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教科版科学四上《声音是怎样产生的》word教案

2019-2020年教科版科学四上《声音是怎样产生的》word教案

ID:47152891

大小:71.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8-13

2019-2020年教科版科学四上《声音是怎样产生的》word教案_第1页
2019-2020年教科版科学四上《声音是怎样产生的》word教案_第2页
2019-2020年教科版科学四上《声音是怎样产生的》word教案_第3页
2019-2020年教科版科学四上《声音是怎样产生的》word教案_第4页
2019-2020年教科版科学四上《声音是怎样产生的》word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教科版科学四上《声音是怎样产生的》word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教科版科学四上《声音是怎样产生的》word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探究的实践活动,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通过观察、比较发声物体与不发声物体,能够就观察到的现象积极思考,大胆提出自己的猜测或理解。3.愿意把自己对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理解与同学交流分享。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比较、讨论交流等活动认识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比较发生物体与不发声物体,引发思考,并积极地去研究发现物体发声的秘密。教学准备:师备:锣、鼓、槌子、音叉、电吉他、二胡、小提琴、收录机等。生备:尺子

2、、橡筋、口琴等。学生记录本。教学过程:一、引入:师:“我们周围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声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二、探究内容:1.使物体发出声音。师:“你能用哪些办法‘制造’声音?”(1)使锣、鼓发出声音。·说说自己有什么方法可以让锣、鼓发出声音?·讨论、分析:为什么按、压锣、鼓,它们并不发出声音,轻轻敲击锣、鼓,它们却能发出声音?·和同学一起分享自己对这个问题的认识。(2)使尺子发出声音。·说说自己有什么方法可以让尺子发出声音。·讨论、分析:为什么用力弯曲尺子,它并不发出声音,轻轻拨动尺子,它却能发出声音?·和同学一

3、起分享自己对这个问题的认识。(3)使橡皮发出声音。·说说自己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橡皮筋发出声音。·讨论、分析:为什么用力拉橡皮筋,它并不发出声音,轻轻拨动橡皮筋,它却能发出声音?·和同学一起分享自己对这个问题的认识。2.观察发声的物体。(1)观察发生的锣、鼓。·看看发声的锣、鼓有什么特点。·比较发声的锣、鼓与不发声的锣、鼓有什么不同。·与同学分享自己的发现。(2)观察发声的尺子。·看看发声的尺子有什么特点。·比较发声的尺子与不发声的尺子有什么不同。·与同学分享自己的发现。(3)观察发声的橡筋。·看看发声的橡筋有什么特

4、点。·比较发声的橡筋与不发声的橡筋有什么不同。·与同学分享自己的发现。(4)想一想:我们观察到的发声物体都在振动,如果让它们停止振动,它们还能发声吗?·试一试:想办法让锣、鼓、尺子、橡筋等停止振动,观察它们是不是发声。·说一说:把自己的发现与全班同学一起分享。3.观察音叉的振动。(1)观察音叉的振动。·看一看:不同大小的音叉,振动的音叉是什么样子的。·试一试:用一个手指轻轻地接近振动着的音叉,感觉一下音叉的振动。使大小不同的音叉振动,感觉它们发出的声音。用轻而短促的力打音叉和用较大的力击打音叉,观察音叉的振动。观

5、察音叉在水里的振动,音叉怎样把振动传入水面。·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怎样解释你所到的现象?·想一想:我们还有哪些办法可以观察到音叉的振动?(2)观察其他物体的振动。·听听钢琴、风琴、吉他等乐器发出的声音,观察它们什么地方在振动。·观察收录机喇叭的振动,放磁带、收听广播、对着喇叭大声说话等。·试一试,我们发声时,哪里在振动。·猜一猜,我们身体里感觉物体振动的器官是什么?(3)讨论共享。说说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三、全课总结。四、课外拓展:收集关于声音传播的资料。教学后记:附送:2019-2020年教科版科学四上《声音是

6、怎样产生的》优质教案科目:科学时间:xx年10月17日《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设计寻甸县鸡街小学张子刘教材分析:《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声音》的第二课时内容。本课通过让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和常见材料来“制造声音”,了解声音的产生与振动的关系,建立起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初步感性认识。当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往返运动,这个物体就是一个振动的物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当我们观察一个发声物体时,我们常常看不但这个物体的振动,音叉就是一个例子。它们的振动幅度太小,频率太高以至于很

7、难看到。本课的活动将为学生提供积极观察发生物体的机会,探究产生声音的奥秘。在进行本课学习之前,每个学生对声音有了一定的了解,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和或多或少的直观感受。他们对声音产生的解释是多种多样的,很难进行科学的概括和抽象。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这是一句经过了概括和抽象出来的结论,可学生并不都这么认为,他们中的一些会认为是敲打、弹拨、碰撞、拍打、摩擦等原因产生了声音。他们基于已有的经验,关注的是动作和表象本身,而不是发声物体的变化和实质。为此,本课安排了三个循序渐进的活动:一是利用已有经验

8、使物体发生,提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二是观察发声物体的变化,获得“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的初步感性认识;三是再次观察发生物体与振动的关系,进一步证明和深化“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这一科学结论。在这三个活动中,我们要通过第一、二个活动所发现和观察到的相同现象来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提出它们的共同点,即振动。然后再围绕声音的产生与振动的关系展开第三个活动。这三个活动中,其中第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