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刺生境适应性探究现状综述

骆驼刺生境适应性探究现状综述

ID:46837624

大小:81.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11-28

骆驼刺生境适应性探究现状综述_第1页
骆驼刺生境适应性探究现状综述_第2页
骆驼刺生境适应性探究现状综述_第3页
骆驼刺生境适应性探究现状综述_第4页
骆驼刺生境适应性探究现状综述_第5页
骆驼刺生境适应性探究现状综述_第6页
骆驼刺生境适应性探究现状综述_第7页
骆驼刺生境适应性探究现状综述_第8页
骆驼刺生境适应性探究现状综述_第9页
骆驼刺生境适应性探究现状综述_第10页
资源描述:

《骆驼刺生境适应性探究现状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骆驼刺生境适应性探究现状综述敦煌西湖自然保护区位于敦煌西部,保护区属"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湿地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和珍稀野生动植物及其生境。保护区是干旱荒漠区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蓄水库,湿地面积达9.8万hm2o春夏时节,保护区低洼地形成大面积的季节性积水,植被中骆驼刺群系是最典型的植被类型之一。骆驼刺属豆科骆驼刺属,是生长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沙漠和绿洲过渡带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在防风固沙和退化沙漠生态系统的恢复方面具有重要作用[1]。骆驼刺也是一种耐旱、耐盐的重要资源植物,在畜牧业生

2、产中占有重要地位[2],也是具有很高经济价值的药草[3]。骆驼刺世界上共有7种,主要分布于欧亚及北非荒漠区[4]。中国有3种,在甘肃分布在冲积、洪积扇缘,盐化草甸土、草甸盐土或结皮盐土上,地下水位超过3m,有的地方和径柳、黑锅枸杞、罗布麻、胀果甘草等组成群从,在有的地方则形成单纯群丛[5]。在甘肃安西至敦煌间有大面积分布,覆盖度30%〜50%,在整个河西走廊分布面积约6.67万hm2以上[6]。在新疆分布于平原荒漠地带的低地盐化草甸中[7]。骆驼刺有较强的生态适应性[8]。为了在特定的环境中能够生存和发展,每

3、种植物都必须具备复杂的适应机制。骆驼刺在长期的适应干旱环境过程中,也形成了独特的特征。下面从骆驼刺的形态学、光合生理特点,水分生理特点以及耐盐性4个方面阐述骆驼刺的生态适应性。1骆驼刺的形态学研究骆驼刺为单叶互生,叶为卵圆形或披针形,叶柄较短。花絮总状,花冠粉红色,荚果串珠状,由于它枝短和总状梗有刺,又是骆驼极喜食的饲料,因此而得名骆驼刺[9]。骆驼刺地上部分枝条斜生并多针状刺,地下器官发达。在幼苗期,骆驼刺把更多的生物量分配到地下,根冠比较大,根系在土壤中呈网状分布,根长在垂直剖面上呈"古”字形分布[10]

4、;也有研究表明骆驼刺根系生物量、根系表面积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在土壤垂直剖面上呈倒金字塔状分布[11]。骆驼刺根系在生长过程中首先向空间大的地方生长,对根来说空间比养分更重要[12]。骆驼刺的生活型属于地下芽植物,但多少具有一定的过渡性质,这是长期适应生境冬季干冷气候的结果[13]。骆驼刺是一种喜温、中生、耐盐植物。在干旱土地上种子不能发芽,种群增加主要靠营养繁殖来实现,实生苗的发生必须具备充分的水分条件[14-15]。一般情况下,骆驼刺4月开始发青,6月初开花,7月种子成熟[16],种子有较长的出苗期,

5、种子出苗具有持续性和连续性的特征[17]。Ball等[18]最早对生长在俄罗斯的几种骆驼刺的刺和叶的形态进行了描述。Kearney和Peebles[19]以及Munz[20]对骆驼刺的形态学也进行了研究。Shaltout等[21]研究了环境因素和人类活动对骆驼刺物种丰富度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并对骆驼刺系统分类做了相关工作。李海峰等[22]的研究表明骆驼刺的株高、冠幅和生物量还会受到火烧和砍伐的影响。严成等[23]对骆驼刺的物候学进行了分析,并揭示出与其主要物候期关系最为密切的气象因子。2光合生理生态特征光合作

6、用是植物从事生命活动的基本代谢形式,对于植物的生存和生长发育都至关重要。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到水分、光强以及温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邢文娟[24]指出不同地下水位下骆驼刺光合生理特性并没有表现出明显差异,表明骆驼刺可以在过渡带不同地下水位处生长。然而在不同地下水位埋深间,随着光强的增加骆驼刺幼苗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有明显差异,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地下水位,能显著提高骆驼刺幼苗的光合能力[25]。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水分,适中土壤水分有助于植物的生长发育。土壤含水量过高和过低都会降低骆驼刺幼苗的光合能力,

7、减少生物量积累及地下分配的比例,最终对其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26]o然而在持续干旱(0m3)、半充分水(10m3)、充分水(20m3)3个梯度上,随着灌水量的增加,疏叶骆驼刺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不断增强,说明水分条件越好疏叶骆驼刺的生理代谢越活跃,表现为高合成高消耗[27],但是在自然状态下骆驼刺的水分利用效率较低,属于低光合低消耗类型[28]。在中国骆驼刺分布最广的地区,往往日照时间长且强烈,虽然骆驼刺较多枝桎柳和胡杨更喜光[29],但是适当遮阴往往有降温增湿的作用。遮阴使骆驼刺的叶绿素含量、比叶面积增加

8、,叶片厚度有所减少,叶片的脯氨酸含量大量积累[30-31]o而短时间的热胁迫使骆驼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均表现出功能的不稳定性[32]。植物光合生理对某一环境的适应性,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植物在该地区的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沙漠生境下疏叶骆驼刺具有光饱合点高、蒸腾速率低和高水分利用率的特点,而绿洲生境下疏叶骆驼刺则通过较高的蒸腾速率来维持其高的光合速率,表现出高蒸腾、高光合的特点[33]。3水分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