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与孔子思想比较研究(节选)

老子与孔子思想比较研究(节选)

ID:46794493

大小:89.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1-27

老子与孔子思想比较研究(节选)_第1页
老子与孔子思想比较研究(节选)_第2页
老子与孔子思想比较研究(节选)_第3页
老子与孔子思想比较研究(节选)_第4页
老子与孔子思想比较研究(节选)_第5页
资源描述:

《老子与孔子思想比较研究(节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老子与孔子思想比较研究(节选)陈鼓应老子是中国第一位哲学家,孔子是中国第一位伦理学家。将他们放在一起加以比较,不仅可以看出彼此观念的异同,也可以认识老学先于孔学的顺序,以纠正一般哲学史上孔先老后的错误倒置。黑格尔认为孔子的教训是一种道徳哲学,他说:“孔子只是一个实际的世间智者,在他那里思辨的哲学是一点也没冇的。”他还说:“孔了的哲学就是国家哲学,构成中国人教育、文化和实际活动的基础。但中国人尚另有一特异的宗派,这派叫做道家。”(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一港,贺麟、王太庆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6版。)(编者按:木文注解均为作者原注。)这

2、里,黑格尔似乎隐约认识到儒家学说较近于官方思想,而道家则属于民间哲学。更重耍的是,黑格尔指出孔、老思想的不同,在丁•前者是属于“道徳哲学”,而后者则是“思辨哲学”。诚然,从学院式的哲学视角來看,不仅看出彼此思想性质的差界,也有无从比较之感:因为老子建立了相当完备的形上学体系,而孔子在宇宙论和本体论方面是空口的;老子倡导“静观”“玄览”的认识方法,而孔子在认识论方而是贫乏的;老子有着相当多的辩证法思维,而孔了在这方面是阙如的。在这些主要的哲学领域——无论就形上学领域、认识论范用或思想方法上——老子哲学思维的丰富性与孔子哲学思维的欠缺性,确实相形悬

3、殊。然而,如果我们将哲学的范围从宇宙论或世界观的角度转向而专注于“哲学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第一章《中国哲学的精神》,涂又光译,北京人学出版社1985年版。)的思想,就不难比较老、孔两家对时代与人生反映的异同,以及对传统制度、文化观念的分歧。老、孔的思想立场和入世方法的异同老子与孔子同时代,约长于孔子20岁左右。孔子周游列国时,每到一处便向当地博学广知者请教,《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孔子之所严事:于周,贝IJ老子;于卫,遞伯玉;于齐,晏平仲;于楚,老莱了;于郑,了产。”《史记•老了传》还生动地描述了孔了问礼于

4、老子的情景。孔子师事老子Z事,先秦著作中《庄子》《口氏春秋》及儒家典籍《礼记•曾子问》等不同学派都有记载。孔子牛前“述而不作”,所以没有留卜•亲笔著作。《老子》一书为老子(老聃)所自撰,为现存的中国“私人苦述”中最早的著作。《史记》明确记载老子牛前“苦书上下篇,言道德Z意,五千余言”。这里提到三个要点:第一,《老子》廿中冇上下篇;第二,以“道”“德”为主旨:第三,在数字上约有五千言。这三点都跟流传至今的木子相合,可证司马迁所说是实。先秦诸子之作,大都是一个学派中历经多时多人所编写形成,但《老子》-•书基本上是成于老聃一人Z手——虽然可能经过后人

5、对于某些词句的增删、修饰,正如《周易》一书基木形成于西周初年,而历经示人之增删修饰一样。理由有三:第一,从理论上看,全书首尾一贯,思想层次分明,无论思维方法或概念内涵,层层相因,展示其独家Z言。第二,帖中多次出现“吾”与“我”的称谓,除如老子自叹“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感慨“吾言英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这明确表明了作者本人的心思。笫三,以文风看,尤为可证。如书中“兮”字屡见;“是以”全书出现39次之多;“是谓”出现20次之多。另外,“夫唯……是以……”(如“夫唯弗居,是以不去”等),“是以……故……”(如“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

6、彼取此”等)及“是谓……”等独特形式的句型的反复出现。由全书文体如此独特与一致,足证其出口一人Z手笔。我们讨论老了思想,以《老了》一书为本;讨论孔了思想,以他弟了及再传弟了笔录的《论语》为据。老、孔都是“士”阶层的代表人物,在对待周代礼制的态度上,老子是激进者,孔子是保守者;老子是体制外的抗议者,孔子是体制内的改良者。范文澜在提到“孔子学说是士阶层思想的结晶”时说:“士在未出仕时,生活接近庶民或过着庶民的牛•活,还能看到民间的疾苦,懂得'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当他求仕T禄向上看时,表现出迎合上层贵族利益的保守思想,当他穷困不得志向卜•看时,

7、表现出同情庶民的进步思想。士看上时多,看下时少,因此士阶层思想保守性多于进步性,妥协性多于反抗性。”(范文澜:《小国通史简编》修订本第一册,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作为士阶层代表的老子,也有这样的特点,但他“向下看”时多,由他的著作表达了较强的庶民意识可以为证。对于下层阶级的看法,孔子常以“小人”称之;在农事牛产上,孔子被道家型的隐士讥为“四休不勤,五谷不分”,樊迟请学稼,被孔子讥为“小人”。反之,老子就很替农民着想,比如他说“无徳司彻”。“彻”是抽取十分之一的税利,老了认为对农民来说负担过重,因而视Z为“无德”。老子认为“天下冇道,却走马以

8、粪”,在他看来,把好马撤回给农民播种,是“天下有道”的象征,而“戎马生于郊”是“天下无道”的表现。他Z所以反对战争,主要还是维护农民的利益。他沉痛地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