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教育史》PPT课件

《中国古代教育史》PPT课件

ID:46950435

大小:3.23 MB

页数:84页

时间:2019-12-01

《中国古代教育史》PPT课件_第1页
《中国古代教育史》PPT课件_第2页
《中国古代教育史》PPT课件_第3页
《中国古代教育史》PPT课件_第4页
《中国古代教育史》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教育史》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上编:中国教育史中外教育史前言:每一门科学都经历了一个产生、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如教育学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萌芽时期、独立形态时期、迅速发展时期、理论深化时期),同样整个教育科学也是在教育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完善的,它不是个别人的发明创造,而是古今中外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和众多教育家教育理论的结晶。教育史的性质1、教育史是教育的发展历程,即关于教育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过程。2、教育史是一门研究教育发展历程的学科记载教育发展的历程总结教育发展的经验教训发现和揭示教育发展的规律为教育理论发展提供历史素材为教育实践发展提供历史借鉴对未来教育发展做出某种预测教育史的研究

2、对象整体上看:教育制度、教育思想具体而言:教育制度、教育事件、教育实践、教育人物、教育论著、教育理论、教育思潮等。二、教育学的分类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学习教育史的意义学习教育史可以使我们了解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发展的源流,有助于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扩大知识视野。尤其是我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作为教育工作者只有通过教育史的学习,才能更深刻地认识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数学使人周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使人善辩。”——培根中国教育史按中国历史的发展阶段,可划分为中国古代教育史、

3、近代教育史、现代教育史和当代教育史。古代部分从原始氏族公社时期到清朝中叶为止;近代部分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的“五四”运动前夕;现代部分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前为止。新中国成立后为当代教育史部分。第一章:中国原始教育一、中国原始教育概况:原始教育的起源:1、教育的本能起源说(生物学角度)2、教育的模仿起源说(心理学角度)3、教育的需要起源说(即起源于社会生活和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4、教育的劳动起源说(哲学和社会学角度)通过生产劳动,把这样那样的社会物质生活经验传授给下一代,这便是人类最初的教育形态。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劳动创造了人类的教育本身。原

4、始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原始社会时期的教育内容生产劳动教育道德和社会传统教育原始宗教教育军事教育原始艺术教育原始社会时期教育的特点1、生活同教育紧密联系,教育活动在生产劳动中进行。2、由于分工不同,男女教育有所区别3、教育没有专门的场所和专职人员4、教育方式是言传身教、口耳相传第二节:学校教育的萌芽一、学校萌芽的传说:关于学校的萌芽,在古籍中记载颇多,而且众说纷纭。这里主要介绍两种:1、成均最早见于《周礼》:“大司乐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国之学政,而合国之子弟焉。”西汉时期的董仲舒认为:“成均,均为五帝之学。”东汉时期的郑玄解释说:“均,调也。乐师主调其音。”即“成均”

5、是古代乐师作乐的地方。“成均”以音乐教育为主。2、虞庠《礼记》称:“米廪,有虞氏之庠也。”郑玄解释说:米廪“藏养人之物”,即粮仓。《说文》指出:庠“从广羊声”,即食羊者所居之地,养老敬老的地方。孟子说:“庠者,养也。”即把有道德、有经验的老者养在那里,专门从事教育儿童的工作。《礼记》曰:“有虞氏养国老于上庠,养庶老于下庠。”虞庠以德教(孝的教育)为主。此外,相传神农氏始设“明堂”施行社会教育,《周礼》有“六厩成校”的说法。二、学校萌芽的客观原因:(一)、生产的发展、阶级的分化给教育带来的变化(生产力的较大发展、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明显分工、阶级的形成(二)、科学

6、文化的较大进步(文字的产生)第二章:古代文教制度和教育政策第一节:中国古代文教政策一、古代文教政策的变迁:文教政策:是由国家制定,颁布和实行的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的总方针或总策略。(随着时代的不同,文教政策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1、夏、商、西周:“官守学业”“学在官府”(奴隶主、贵族垄断文化教育,政教合一、官师一体,后人称之为“学即其政,政即其学”但夏商重鬼神,西周则是“敬天保民”施行“德政”、重视“礼乐”教化。孔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2、春秋战国: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私学大兴,养士成风。3、秦:书同文,统一语言文字;行同伦,统一伦理习俗;立博士、设三老,

7、统管从中央到地方的文教,颁挟书令;禁游宦,防止“以古菲今”“惑乱黔首”,禁私学,实行“以吏为师、以法为教”。4、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中央设立太学,以“五经”为教学内容;尊孔崇儒;建立贡举制度。(但汉并没有放弃刑法律令,而是两者结合,相互为用,即“王霸道杂之”后称之为“外儒内法”或“阳儒阴法".强调三纲五常的德性和儒术的道义。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重振文教(以《五经正义》作为统一的经血颁行天下。用《开成石经》确立儒家经典的权威;建立唐律、唐礼;进一步完善科举制度)宋:沿袭唐制,重文教、兴理学;元:推行汉法、重教兴学、勉励儒学、崇尚理学。明:强化专制统治,提

8、高皇权,特别重视控制知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