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國經濟戰略的思考

關於中國經濟戰略的思考

ID:46835568

大小:7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8

關於中國經濟戰略的思考_第1页
關於中國經濟戰略的思考_第2页
關於中國經濟戰略的思考_第3页
關於中國經濟戰略的思考_第4页
關於中國經濟戰略的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關於中國經濟戰略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關於中國經濟戰略的思考[摘要M專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要內容之一就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經濟發展方式與經濟增長方式不同,不但要求經濟高質量增長,同時還要做到保證自然環境、資源開發、社會、文化和人類的全面發展。中國經濟發展戰略將因此在“十二五"時期越來越多地涉及社會發展等更高層次的問題[關鍵詞]經濟發展;戰略思考;資源[中圖分類號]F12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6432(2011)22-0094-011拐點模式對中經濟戰略影響的分析(1)〃劉易斯拐點”給中國經濟帶來的困擾。〃劉易斯拐點"主要

2、針對以下兩種的實際情況:第一,由農村向城市轉移勞動力以實現在城市的充分就業;第二,城鄉之間的差距以及現代工業、服務業和傳統農業部門之間的勞動價值與勞動生產率的差距減小。因此,農村勞動者對進城打工的興趣逐漸減少,從而迫使城市勞動力需求企業為瞭吸引勞動力必須相應的提高工資薪酬和福利待遇可是我國的情況卻不滿足上述條件,農村進城務工者與外來勞動力群體並沒有在城市充分發揮作用。持續數年的“用工荒"在東部特別是沿海地區愈演愈烈之際並向內陸擴散,很多外來務工人員和農民工返鄉時還不到40歲。對於現代企業而言,如果有

3、一位像這樣技術培訓,在崗位工作多年並積累瞭很多經驗的熟練農民工返鄉離開,對單位工作生產帶來的影響也許是數個非熟練的青年農民工也補不上的,因此,發生勞動力資源緊張的情況就很正常瞭(1)"劉易斯拐點"目前給中國經濟結構造成的影響。年齡結構性問題在中國的勞動力緊張情況中表現非常突出,表現在青壯年勞動力尤其缺少。而且,目前中還很明顯的存在城鄉二元結構。城市目前還無法保證對於外來勞動力和農民工在必要的公共產品、住房、大宗耐用消費品、教育、社會保障等相應需求的滿足,僅僅是”候鳥性流動〃。這些具體條件的無法滿足,

4、使得中國已經步入"劉易斯拐點〃的觀點似乎解釋力不足。通過對歐美日等發達傢的發展經驗及亞洲“四小龍〃的發展經驗加以觀察和分析表明r全球產業梯度轉移的規律是,一般制造業100元GDP轉化為國民收入約70元,在工業化中後期基本可完成城市化,即85斛上的農民轉化為市民,社保、醫療、教育、生態等現代化水平都接近發達國傢水平。”這時,勞動力短缺、工資上漲成為普遍現象,對這種發展經驗進行總結得出的就是"劉易斯拐點"可是,中國情況不一樣,中國人口總量占全球人口1/5,再加入這個轉移時,情況就發生瞭非常大的變化。一般

5、的制造業100元GDP在我才僅僅有35〜40元轉化成民收入。我國搞瞭近30年〃出口導向〃工業化,工業化發展已經進入中後期,但是僅有9.4億的農民工有戶籍,這個數據較30年前,超出2億多,至於在社會保障、各教育機構和各醫療機構提供的服務、生態以及社會綜合各種指標,我國皆遠遠落後於那些發達工業化國傢(1)劉易斯"拐點論"對中國經濟的推動作用。相對於發達國傢和其他新興市場國傢的城市化率,我國的差距還相當大,城市化率僅有47%2010年2.42億沒有城市戶籍的農民工,大約占中國城市人口的20%如果再過15~

6、20年,這些農民工在城市落戶為城市居民,並將傢中親屬(妻子及子女)從農村帶出來,就至少有4億〜❷5億人會湧入城市,照這樣發展,中國的城市化率的上升也隻能到65%這樣來看,中離〃劉易斯拐點〃還很遠。農業人口與現代工業和服務業之間轉移還遠沒有結束。中國的特殊情況使得全球產業轉移鏈條上出現瞭〃中國拐點〃,而束縛中國經濟的正是以前中國的成功經驗關於劉易斯〃拐點論〃,交鋒雙方即便以不同的視角進行觀察,然而對於"拐點"的挑戰中國經濟該如何應對,卻是相同的。也就是說,我們都在某種程度上認同這種特殊的1中國拐點"2

7、對於中國經濟轉型模式的分析2010年發生的〃富士康事件〃,大批青年工人在進城務工的生存狀況使許多社會研究者感到擔憂。據有關分析表明,“中國制造“在全球產業分工位於產業鏈的低端,與此對應的,各企業對員工所能提供的工資和薪酬也相當低廉,即便是富士康這樣"配備瞭豪華遊泳池”的高端制造企業,在給勞工提供福利水平和更人性化的工作環境問題上,也無法做到更好一些。"劉易斯拐點〃中的經驗隻能描述工業化超前於城市化的國傢,而中國是工業化發展速度大大落後於城市化發展速度的特殊情況,過於延後瞭農民轉化為市民的速度,於是導

8、致內需不振。中的加入改變瞭在全球一般制造業中進行梯度轉移過程中所表現出的〃少數人為多數人搞制造〃的既定規律,但在中國加入之後使得全球一般制造業轉變為出現瞭〃多數人為少數人搞制造〃的〃中國拐點"。提出對現實更有說服力的論證,隻有結合中國經濟發展方式和目前情況具體研究”中國拐點〃。加之目前,沿海工廠在對農民工的工資和待遇不增加的情況下,招工的標準與要求不但沒有相應降低反而提高的情況才是用工荒〃的核心問題。這與“劉易斯拐點〃所描述情況完全不同,導致勞動力缺乏、工資預期上漲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