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献春教授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经验

青献春教授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经验

ID:46838620

大小:73.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1-28

青献春教授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经验_第1页
青献春教授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经验_第2页
青献春教授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经验_第3页
青献春教授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经验_第4页
青献春教授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经验_第5页
资源描述:

《青献春教授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经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青献春教授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经验[摘要]介绍青献春教授对慢性胃炎病因病机和治疗原则的认识以及方证用药的经验,并对其治疗慢性胃炎的经验进行总结,着重介绍青教授在治疗慢性胃炎时注重调和脾胃、健脾燥湿、肝脾同治的学说思想。[关键词]慢性胃炎;经验总结;青献春教授[中图分类号]R57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4721(2014)02(a)-0103-03青献春教授自幼研习中医中药,熟读中医经典论著,并跟随多位山西名老中医临床学习,在使用中医中药治疗疑难病症方面颇有见地,尤其在治疗慢性胃炎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认为慢性胃炎往往证候错综复

2、杂,气血阴阳均出现失调和亏损,而且容易生痰、生湿,单纯依靠补气、补血、补阴、补阳、祛痰、祛湿等方法都很难从根木上解决问题[1]。青献春教授在汲取山西名老中医梁剑秋先生临床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口L1的实践经验,认为在治疗慢性胃炎时,唯有在调和脾胃、重建中气的基础上健脾燥湿、肝脾同治方能见效。现将其治疗慢性胃炎的经验总结报道如下。1慢性胃炎病因病机的分析中医认为慢性胃炎的病因病机多由于机体脾胃素虚,加之内外之邪乘袭所致,主要与饮食所伤、七情失和等有关[2]。引起慢性胃炎的根源在脾,脾为生痰之源,太阴以湿土主令[3],脾虚则会影响脾运化水液的功能,导致痰

3、湿内生,而脾胃互为表里,胃家之燥不敌脾家之湿,脾虚则胃亦同病,正如内经所云:“诸湿肿满,皆属于脾”。2慢性胃炎治则的分析屮医学历来重视脾胃,治疗方药丰富多彩,顺应升降运化恢复脾胃功能是治疗该病的原则,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肝气宜条达[4]。青教授跟随山四名老中医梁剑秋先生多年并汲取了其治疗脾胃病方Ifii的经验[5],认为脾升胃降是脾胃本身功能正常的标志,因此在调理脾胃时常加一些调气药,同时,调补脾胃时必须扶脾阳与益胃阴两者兼顾,因脾胃病大多由久病而成,亦非单纯脾阳虚或胃阴虚,而是或先损脾阳、阳损及阴,或先损胃阴、阴损及阳,呈现脾阳与胃阴俱虚症

4、状,故青教授在临床中注重在扶助脾阳的同时兼顾脾胃Z阴。在继承梁老医学思想的基础上,青教授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认为慢性胃炎多为外邪侵袭,素体虚弱长期发展而来,胃病日久,中焦气化失常,精微化源不足,故可见虚象,且多由实邪内结脏腑,气化失常而致,致使脏腑虚衰,气化不及,痰水瘀血旋即内停,如是由虚致实,虚实夹杂。补则闭门流寇而助邪,攻补皆施,亦有掣肘Z弊,而攻逐Z法可使得邪去而元气自扶。尝谓:“九补不如一消”,实为经验之谈。凡沉疯痼疾,如能疏其气滞,逐其痰饮,利其水湿,决其血瘀,俾阳气畅达,阴精敷布,脏腑气化,则自复常度。在临床上慢性胃炎的屮医证型较多,

5、不可拘泥一证一方,要随着证型的变化灵活运用方药,做到有的放矢。3治疗慢性胃炎的方证用药经验3.1肝胃不和证用药经验该证主耍表现为胃月完胀痛或痛窜两胁,每因情志不舒而病情加重,得暧气或矢气后稍缓;暧气频频,嘈杂泛酸,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属肝胃不和,宜用逍遥散合平胃散加减。患者1,男,35岁,2012年12月2日来诊,因前两日和妻子生气后引起胃憋胀,暧气,泛酸,食欲差,大小便正常,舌质红,苔薄白,脉弦,属肝胃不和证,治宜疏肝和胃。处方:当归9g,炒白芍9g,柴胡9g,云茯苓12g,焦白术12g,炙甘草12g,薄荷6g(后下),焦苍术9g,川厚朴9

6、g,陈皮9g,木香9g(后下),炒扁豆12幻炒山药12g,炒惡及仁12g,莲子12g,焦三仙各15g,炒内金15g,生姜3片,大枣2枚。服7剂后痊愈。3.2脾胃虚寒证用药经验该证主要表现为胃皖隐痛,喜温喜按,食后胀满痞闷,纳呆,便澹,神疲乏力,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属脾胃虚寒,宜用小建中汤合二陈汤加减。患者2,女,28岁,2012年10月14日来诊,因吃饭后胃部胀满、隐痛一月余,纳差,晨起大便先干后稀,月经正常,平素怕冷,喜食热食,舌质淡红,苔薄口,脉细,属脾胃虚寒证,治宜健脾温中。处方:桂枝9g,炒白芍9g,清半夏9g,陈皮9g,云茯苓9g

7、,炙甘草12g,炮姜9g,木香9g(后下),砂仁9g(后下),良姜9g,香附9g,莲子12g,炒扁豆12g,炒山药12g,炒慧及仁12g,焦三仙各15g,炒内金15g,生姜3片,大枣2枚。服3剂后诸症减轻,继服上方加减14剂痊愈。3.3脾胃湿热证用药经验该证主要表现为胃月完灼热胀痛,嘈杂,腹皖痞闷,口干口苦,渴不欲饮,身重肢倦,尿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属脾胃湿热,宜用蕾香正气散合平胃散加减。患者3,女,40岁,2012年12月9日来诊,胃胀,泛酸,胃部嘈杂两月,口苦,容易困倦,纳少,大便黏而不爽,小便量少,舌质红,苔黄,脉滑数,屈脾胃湿热证,

8、治宜利湿化浊。处方:蕾香9g,大腹皮12g,苏梗9g,桔梗9g,陈皮9g,云茯苓12g,川厚朴9g,炒白术12g,清半夏9g,白芷9g,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