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美术鉴赏教学探析

高职院校美术鉴赏教学探析

ID:46852240

大小:66.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1-28

高职院校美术鉴赏教学探析_第1页
高职院校美术鉴赏教学探析_第2页
高职院校美术鉴赏教学探析_第3页
高职院校美术鉴赏教学探析_第4页
高职院校美术鉴赏教学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职院校美术鉴赏教学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职院校美术鉴赏教学探析【摘要】美术鉴赏是为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审美能力和鉴别能力而开设的美育课程。美术鉴赏对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塑造健全的人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高职院校自身的特点和规律,结合教学实际,从教学目的、教学设计、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教学初探。【关键词】高职院校;美术鉴赏;人文素质;教学初探引言美术鉴赏是人们通过自己特定的审美感官,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想象和思索,从而获得美感享受,领会与体味作品的思想内容。美术鉴赏是一种以视觉为引导,联系鉴赏主体的人对鉴赏客体的作品进行感觉、认识、理解并产生情感判断,达到鉴赏者与

2、创作者对生活的共识和共鸣,是鉴赏者通过鉴赏美术作品中美的真谛来认识和把握人生命运的过程。[1]然而,目前,高职院校的美鉴赏课程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其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如何进行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充分发挥其美育教育功能,是我们目前急需认真研究和探索的课题。本文根据高职院校的特点和规律,结合教学实际,对美术鉴赏育课程进行教学初探。1.明确教学目的,制定教学目标美术作为人类追求、创造美的活动的产物,展示了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对美的认识。如何面对美术作品?从美术的特有性质和角度去认识、分析、体验、评判,将对自然美、艺术美、形式

3、美的探索延至深层,从美术活动的生理、心理分析上确定鉴赏的审美意义、方法、性质,完成鉴赏活动,这便是我们美术鉴赏的精神活动之所在[1]。在美术鉴赏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鉴赏能力和评判能力。对美术作品如何鉴赏、怎样鉴赏是培养学生鉴赏能力的关键。鉴赏美术作品的意义,首先是对人类文明史和人的智慧及创造力的认识、学习和继承,进一步认知人类自我的发展进程。其次是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趣,培养审美能力及艺术素养。鉴赏过程是一种思想情操“潜移默化”的陶冶过程,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比较鉴别,肯定真善美,鄙弃假恶丑,审美能力、艺术素养、精神境界也就会得到培养和提高。比如面对

4、我国原始社会的彩陶和商周的青铜艺术,就会深感祖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而增强热爱祖国的热情。再次是通过不同的审美层面、审美内容、审美方法、审美途径,使审美鉴赏能力向更高层次推进。同时,必须认识到,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对全民素质的提高有着新的要求,加快研究和探讨现代审美鉴赏教育已在美育活动中凸显出来,这反映出社会各方面对迅速提高各类人才审美素质的迫切要求,也体现了现代人对提高自身审美素质的内在要求。[2]因此,在美术鉴赏教学的同时,启发和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诱导并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美术鉴赏教学关键所在。2•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灵活、生动

5、美术的范畴比较宽泛,包括绘画、书法、雕塑、建筑、摄影、工艺等方面,对我们教师来说,如何通过这么庞杂美术系统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意识是一个考验。因此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2.1根据课程的性质,制定灵活的教学大纲在教学中,有些老师没有考虑到美术鉴赏课程性质,而简单的把美术鉴赏课程分为中国美术史部分和外国史美术部分。把鉴赏课程当成史论课程来上,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内容繁多,时间紧张,老师自己上起来找不到重点,满堂抓,上得吃力,学生学得辛苦,课程结束后,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仍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对美术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只是一些支离破碎的印象。或有些老师干脆

6、把《美术鉴赏》课程作为《美术欣赏》课程授课。美术鉴赏不同于美术欣赏。“鉴赏”具有鉴别、甄别的意思。“欣赏”,一般不包含鉴别。“鉴赏”是人们对美术作品带着一种科学、审慎的态度来进行观赏,“欣赏”乃是人们对美术作品带有一种肯定赞誉的态度来观赏。[1]美术鉴赏与美术欣赏在内涵上也不同,美术鉴赏的内涵比美术欣赏的内涵更广泛,其具体要求也更高一些。欣赏是在有所选择的基础上进行完整的赏析,其基本态度是肯定、赞许并为之感动。鉴赏是在一定层次的要求下对艺术作品进行鉴别、批评、赏析。它首先要求主体对作品作出是非判断,在仔细识别与知晓某一流派的艺术主张,其作品所体现的思想内容、艺术

7、技巧的前提下进行分析研究鉴别,然后才对某一流派的美术作品作出肯定、赞赏或批判、否定的表态。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常常把二者混为一谈,这是不妥的。作为新世纪的人们不仅要能欣赏古今中外的美术名作,同时也应具备一定的鉴别复杂的美术作品的能力,以决定对这些作品取何种态度。[2]在教学过程中,又有的老师为了迎合学生对逸闻趣事的好奇心,专门挑拣一些作者的趣事津津乐道,或对作品只是简单的从构图、造型、色彩等方面进行分析,而对于作品所处的历史背景,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意图以及作者的情感表达等等很少涉足;虽然不同程度的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美术方面的知识,但大大的消弱了学生对美的

8、评判,不利于学生审美能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