况均可五运六气来推导,若当年是剧烈的气候

5、变化,则可以提前指导人们“虚邪贼风,避之有时”。这是从避邪气的角度来谈的;而养生的另一面的是自修,即“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在这一方面应遵从道家思想,道家主张“道法自然”,“法自然”就是顺应自然之义。而自然又为何义?五运六气早已明了:每年从大寒节前后开始主运是:木运-火运-土运-金运-水运;主气是: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太阳寒水。故在初之运时应该调养肝气,二运时应注意调养心气,三运时注意调养脾气,四运时注意调养肺气,五运时注意调养肾气,具体方法可以按《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春三月,此谓发陈……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夏三月,此谓蕃秀……逆之则伤心,

6、秋为骇虐,奉收者少;秋三月,此谓容平……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冬三月,此谓闭藏。……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主运、主气的分布规律不仅配合五运生克规律,而且按照阴阳二气的从无到有到盛的规律分布,“道法自然”就是要我们顺从自然界阴阳二气这种变化来养生,从防病角度讲,可以按(《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是调治的基本原则。对于正常体质的无病之人,应当在春夏,尤其夏天,注意防暑,食寒凉食物,达到全阴而阳不极;秋冬,尤其是严冬,注意防寒保暖,饮食注意多食温热之品,达到全阳而阴不穷,使阴阳协调和平,生化无穷。2五运六气与防微杜渐“防微杜渐”即“欲病救萌”

7、之意指疾病处于疾病隐而未发的阶段,此层含义需要界定一下:它是在西医的理化检查上无任何异常或者说未达到西医的诊断标准,然而患者有症状或不适感,可以通过中医的辩证方法可以诊治的疾病阶段。故可以将任何微小的症状及不适归结为五脏系,进而进行诊治。在古代,这主要针对疾病欲发之先兆而言,即《黄帝内经》所谓“上工救其萌芽”。在《内经》中,表述最详的是《素问·刺热篇》:“肝热病者,左颊先赤;心热病者,颜先赤;脾热病者,鼻先赤;肺热病者,右颊先赤;肾热病者,颐先赤。病虽未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