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窥镜下鼻泪管置管治疗泪囊炎

鼻内窥镜下鼻泪管置管治疗泪囊炎

ID:46848632

大小:6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8

鼻内窥镜下鼻泪管置管治疗泪囊炎_第1页
鼻内窥镜下鼻泪管置管治疗泪囊炎_第2页
鼻内窥镜下鼻泪管置管治疗泪囊炎_第3页
鼻内窥镜下鼻泪管置管治疗泪囊炎_第4页
资源描述:

《鼻内窥镜下鼻泪管置管治疗泪囊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鼻内窥镜下鼻泪管置管治疗泪囊炎鼻内窥镜下鼻泪管置管治疗泪囊炎【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830-02慢性泪囊炎是眼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以往多采用传统的外路鼻腔泪囊吻合术,虽然治愈率高,但术后而部留有明显瘢痕,患者不易接受。鼻内窥镜的广泛应用,为慢性泪囊炎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手术途经,既微创又解决美容问题。为避免造孔闭合,提高治愈率,我科自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联合鼻泪管置管共收治慢性泪囊炎患者17例(17只眼)。效果好,现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病例选择标准:(1)鼻泪管阻塞,经保守治疗无效无合

2、并全身性重大疾病。(2)鼻中隔偏曲,鼻息肉,肥厚性鼻炎患者先行鼻中隔偏曲矫正,鼻息肉摘除,鼻甲部分摘除术。(3)泪道激光,反复泪道冲洗造成垄断坝伤,假道,多次泪囊手术、泪囊肿瘤、泪囊萎缩等患者除外。1.2研究对象慢性泪囊炎患者17例(17只眼)。男6例,女11例:年龄23-67岁,平均年龄46岁。病程半年至15年。溢泪17例,11例有脓性分泌物。1.3应用材料杭州桐庐尖端内窥镜有限公司“天松牌”内窥镜显像系统,30度内窥镜、镰状刀、骨膜剥离子、反咬钳;广州市博视医疗保健所生产的泪道引流硅胶管一根,银质探针2根,前鼻镜、额镜、枪状蹑等。1・4手术方法(1)仰卧位,常规清毒

3、,铺无菌巾。1%丁卡因(加%肾上腺索少许)棉片表面麻醉术侧鼻腔粘膜2次,每次间隔5分钟,1%丁卡因表血麻醉术侧眼;2%利多卡因于术侧鼻丘及中鼻道前段粘膜局部浸润麻醉。(2)待麻醉完善后,以屮鼻甲附着处为上界,向外lOmm为下界,钩突基底部为后界,中鼻道前端、鼻丘粘膜作一倒''形瓣,向下翻转瓣塞于中鼻甲与钩突处,分离骨膜并去除,充分暴露上颌骨额突及泪骨前部。(3)咬除部分上颌骨额突及泪骨前部,形成10mm*10mm的骨窗,暴露泪囊内壁,见泪囊呈淡蓝色。(4)插入泪道探针并将泪囊壁顶起,镰状刀沿骨窗上缘作“c”形泪囊内侧壁切开,向内下方翻转泪囊粘膜瓣与鼻粘膜对合。(5)牛理

4、盐水加庆大霉素冲洗液自上,下泪小点冲洗泪道,见液体自泪囊造孔处溢出,将泪道硅胶管在探针支撑下分别自上、下泪小点插入泪道,在鼻内镜直视下,退出探针,取出泪道硅胶管,将其在鼻腔内打结固定。见无渗血,结束手术。1・5术后处理(1)常规处理:口服抗生素3天,术后第2天开始,冲洗泪道,连续3天,以后每周冲洗1次,1个月后每月冲洗1次,至术后3个月至半年。鼻内镜下每周1次观察造口情况,清除增生肉芽,清理堵塞的血痴、分泌物,1个月后2周观察1次至半年。(2)泪道硅胶管处理:拔管时间取决于泪囊阻塞部位,造孔处粘膜修复情况,--般为术后3个月至半年。1.6评价标准治愈:鼻内窥镜下观察中鼻

5、甲前端鼻腔外侧壁泪囊造孔形成、上皮化、无溢脓、溢泪症状,泪道冲洗通畅。好转:泪道造孔形成、上皮化、溢泪、流脓症状减轻、泪道冲洗通畅或加压后通畅。无效:溢泪、溢脓症状无好转,泪道冲洗不通,造孔闭锁。治愈和好转为有效。2结果随访5-18个月。17例(17只眼)中,13例治愈(76.47%),3例有效(17.65%),1例无效(5.85%),有效率为94.15%,该例出现造孔口阻塞,肉芽组织增生;经鼻内镜下反复清理后溢泪、溢脓症状无改善,造孔闭合。3讨论近年來鼻内镜在临床广泛应用,为慢性泪囊炎的鼻内经路的手术治疗提供了方便,并逐渐成为新趋势。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孔具有以下优点

6、:手术在鼻腔内进行,入路短,创伤小,出血少,操作简单,术后反应轻微,大大缩短手术时间,避免了面部瘢痕;手术符合泪道系统的生理性,保证了泪囊的完整性和对结膜囊泪液的虹吸作用;但由于造孔处内芽组织增牛,瘢痕收缩致造孔闭锁,导致手术失败。随着医用新材料出现,介入技术的应用,我们采用鼻泪道支架,治愈率明显提高。泪道再通管为硅胶,具有良好的生物和容性。[1]无一例出现排斥和不良反应,术后也无鼻粘膜刺激症状。长期置入组织反应轻,减轻鼻腔组织粘连。手术应注意:(1)・术前详细检查,认真选择病例,对于鼻中隔偏曲,鼻息肉,肥厚性鼻炎患者先行治疗,泪道反复冲洗,泪道激光治疗史造成泪道坝伤,

7、假道等。(2)鼻内镜下泪囊定位:大多数人中,鼻外侧壁的中鼻甲根部附着点是确定泪囊位置有用的鼻内标志。[2]泪囊位于屮鼻甲前端鼻丘外下方,在前后泪脊之间。泪囊上界平中鼻甲附着处,前界为上颌骨额突,后界为钩突。骨孔位置不能太靠后,损伤眶纸样板而误入眶脂肪内,将引起严重并发症。[3](3)骨孔大小要适宜、光滑,一般骨窗以10mni*15rnrn大小为宜,术中应开放泪囊窝内侧壁骨质;并尽量扩大达泪囊底部,泪囊切开瓣膜能贴附骨孔边缘,避免造孔口术后闭锁。(4)造孔口的术后定期处理非常重要,鼻内镜观察及泪道冲洗二者缺…不可,内镜下可及吋发现吻合口的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