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三公经费问题研究

治理三公经费问题研究

ID:46837381

大小:975.00 KB

页数:33页

时间:2019-11-28

治理三公经费问题研究_第1页
治理三公经费问题研究_第2页
治理三公经费问题研究_第3页
治理三公经费问题研究_第4页
治理三公经费问题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治理三公经费问题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治理“三公”经费问题研究制度与理念并行治理三公经费问题研究摘要“三公”经费问题日益突出,治理势在必行。除了政府正在采取的加大透明公开力度和引入民主监督的办法外,还应该从更深入的原因入手,树立公共财政理念,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制度,加快财政预算和民主监督体制的改革。关键词:“三公”经费公共财政财政预算民主监督治理三公经费问题研究什么是“三公”经费我国“三公”经费问题现状现阶段“三公”治理存在的问题“三公”问题产生的原因深化“三公”问题治理的建议什么是“三公”经费什么是“三公”经费公务差旅什么是“三公”经费公车购置与运行什么是“三公”经费公务接待我国“三公”经费现状1、数额巨大2006年中

2、央党校的《学习时报》报导,我国官员一年公款吃喝费用达2000亿,公车消费达4000亿,公务出国费用3000亿,共计9000亿元,约占当年财政收入的将近25%。这个数字虽然被官方否认,但权威部门也没有能够给出具体的数字和令人信服的数据。我国“三公”经费现状我国“三公”经费现状我国“三公”经费现状我国“三公”经费现状2、监管缺失国家没有明确的规定“三公”经费的具体范围和内容,也不在财政预算之内,这就给各地各部门的支出提供了便利,因为谁也不知道花了多少钱,花在了哪里,公众不知道,恐怕部门自己都不知道,监管无从谈起。我国“三公”经费现状3、影响严重我国目前有5000多万公务人员,“三公”经费

3、直接影响到这5000多万公务人员的切身利益,这就是为什么公车改革难以为继,公款吃喝屡禁不止,公款出国越来越多的原因之一。这些钱到头来花的都是纳税人的钱,当纳税人发现自己的钱被花费在公款吃喝上,结果可想而知,政府很难再被信任,失去公信力,一系列社会问题接踵而至。现阶段“三公”治理存在的问题现阶段“三公”治理存在的问题2011年,时任总理温家宝指出将把中央本级“三公”经费支出情况纳入中央财政预算报告,并向社会公开,接收社会监督。随后,国务院要求中央各部门和地方公开“三公”经费预算和决算情况。可以说中央政府对于治理“三公”经费问题的态度是坚决的,初步措施也是大胆而果断的。但其过程中也暴露出

4、很多问题。现阶段“三公”治理存在的问题1、有些部门对公开“三公”经费持消极的态度。在“三公”经费公开的时间上普遍拖延,2011年国务院要求中央本级部门在6月底之前公开数据,但是除了科技部,都没有在时限内公开。地方政府除了北京、上海、陕西等几个省市外,响应者更是寥寥无几。现阶段“三公”治理存在的问题2、公开的“三公”数据过于简略。在2011年公布的中央部委级“三公”经费中,只有审计署是最详尽的,其中对公务用车的说明是,共消费约1230万,一是车辆购置支出115万,二是运行维护费1114.65万,平均每辆5.41万。而其他部门大多含糊其辞,没有使用明细。有些则只有决算数没有预算数。地方政

5、府中除北京上海外,其他也都是模糊不清。现阶段“三公”治理存在的问题3、预算体制存在缺陷,统计口径不统一。《预算法》中没有对“三公”经费预算做出具体规定,比如公车的购买标准,维护标准,使用范围、规格、限制等。从国家财政部目前公布的财政预算文件中可以发现,“三公”支出都是隐藏在“其他行政经费支出”科目中,不为人所知,因此有转移到其他项目的可能性,这就是为什么各部门的数据相差很大的原因之一。现阶段“三公”治理存在的问题4、公开数据的真实性引质疑就2011年公布的数据来开,明显存在着一些漏洞。就公车消费为例,同样是每辆车的维护费用,国家粮食局最高,每辆6.10万元,国家统计局最低,每辆2.7

6、8万元,竟然相差3.23万元。“三公”问题产生的原因“三公”问题产生的原因1、观念上(1)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家财政理念。社会主义国家的财政体制在设计和运行上是以国家为中心的,以适应公有制基础上的计划经济发展体制。它强调国家利益至上,从而形成了为国家和政府服务的财政体制和财政观念。这种体制和观念具有封闭性和人治性,忽视了公共性和公开化。“三公”问题产生的原因(2)等级身份观念。从中国传统的等级官僚体制至今,官员必高人一等的观念已根深蒂固,无论从工资上、配车等级上、招待等级上,处处都是等级身份和荣誉的象征,他们感觉心安理得,很难从纳税人的角度看待这种待遇。“三公”问题产生的原因2、体制上

7、(1)人大的监督职能不到位。从宪法上讲,政府部门做出的财政预决算必须要受到人民代表大会的审查和监督,但是很显然,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审查与监督事实上大多流于形式。“三公”问题产生的原因(2)行政部门内部治理的局限性。国务院至今采取的措施只是国家各级行政系统内部的治理和自律,这些对行政系统内部的治理没有司法惩罚权,不能对各部门形成约束,如果没有外部的制约与监督,最终也会失去持续性。“三公”问题产生的原因(3)审计部门地位尴尬。审计部门的一个重要的职责就是对中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