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医杨继荪学术思想

名老中医杨继荪学术思想

ID:46871793

大小:167.00 KB

页数:54页

时间:2019-11-28

名老中医杨继荪学术思想_第1页
名老中医杨继荪学术思想_第2页
名老中医杨继荪学术思想_第3页
名老中医杨继荪学术思想_第4页
名老中医杨继荪学术思想_第5页
资源描述:

《名老中医杨继荪学术思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名老中医杨继荪学术思想.txt52每个人都一条抛物线,天赋决定其开口,而最高点则需后天的努力。没有秋日落叶的飘零,何来新春绿芽的饿明丽?只有懂得失去,才会重新拥有。杨继荪重求本擅理瘀的杨继荪潘智敏 整理编者按 杨继荪主任医师是浙江省著名中医,其祖父系名儒兼名医,悬壶沪杭,誉满杏林,杨氏自幼耳濡目染,矢志习医。从医60余年来,学验俱丰,硕果累累。无论是在中医药理论发展上,还是临床诊疗上,以及中医、中药的科学研究方面,都做出了卓著的成绩。他不但是一位根基扎实的中医学者,而且是一位经验丰富的

2、临床家,在慢性肺心病及各种老年病上,多有独特的诊治方法和确切的疗效。本文系统介绍了杨氏的学术成就和临证特色,并通过相应的医案评析,相互印证,医论、医话和经验方等各个部分都密切联系临床实践,内容十分丰富。学习本文,除了能系统了解杨氏的生平事迹,学术思想之外,更能学到杨氏临证诊疗中的大量独到的经验体会和具体治法,对于提高自己的理论造诣和诊疗水平,将会有极大的帮助。坚持学术争鸣,大胆改革创新,理论联系实际,继承发展中医。———杨继荪(《浙江中医学院学报》创刊十周年题词 第十一卷 第一期)      杨

3、继荪,男,原名希闵,祖籍浙江余杭。1916年2月10日出生于杭州一个中医世家。祖父杨耳山,清孝廉公,系名儒兼名医,悬壶沪杭,誉满杏林。他自幼熏陶渐染,矢志习医,继承祖业。又在祖父影响下,喜研文史,爱好诗词,从小诵读四书五经,以及《古文观止》、《东莱博议》等。至1932年高中毕业后,即随祖父学医。侍诊之余,悉心攻读《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著作,并选读金元明清诸家论述。朝夕钻研,孜孜不倦。三年后,因祖父病故,又从名医徐康寿学习两年,在徐师谆谆教导下,医术逐日见长。学成后在杭

4、城设诊开业。由于历起沉疴,深得病家信赖,故医名随之鹊起。解放后,在党的教育培养下,1950年参加杭州市中医师学习班,组织了联合诊所———联合中医院。1953年进入国家医疗机构工作。1959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业务和行政领导职务。虽身兼数职,工作冗繁,但仍立足临床,坚守不渝,上午门诊经常要看到下午一、二点钟,还要参加院内外的会诊,有时要赴省内外远道出诊。及至退居二线后,亦从未脱离临床。坚持定期病区查房,为中青年医师分析病案;作专题讲座,传授他近60年来的实践经验;并利 第一卷373####学

5、习参考.....用晚上时间处理病人的来信咨询,备课,审阅稿件;为许多中药厂生产新产品提合理化建议;为中青年医师的科研投标审题,帮助他们提供理论依据和行之有效的方药。百忙之中,还不忘参加各种对社会有益的义诊活动。治学方面,他平生谨严有序,推崇求实精神,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学习方法上,主张循序渐进、博览深求、持之以恒、学以致用。他常说:“‘书海无边勤为径’,知识需要累进,决无捷径可走”。并告诫学生:“读书最忌浅尝辄止、一曝十寒”。勉励青年医生:“要通晓文史,学有功底,才能精研医典,发皇古义”。提倡:“

6、要知己知彼、善集众长(包括现代医学知识在内)、独立思考、不断实践,才能融汇新知、发展医理”。因而,他既坚持学有渊源、继承前贤,又重视兼收并蓄、开拓创新。学术上,他认为古代经典医著是中医学的理论根基,金元明清各家学说则是在经典医著上的继承和发展。他们通过反复实践、推敲,逐步充实完善了前人之所未备,从而启迪后学,有的甚至有所突破。随着时代的推移,中医的发展亦将无终止。如辨证论治是中医之精髓,千百年来在临床证治中显示了其无比的优越性。但从发展上看,辨证论治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一步。既要继承、又要发展

7、。他认为中医治病,贵在辨证。而辨证之关键,在于掌握疾病的性质及临床演变规律,使立方下药、有的放矢。他在治病过程中,时常体现出熔伤寒、温病于一炉,集各家之长而活用,师古不泥古、创新不离宗的风格。临证辨治,他十分注重审证求因、治病求本。他说:凡病之起,必有其因。《内经》:“治病必求于本”之求本,既包括探索人体先天之本和后天之本,求其阴阳盛衰之偏颇,也包括追究导致疾病产生的根本原因,求其发病起源之由来。治病求本亦即求因明本,意在从根本上治疗疾病。他在审因辨治方面思路开阔,善于采用寻根探源、证因合参的方

8、法审明标本,尤其是疑难杂病的证治,更显示其独到之处。此外,他又认为医学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先进医疗仪器在不断更新,以及边缘学科间在不断渗透,因而人们对疾病的认识,必然要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对疾病的判断,不能仅凭直觉来分析,应把中医辨证与现代科学方法两者有机地联系起来。从宏观和微观的结合上进行辨证,也就能学习参考.....更准确、更深入地认识疾病的性质,尽早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如他对心脑血管病变、呼吸、消化系统及老年病的证治,重视前人“久病必瘀、“久病入络”的论述,结合自己多年来的实践体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