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免于焦虑和空虚郑也夫

为了免于焦虑和空虚郑也夫

ID:46912113

大小:534.2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9

为了免于焦虑和空虚郑也夫_第1页
为了免于焦虑和空虚郑也夫_第2页
为了免于焦虑和空虚郑也夫_第3页
为了免于焦虑和空虚郑也夫_第4页
资源描述:

《为了免于焦虑和空虚郑也夫》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声音为了免于焦虑和空虚郑也夫《信睿》十月号文革十年不过是那场乌托邦演练的浓缩和极端,自1949年以后近三十年中,国人始终是焦虑的。运动一场接一场伺候着,发财致富不断遭受批判,思想和言论每每成为罪过,演至文革,不被抄家就算幸运,家无冤魂要烧高香。对比之下,七八十年代之交是罕见的小阳春:批斗会几成历史,消沉十年的青年重返高校,梦想发财的农民大模大样地进城,一时间空气似乎都更新鲜。谁能料想,三十余年过后,GDP翻了几番,焦虑却重新笼罩国人,且那网络如此细密。变化是社会多元了,当年的焦虑多与阶级斗争的压力结

2、缘,今日的焦虑来源不一,容笔者细说。时下国人的第一大焦虑是科举。它席卷了3岁到18岁乃至20余岁(因为复读)的幼儿、少年、青年,从年龄段看,约占人口五分之一。但加入竞争且忧心不已的哪里限于当事人,加上家长和近亲,超过一半的国人被卷入。今日中国教育的本质是什么?不是传授知识和增长才干,是升学竞赛。当后一目标变得理所当然,逆之者亡的时候,它残酷决绝地打压着前一目标。谁不知道孩子天性好玩,而撕碎其天性的正是亲爹亲娘;谁不知道孩子成长期应该伴随父母,而庞大的农村高中生几乎统统在县城寄宿;明白人都知道过分的重

3、复将毁伤创造力,而我们大多数的孩子因过度复习而最终厌学。一切都是因为升学竞赛,都是为了一张文凭。日益升级的竞赛已经不限于高考的一刻及备考的一年,而是一步步向前后两端延伸。向后走,复读的比重越来越大,且日益席卷各种档次的学生,有为上一本的,也有为上北大清华的,乃至对任何一名考生不参加复读将越来越难以达到自己的期望。向前推,更有无限的空间。中考的惨烈不待言,小升初已成大战,幼儿园普遍学习识字、算数、外语,老师不教家长都不干。这竞争要吞噬孩子的一切课余时间,要动用家长的全部智谋和钱财。为了能上好的小学和初

4、中,校区房的售租金高涨;因为录取分数线不一致,地县的官僚统统将子女办成大城市的户口,公平就不谈了,这里只想说,就是有办法的人也是极其焦虑的,办个直辖市户口容易吗?本来天才少年可以轻松面对,但无数“盘外招”打压着他们的盘内得分。多种加分政策,地区录取分不等,转户籍和搬家策略,有钱人优质的家庭教师,凡此种种都使得天才少年也要如履薄冰,拼尽全力,遑论大多数孩子。并且家庭和社会合谋造就了一种苛刻的、力所难及的“成功观”:顶尖的孩子考不上北大清华就是失败,优秀的孩子考进北工大要叹气,且这种逻辑从小升初一以贯之

5、,从而导致多数学生十余年来一直笼罩在挫折和焦虑之中。这网络是谁、是如何编织的,殊难解说。此前就没有竞争吗?国外就没有竞争吗?但哪有如此不得喘息的竞争,况且,这些年高考录取率不断提升,竞争却有增无减。我以为原因众多,两点至关重要。其一是独子政策。独子导致众多父母有输不起的心理,且独子让他们过剩的注意力无法分散到小二、25声音小三,一定要让这个独苗圆自己的梦,也就当然地造成了“父母皆祸害”。教育成为国民焦虑的渊薮,实为古今中外所罕见,概因独子政策乃人类历史之仅存。其二,中小学水准原本就差距过大,这些年愈

6、演愈烈,此乃社会不公,强强(好学校与都市人、与权势者)结合的产物。大学毕业生中的多数人成为白领阶层,而白领是社会中间阶层的主流。我曾在“白领文化之功能”一文中说:“中产阶级文化要比这一阶级本身发挥着更重要的职能。在多数传统社会中,中产阶级文化就是该社会的主流文化。具体到中国古代社会,礼教最模范的实践者就是中间阶层。上层因其洞悉权力之来源或深深地陷入唾手可得的物欲享受之中,因而每每越出主流文化与道德之轨;下层因其往往受到严酷生存压力的驱使,也每每不受这些条框的束缚。这样,虽然上层统治者总在宣扬一种礼教

7、,但其体现者却是中间阶层,以至最终它似乎就成了中产阶级文化。它的特征就是遵法、守礼、体面、文明,这实际上是任何一个社会要获得安定都不可缺少的。中产阶级的文化,虽不能使上层与下层像他们一样遵守,但这种文化的魅力与中产阶级的社会声望和殷实家境合而为一,对底层人构成一种吸引,使得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全面效仿中产阶级,努力爬上去进入这一阶级”。爬进中产阶级仍然是多数底层优秀少年的愿望。但是细检今日中国中间阶层的现状,我们发现他们的日子并不是过得有滋有味,而是单调无聊。这是很大的问题,因为他们理当为多数社会成员提

8、供生活的样本。无聊名副其实地是富贵病,不仅古拉格群岛和夹边沟,而且整个前现代社会中,无聊都只属于极少数人,因为多少人陷入生之挣扎,为温饱而奔波,而无聊通常是温饱解决后的产物。叔本华说:“假如人可以轻易地获得满足,即消除他的可欲之物,那么随着他欲求对象的消失,可怕的空虚和无聊就乘虚而入。……由此看来,人生像钟摆一样逡巡于痛苦和无聊之间。”古代社会中无聊是贵族的专利,现代社会中无聊开始盛行,继贵族之后大面积遭遇无聊的是中产阶级。但是中国古代的贵族和现代西方的中产阶层都造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