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运输大巷探放水设计

煤矿运输大巷探放水设计

ID:46855212

大小:97.00 KB

页数:31页

时间:2019-11-28

煤矿运输大巷探放水设计_第1页
煤矿运输大巷探放水设计_第2页
煤矿运输大巷探放水设计_第3页
煤矿运输大巷探放水设计_第4页
煤矿运输大巷探放水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煤矿运输大巷探放水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目录第一章设计的依据及目的2第二章组织机构的建立及岗位责任3第三章工程概况4第四章矿区地质6第一节水文地质特征6第二节矿井地质构造7第三节开采技术条件第四节水害预测10第五章探放水工程布置与设备11第六章主要安全技术措施15第七章水害防治的经济投入29第八章方案的实施29第一章设计的依据及目的、AAAAAAA掘进探放水的依据1、《煤矿安全规程》2013版;2、《井下探放水技术规范》MT/T632—1996;3、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8号)《煤矿防治水规定》;4、根据xxxxc煤矿地质勘查报告;5、《xxxxc煤矿技术操作

2、规程》;6、《-110东翼掘进面掘进作业规程》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二、目的1、根据防治水“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十六字方针,为认真贯彻执行上级各部门关于加强煤矿水害防治工作的指示精神,切实加强我矿水害防治工作,结合我矿实际情况,采取探、防、堵、截、排等措施,为我矿掘进作业的安全开展,提供操作规范和依据,现制定石洞子煤矿探放水设计说明书,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执行。2、探查前方地质构造,消除水害对掘进工程施工的威胁。三、原则严格按“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十六字方针。应按照“物探先行、钻探验证”的勘探

3、程序进行探放水,并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第288条的规定执行。三、该掘进工作面现状xxxxc煤矿-110东翼掘进面掘进是用于接替工作面的运输、进风巷道,设计长度100米,还有100m未掘。第二章组织机构的建立及岗位责任一、成立探放水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二、岗位职责组长:全面负责探放水工作的协调与指挥;副组长:具体负责探放水工作,配合组长调配人力、物力和物资;技术科:全面履行技术部门岗位职责,制定探放水措施,掌握开拓进度,及时填绘图纸,为探放水提供准确的探放水资料,正确指导施工作业。安全科:根据xxxxc煤矿探放水具体

4、工作方案,安排安全员实施作业现场的施工安全监督,监视现场变化,安排当班瓦检员随时检测有害气体的变化情况,随时将变化情况汇报矿调度室。机电科:负责机电设备的配置与检修,保证探水设备与电力供给的正常运转。调度室:负责井上、井下调度通知、通报的上传下达,保证井上、下信息及时准确传达到位。采掘队队长:负责严格按探放水设计方案严格进行施工作业,并严格落实探放水安全技术措施。第三章工程概况一、巷道名称-110东翼掘进面。二、施工的目的及用途巷道用途及目的:巷道用于矿井二采区、四采区-1100m水平南翼运输,备采工作面的进风,下一区段的回风。三

5、、-110东翼掘进面断面规格及支护形式尺寸:巷道净断面2.4m(高)X2.5m(宽),梯形。支护形式:1、临时支护采用前探梁支护。2、永久支护采用锚网喷支护。四、巷道坡度及施工工期该巷道沿煤层走向掘进,设计坡度3%o,施工工期为10个月。五、地面相对位置及地质情况(见下表)水平名称-1100m水平巷道名称-110东翼掘进面巷井下标髙-1100m地面相对位置及建筑物地面无建筑物井下位置及相邻关系井下位于三采区南翼,该巷掘进时对地面无影响该巷道掘进方位走向190。长度剩余长度600m第四章矿区地质第一节水文地质特征井田可划分为四个含水

6、层和两个隔水层。(1)第四系:松散孔隙弱含水透水层组;(2)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灰岩及大冶组中、上部灰岩裂隙岩溶含水层。地表溶蚀槽谷,洼地、漏斗、石芽十分发育,多沿岩层走向展布。地下水一般以滴水,顶棚淋水,少数以似股状渗入巷道。单股流量0.14升/秒,地表泵水流量达2680升/秒;(3)二叠系上统吴家坪组上部长兴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4)二叠系下统茅口组灰岩裂隙岩溶含水层。地表岩溶洼地、漏斗发育,涌水量大于2.86升/秒。有时底板会发生突水,涌水量达168m3/ho隔水层(1)三叠系下统大冶组下部薄层灰岩、泥岩、页岩隔水层,厚度2

7、0—33m。(2)二叠系上统吴家坪组炭质硅质泥岩、泥岩、硅质灰岩隔水层。厚度28—45m。矿区地表无水体和泾流,地表水来源靠大气降水,雨天地表水向冲沟汇集,地表水泾流条件尚佳。本矿区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地下充水水源主要来自于大气降水,煤矿充水水源主要为底板裂隙水,矿井正常涌水量为45m3/d,雨季增大为65m3/do水文地质条件属简单类型。第二节矿井地质构造一、地层岩性煤层赋存于二叠系上统吴家坪含煤段(P2W*)的中上部。含煤段厚度3~llm,上部为深灰色生物碎屑灰岩及煤层,煤层顶板为灰黑色薄层硅质泥岩,底板为灰黑色岩屑细一粉

8、砂岩或炭质泥岩,下部为灰白色黄铁矿粘土质泥岩组成。煤层层数为一层,厚度一般0.9m。第三节开采技术条件1、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条件煤层直接顶板为黑色薄层含灰质炭质泥岩,厚度0.03〜0.07in,局部间断或增厚。上为黑色一黑色炭质灰质生物碎屑泥岩,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