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

鼻内镜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

ID:46848337

大小:69.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8

鼻内镜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_第1页
鼻内镜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_第2页
鼻内镜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_第3页
鼻内镜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_第4页
鼻内镜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_第5页
资源描述:

《鼻内镜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鼻内镜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在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的疗效。方法:对58例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行鼻内镜手术、窦内病变清除术,彻底清除鼻腔、鼻窦病灶,创造鼻窦宽敞的通气和引流,冲洗鼻窦,并定期行鼻内镜检查。结果:随访0・5~2年,治愈50例,复发8例。结论:鼻内镜手术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的有效手段。关键词鼻内镜上颌窦炎非侵袭性真菌doi:10.3969/j.issn.1007—614x.2O12.29.042真菌性上颌窦炎是鼻科临床常见的一种特异性感染性疾EiC病,传统治疗方法为行上颌窦根治术。近年来,随着鼻

2、内镜的广泛应用,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治愈率高,创伤小。2005年1月~2010年1月采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非侵袭性上颌窦炎患者58例,现分析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2005年1月~2010年1月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上颌窦炎患者58例,男30例,女28例,年龄20〜65岁,平均32岁;病程0.5~8年。临床表现:单侧鼻塞、流脓涕、血涕、涕中间有豆渣样痂皮及恶臭伴头痛。其中12例无临床表现,行CT检查时发现。查体:鼻腔黏膜慢性充血,下鼻甲肥大,中鼻甲水肿或息肉样变,其中13例合并鼻息肉,19例合并鼻中隔高位偏曲。所有病例均行副鼻窦CT检查,并均

3、为单侧发病。右侧39例,左侧19例。手术方法:58例患者均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均在局麻下手术(鼻腔黏膜1%丁卡因表面麻醉,1%利多卡因蝶腭神经节阻滞麻醉,钩突浸润麻醉b局部解剖异常及病变处理:根据患者鼻腔局部解剖异常情况,进行鼻中隔矫正19例,切除鼻息肉43例,中鼻甲外侧部分切除18例。所有患者均切除钩突及筛泡。扩大上颌窦自然开口,在0。及70。鼻内镜下用弯头吸引器吸除上颌窦内分泌物及霉菌团块,用息肉钳或黏膜钳取尽窦腔内霉菌团块及病变严重的黏膜,最后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窦腔,直至冲洗干净。术中标本全部分类送病理学检查:曲霉菌42例,毛霉菌16例,黏膜呈慢

4、性炎性改变。术后处理:①术后24〜48小时取岀鼻腔及鼻窦内膨胀止血海绵,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2次/日,出院后继续冲洗约3周。②术后用窄普抗生素预防感染,静脉用药3天。③鼻内镜下鼻腔鼻窦换药,术后1周行鼻内镜下清理术腔痂皮,解除鼻腔黏连,保持鼻腔、上颌窦引流通畅。④术后随诊。术后1个月内每周复查鼻内镜,6个月内每个月1次鼻内镜检查,半年后每3个月检查1次,1年后半年检查1次。28例鼻内镜手术顺利,随诊0.5-2年,50例治愈。3~8个月复发8例,复发病例见上颌窦内有少量菌团,再次行鼻内镜手术,术后随诊1年,无复发。既往多认为真菌性鼻窦炎主要发生于机体抵抗

5、力下降、长期应用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以及一些慢性代谢性、消耗性疾病如糖尿病、肺结核、白血病等或经放疗、化疗的肿瘤患者,但也有许多研究报道真菌性鼻窦炎发生于无明显全身性疾病患者。随着影像学的进步及鼻内镜的广泛应用,近几年真菌性鼻窦炎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真菌作为一种条件致病菌,当局部环境为真菌繁殖提供有利条件时,特别是鼻腔鼻窦框架结构尤其是窦口鼻道复合体的解剖异常,如鼻中隔高位偏曲、中鼻甲肥大、钩突肥大、鼻息肉等引起鼻腔、鼻窦通气引流障碍,窦腔内形成缺氧、湿润的微环境及分泌物潴留,有利于真菌繁殖,并随着鼻部纤毛运动功能丧失,病,晴进一步加重。上颌窦由于解剖特点

6、,窦口位置高不易引流,上颌窦易感染成为必然。真菌性上颌窦炎分为侵袭性和非侵袭性。最常见为曲霉菌感染。临床表现多见有鼻塞、流脓涕、鼻腔臭味。部分患者头痛及面部麻木感。诊断依据鼻窦CT检查。CT特征:多发生于一侧上颌窦,较少累及其他窦腔的不均匀密度增高影,内有团块状或线样钙化斑。部分上颌窦壁骨质吸收、破坏或增生硬化,多见于内侧壁。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诊疗原则是尽量扩大上颌窦自然开口,彻底清除窦腔内真菌团块及病变组织,建立足够的通气及长期引流通道,改变真菌赖以生存的微环境,鼻内窥镜手术是最佳选择。就上颌窦自然开口而言,只有下缘和后下缘是引流的正常途径,术中

7、需开放上颌窦自然开口时,可以扩大前缘或后缘,应避免损伤下缘。但如果术中不易清除上颌窦外下壁、内下壁及底壁的病变时,可考虑联合下鼻道开窗手术。本组58例术中均未行下鼻道开窗已彻底清除窦腔内病变组织,亦未损伤下缘,为上颌窦的引流创造条件。术中用生理盐水冲洗窦腔m2窦腔内有氧环境,同时行局部解剖异常的矫正,使上颌窦口通畅,抑制真菌生长。抗真菌药物在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确切疗效并未得到证实,而其不良反应对机体的损害远比鼻窦炎本身更加严重。所以,对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术后一般不需抗真菌治疗。参考文献1白薇琦•鼻内窥镜手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30例临床分析[j].中

8、国基层医药,2008,15(7):1069.2黄选兆,汪吉宝•实用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