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戊酸钠脑病

丙戊酸钠脑病

ID:46850592

大小:41.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11-28

丙戊酸钠脑病_第1页
丙戊酸钠脑病_第2页
丙戊酸钠脑病_第3页
丙戊酸钠脑病_第4页
丙戊酸钠脑病_第5页
资源描述:

《丙戊酸钠脑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丙戊酸钠脑病丙戊酸钠脑病丙戊酸钠(valproate,VPA)为一线抗癫痫药物,在临床中应用广泛。丙戊酸钠脑病自1979年就有报道,多因伴有血氨增高,故称为丙戊酸钠相关性高血氨症脑病(valproate—inducedhyperammonemicencephalopathy,VHE)发病时间VHE临床特点VHE是VPA少见的一种副作用,发生率不详。通常在VPA治疗后几天到几周内出现,也有报道用药20年后发生。临床表现主要临床表现为急性或亚急性的意识水平降低,意识模糊,甚至昏迷,有的表现为食欲降低、呕吐、眩晕、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扑翼样震颤及木

2、僵等,可有癫痫发作频率增加和(或)形式改变。绝大多数病例伴有血氨增高,一般增高4倍以上,但无肝功能损害的证据。脑电图、MR表现脑电图特点为弥漫性慢波,主要为θ波和δ波,可有癫痫样放电增加,偶尔有三相波出现。MR表现有对称的额叶、颞叶和岛叶皮层T2高信号,增强前后T1未见明显异常,还有报道双侧苍白球和小脑白质T2高信号。病理生理VHE与VPA的每日剂量、治疗持续时间或血浆浓度均无明显关系。VHE的意识障碍被认为与血氨增高,以及与血氨相关的VPA抑制皮层作用放大有关。脑内氨浓度增高引起星形胶质细胞对谷氨酸再摄取被抑制,星形胶质细胞肿胀,导致脑水肿

3、,出现脑病症状。病理生理但VHE严重程度与血氨增高程度无明显关联。有人推测即使血氨正常但脑内氨浓度可能仍较高。高血氨的发生机制高血氨的发生机制:VPA抑制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1(CPS1)的活性,后者为尿素循环的第一个催化酶,这就导致氨利用度降低,血氨升高。另一个可能的机制是VPA减少肝脏肉毒碱的水平,使得肉毒碱的合成被抑制和肾脏排泄增加。这种结果引起脂肪酸β氧化减少,代偿性的氨基酸氧化增加和随后多余的氮的产生。VPA诱发高血氨的危险因素尿素循环的酶缺乏。素食、感染、外伤、怀孕。联合用药:妥泰、苯巴比妥、卡马西平、唑尼沙胺、拉莫三嗪、氯硝西泮或

4、地西泮等。妥吡酯(TPM)TMP是一弱碳酸酐酶抑制剂或能抑制谷氨酰胺合成酶,肾结石即可能是TPM抑制碳酸酐酶所致。碳酸酐酶抑制可以降低肝线粒体尿素合成使血氨增高,因为肝脏碳酸酐酶活性降低能损害氨甲酰磷酸合成时HCO一的供给。此外,重复给与TPM可以抑制大脑谷氨酰胺合成酶,而该酶是脑氨的解毒酶,它可以将谷氨酸和氨转化成谷氨酰氨。因此,TPM对碳酸酐酶及大脑谷氨酰胺合成酶的抑制,有助于高血氨的形成,并易化VPA/TPM脑病的发生。警示国内目前VHE不足1O例,原因之一为本病发病率低,另外有可能是临床医生对此病认识不足。接受VPA治疗的患者出现反应

5、迟钝,烦躁等精神行为异常,应早期识别,任何形式的意识障碍均需警惕VHE可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