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卢作孚乡村建设运动对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浅析卢作孚乡村建设运动对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ID:46942063

大小:75.4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1-30

浅析卢作孚乡村建设运动对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启示_第1页
浅析卢作孚乡村建设运动对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启示_第2页
浅析卢作孚乡村建设运动对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启示_第3页
浅析卢作孚乡村建设运动对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启示_第4页
浅析卢作孚乡村建设运动对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启示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卢作孚乡村建设运动对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卢作孚乡村建设运动对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启示历史与社会学院历史学(师范类)2009级朱力指导教师易斌摘要:卢作孚作为近代中国“乡村教育运动三杰”之一,其自1927年担任北碚峡防局局长后对重庆北碚实施的一系列改革及其取得的成就,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的借鉴作用。关键词:卢作孚;乡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Abstract:Keywords:乡村教育运动,它的兴起可以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中后期,是我国近现代教育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据统计,当时全国从事乡村教育运动的大大小小的团体和机构有600多个,在各地先后

2、涌现出的实验区有1000余处。当时有不少有识之士认识到乡村建设的重要性,将乡村教育作为民族复兴和民族再造的重要途径,纷纷提出各自的乡村建设方案,走出繁华的城市,走进落后的农村,实践他们的理想。卢作孚,曾被毛泽东称赞为发展近代民族工业不能忘记的四位实业界人士之一,就是其中杰出的一位。其领导的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实验与全国其他地区的乡村建设实验相比成就尤为卓著。黑格尔和马克思都曾有过这样的感叹:“巨大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经常两度出现。”李泽厚.中国近代思想史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472也就是,历史总是存在惊人的

3、相似之处。民国时期兴起的乡村建设热潮,在80年之后又再次出现在中华大地上,时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虽然时过境迁,但是作为实现国家现代化重要途径之一的农村建设,其重要地位仍然没有改变,农村教育现代化仍然是中国教育亟待完成的现实课题。鉴往知来,当笔者重新回望那段振奋人心的历史,笔者发现卢作孚的乡村建设运动不但在当时起着巨大指导的作用,而且对今天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仍然极具借鉴意义。本文通过研究卢作孚在北碚主导的乡村教育建设的思想理念、措施及其成果,结合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实,提出了关于我国当前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

4、建设的几点启示。一、卢作孚乡村建设的背景卢作孚(1893—1952),重庆合川人。中国近代著名的爱国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和乡村建设运动先行者。一直以来,卢作孚都是以一代“船王”、现代实业家的形象被世人广为传颂,而他本人所言:“自己现在是办实业的,但实际上是一个办教育的,几乎前半生的时间都花在教育上,而现在所办的实业也等于是在办教育……”(卢作孚:《如何改革小学教育》)早年卢作孚是“教育救国论”者,竭力宣传教育的作用,并积极投身于各种教育实践活动:1921年赴泸州出任四川永宁道尹公署教育科长,在当地开展了教育改革

5、和通俗教育运动;1924年又到成都创办通俗教育馆,出任馆长,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民众教育运动。他希望通过教育来提高国民素质,挽救国家危亡。但在战乱年代,即使是深处于中国腹地的西南地区亦不能幸免,受军阀混战的影响,卢作孚主持的教育活动总是刚刚取得成果,就被战火打断。几次重大挫折后,卢作孚幡然省悟,认识到仅靠教育不能“救国”,他转而投身实业。1925年下半年是卢作孚的思想和实践的重大转折时期——由“教育救国”转向实业与教育并举。1926他年集资创办了民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出任公司总经理,开创了从嘉陵江到长江的民族航运事业。从

6、此开始了他以实业为依据、教育为利器,推动国家实现现代化的探索。1927年春,卢作孚到重庆北碚出任江(北)、巴(县)、璧(山)、合(川)嘉陵江三峡峡防团务局局长。这本来只是一个清理匪患、维护治安的职位,但是,却为卢作孚提供了又一个进行社会改革,实现“理想社会”的实验场所。他借此机会,在清剿匪患的基础上,在峡区开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综合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和社会公益事业为特点的乡村建设实验。目的是“要赶快将这一个乡村现代化起来”,以供“小至于乡村,大至于国家的经营参考”。凌耀伦,熊甫编.卢作孚文集[Z].北京大学出版社,19

7、99.《四川嘉陵江三峡的乡村运动》,353把北碚这个原本荒僻的小乡场建设成了一座“名满天下”的充满生气和现代气息的美丽城镇。二、卢作孚乡村建设的理念及其实践成果卢作孚在嘉陵江三峡地区推行的乡村建设运动,经历了北碚峡防团务局时期(1927-1936年)、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实验区时期(1936-1942年)、北碚管理局时期(1942-1949年),其乡村建设实验一直并未中断,从1927年到1949年前后经历了23年。(一)乡村建设理念卢作孚的乡村建设理念主要体现在他的《两市村的建设》《乡村建设》《四川嘉陵江三峡的乡村运动

8、》三篇文章中,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教育方面:吸取前两次教育实验意外终止的教训,卢作孚关于乡村教育的理念逐步完善,完成了从纯粹的“教育救国”向实业与教育并举的转变,即以民生公司为依托,持续不断地为北碚乡村教育建设提供稳定的经费支持;以教育现代化为手段去推进北碚乡村现代化建设——“产教结合”的乡村建设模式。其内容主要包括学校教育和民众教育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