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下 5.2探索轴对称的性质 教学设计.2探索轴对称的性质 教学设计

七年级数学下 5.2探索轴对称的性质 教学设计.2探索轴对称的性质 教学设计

ID:47058706

大小:1.47 MB

页数:5页

时间:2019-07-11

七年级数学下    5.2探索轴对称的性质 教学设计.2探索轴对称的性质 教学设计_第1页
七年级数学下    5.2探索轴对称的性质 教学设计.2探索轴对称的性质 教学设计_第2页
七年级数学下    5.2探索轴对称的性质 教学设计.2探索轴对称的性质 教学设计_第3页
七年级数学下    5.2探索轴对称的性质 教学设计.2探索轴对称的性质 教学设计_第4页
七年级数学下    5.2探索轴对称的性质 教学设计.2探索轴对称的性质 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七年级数学下 5.2探索轴对称的性质 教学设计.2探索轴对称的性质 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5.2探索轴对称的性质广东佛山南海九江华光中学黄河一、教学目标1、探索轴对称的基本性质,掌握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的性质。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更容易地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验到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及合作交流的能力。3、通过环环相扣的、层层深入的问题设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情趣。二、学情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在本章前面一节课中,学生已经认识了轴对称现象,学习了轴对称的概念,加强了对图形的理解和认识,为接下来的学

2、习奠定了知识和技能基础。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一些认识轴对称以及轴对称图形的活动,解决了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获得了一些数学活动经验的基础;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三、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对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进行探索,主要是通过对轴对称图形的分析,培养学生动手、制作、实验、说理的能力,并且给了学生更多表述的机会。本节课主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并且要学生学会及时对自己的求解过程进行回顾与思考。具体地:教学重点

3、:1、轴对称的基本性质,利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2、进一步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教学难点:灵活运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方法:为了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宗旨,结合本节课内容主要采取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探究式和启发式教学法。教学手段和教具准备:长方形白纸一张,圆规一个,并运用了现代多媒体教学平台。四、教学环节与活动(一)课前准备1、实验操作:将一张矩形纸对折,然后用笔尖扎出“14”这个数字,将纸打开后铺平.2、合作交流:(1)图中,两个“14”有什么关系?(2)在扎字的过程中,点E与点E/重合,点F与点

4、F/重合.设折痕所在直线为l,连接点E与点E/的线段与l有什么关系?点F与点F/呢?(3)线段AB与A/B/有什么关系?CD与C/D/呢?(4)∠1与∠2有什么关系?∠3与∠4呢?说说你的理由.在图中,沿对称轴对折后,点A与A/重合,称点A关于对称轴的对应点是点A/,类似的,线段AB关于对称轴的对应线段是线段A/B/,∠1关于对称轴的对应角是∠2.利用比较直观的方法使学生比较清晰地观察到每一组对应点与折痕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对应角、对应线段之间的大小关系。(二)情境引入学生可以根据折叠过程中的某些元素的重合说明理由,进一步验证上一个活动得到的结

5、论。轴对称的性质:1.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2.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三)实战演习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教师可以先鼓励学生想象完整图案的形状,然后鼓励学生根据轴对称的性质探索画出图案另一半的方法。(四)巩固提高(五)学以致用(六)、小结反馈1、(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2)本节课中,你还有什么疑问?2、作业习题5.2板书:1、轴对称的性质:(1)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2)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2、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已知对称轴l和一个点A,要画出点A关于l的对应点A/.过点A作对称轴l的垂线,垂

6、足为B,延长AB至A/,使得BA/=AB.点A/就是点A关于直线l的对应点。3、练习五、教学评价与反思1.对于教材的应用教材只是为教师提供最基本的教学素材,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课件也只是一种辅助工具,应用时不宜过于受两者的拘束。应以学生为出发点,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来决定如何应用教材以及课件上的内容。2.相信学生并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新型课堂决定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不仅仅在于接受老师所教授的,更应注重培养学生自己发现探索新知识及运用新知识能力。这要求老师要充分的相信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3.注意改进的方面在小组讨

7、论之前,应该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时间,不要让一些思维活跃的学生的回答代替了其他学生的思考,掩盖了其他学生的疑问。教师应对小组讨论给予适当的指导,包括知识的启发引导、学生交流合作中注意的问题及对困难学生的帮助等,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具实效性。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应注意适当增减内容以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完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