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气总结

中国天气总结

ID:46880786

大小:71.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11-28

中国天气总结_第1页
中国天气总结_第2页
中国天气总结_第3页
中国天气总结_第4页
中国天气总结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天气总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天气Chari四风带大型扰动1、西风带波动长波:也称罗斯贝波、行星波。波长3000-1()00()公里,全纬圈约为3〜7个波,振幅1()〜2()个纬距,平均移速10个经距/H以下,有时很慢,呈准静I上,其至向西倒退2、波速公式假定大气运动是正压和水平无辐散的,流型具有正弦波形式且宽度很人,南北无变异。物理意义:和对涡度平流・V•▽:的作用,使槽东进;地转涡度平流的作用,使槽西退;波东进还是西退取决于・v・▽C和-BV相对重要性。波速公式讨论:(1)西风强时移动快,波长短时移动快(2)垂叠在西风气流上的一切长波,传播速度都小于纬向风速3、上下游效应

2、上游效应:上游某地区长波系统发生某种显著变化之后,接着就以相当快的速度影响下游系统也发生变化,叫上游效应。卜-游效应:当下游某地区长波发牛显著变化后也会影响上游坏流系统发牛变化,称为卜-游效应。4、波群速:综合波振幅最大值的移动速度5、阻塞高压在西风带长波槽脊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在脊不断北伸时,其南部与南方暖空气的联系会被冷空气所切断,在脊的北边出现闭合环流,形成暖高压中心,叫做阻塞高压。阻塞高压是深厚的暧性高压系统,在它的东西两侧盛行南北气流,其南侧有明显的偏东风。特点:(1)中高纬度(一般50°N以北)高空冇闭合暖高压中心存在,表明南來的强盛暖空气

3、被孤立于北方高空(2)暧高至少要维持三天以上,但它维持时期内,一般呈准静止状态(3)在阻塞高压区域内,西风急流主流显著减弱,同时自高压西侧分为南北两支6、切断低压在槽不断向南加深时,高空冷槽与北方冷空气的联系会被暖空气切断,在槽的南边形成一个孤立的闭合冷性低压中心,叫切断低压。结构:(1)它出现在对流层中上层,在300百帕上表现最清楚(2)地面图上有一冷性高压与它对应。我国最常见的切断低压是东北冷涡,它一年四季都可能出现,而以春末、夏初活动最频繁,它的天气特点是造成低温和不稳定性的雷阵雨天气。Char2寒潮天气过程1、寒潮定义:寒潮天气过程是一种大规

4、模的强冷空气活动过程。其天气的主要特点是剧烈降温和大风,有时还伴有雨、雪、雨淞或霜冻。寒潮是一种灾害性天气。标准:屮央气象台的寒潮标准规定,以过程降温与温度负距平相结合來划定冷空气活动强度。凡一次冷空气入侵后,该地区24小时降温达10°C以上,并且最低气温低于5。C的就称之为寒潮。出现时间:9月至次年5月,春季的3月和秋季9・11寒潮和强冷空气最为频繁。2、寒潮关键区:据屮央气象台统计资料,95%的冷空气都要经过西伯利亚中部(70°-90°E,43°-65°N)地区并在那里积累加强,这个地区就称为寒潮关键区3、形成寒潮的主要天气系统极涡、极地高压、寒

5、潮地面低压、寒潮冷锋4、极涡北半球冬季极区对流层中上层500hPa上的绕极区气旋式涡旋,称为极涡。它是大规模极寒冷空气的彖征。移动路径:(1)经向性运动(屮心经极地在东西两半球移动)(2)纬向性运动(多在欧亚大陆高纬,西半球移向格陵兰髙纬)(3)转游性运动(向西又向东,极区亚洲部分)分类:绕极型、偏心型、偶极型、多极型5、极地高压的定义%15()()hPa图上有完整的反气旋环流,能分析出不少于一根闭合等高线;%1冇相当范围的单独的暖中心与位势高度场配合;%1暖性高压主体在70°N以北;%1高压维持三天以上。极地鬲压是深疗的暖性高压。6、寒潮地面高压(

6、注意与阻塞高压区别)寒潮全过程中的冷锋后地面高压,多数属于热力不对称系统,高压前部有强冷平流;后部则为暖平流,中心区温度平流趋于零,少数高压始终为冷性。可表示冷空气强弱,屮心移动路径可作为冷空气的移动路径。阻塞高压:(1)它岀现在对流层中上层,是深厚的暖性高压系统,在它的东西两侧盛行南北气流,其南侧冇明显的偏东风。(2)地面为变性冷高压,高压的东西两侧都冇气旋活动,常以西侧更为活跃。(3)高压轴线口下向上向暧的西北倾斜,高层轴线近于垂直,对应着冷的对流层顶。(4)阻塞高压的出现有其特定的时间地点,-般在50°N以北7、寒潮冷锋在寒潮地面高压的前缘都冇

7、一条强度较强的冷锋作为寒潮的前锋,英高度向冷空气一侧倾斜,在高空等压面上对应有很强的锋区,锋区结构上宽下窄在300hPa及以下各等压面上均有明显的冷槽和锋区。冷锋的移动方向与寒潮地而高压路径有密切关系,与引导气流和引导槽有关。8、寒潮中期天气过程%1倒“Q”流型(极涡分裂型)70%-80%②极涡偏心型③大型槽脊东移型倒q流型演变特征:初始阶段:两个大洋北部脊向极地发展,极涡一分为二,分别移到东、西两半球,(或极涡偏于东半球),则东半球为两个大洋脊挟持一个大极涡,形成大倒Q流型酝酿阶段:大倒Q流型向亚洲地区收缩,形成东亚地区倒Q流型,亚洲极涡加强并南压

8、,极涡底部锋区加强,锋区上常冇长波发展或横槽缓慢南压,形成强冷空气酝酿形势。爆发阶段:屮纬度长波急速发展,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