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脘痛精深中医地临床分型治疗与调护

胃脘痛精深中医地临床分型治疗与调护

ID:47232050

大小:55.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7-16

胃脘痛精深中医地临床分型治疗与调护_第1页
胃脘痛精深中医地临床分型治疗与调护_第2页
胃脘痛精深中医地临床分型治疗与调护_第3页
胃脘痛精深中医地临床分型治疗与调护_第4页
胃脘痛精深中医地临床分型治疗与调护_第5页
资源描述:

《胃脘痛精深中医地临床分型治疗与调护》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实用文档胃脘痛中医的临床分型治疗与调护李文理胃脘痛简称胃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症的病证,是临床脾胃病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疼痛性质有胀痛,刺痛,隐痛,剧痛,灼痛或痛连胁背等。常伴有胃脘胀满,嗳气或反酸,恶心呕吐,纳呆,便秘或便溏,神疲乏力,面黄消瘦,甚至呕血,便血等。“胃脘痛”之名最早记载于《内经》,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指出:“胃病者,腹瞋胀,胃脘当心而痛。”并首先提出胃脘痛的发生与肝、脾有关。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灵枢·经脉》“脾,足太阴

2、之脉,……入腹属脾络胃,……是动则病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腹胀善噫,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现代西医学中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胃黏膜脱垂,胃下垂,胃神经官能症,胆道疾患等病,以上腹部疼痛为主要症状者,皆属中医学胃脘痛范畴。胃脘痛发生的原因:1.)外感寒、热、湿诸邪,内客于胃,皆可致胃脘气机阻滞,不通则痛。其中尤以寒邪为多。如《素问·举痛论》“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能散,小络急引,故痛”。2.)饮食不节,或过饥过饱,损伤脾胃,胃气壅滞,致胃失和降,不通则痛

3、。五味过极,辛辣无度,肥甘厚腻,饮酒如浆,则蕴湿生热,伤脾碍胃,气机壅滞。如《医学正传·胃脘痛》“致病之由,多由纵恣口腹,喜好辛酸,恣饮热酒…复餐寒凉生冷,朝伤暮损,日积月深…故胃脘疼痛”。3.)情志不畅-----忧思恼怒,伤肝损脾,肝失疏泄,横逆犯胃,脾失健运,胃气阻滞,均致胃失和降,而发胃痛。如《沈氏尊生书·胃痛》:“胃痛,邪干胃脘病也。…唯肝气相乘为尤甚,以木性暴,且正克也。”气滞日久或久痛入络,可致胃络血瘀。如《临证指南医案·胃脘痛》“胃痛久而屡发,必有凝痰聚瘀”。4.)素体脾虚----脾胃

4、为仓廪之官,主受纳及运化水谷,若素体脾胃虚弱,运化失职,气机不畅,或中阳不足,中焦虚寒,失其温养而发生疼痛。一胃脘痛的分型治疗由于病因病机不同,胃脘痛的临床治疗可分为以下几个证型:关键词:胃脘痛临床分型治疗调护东方中医药进修学院第一届江西中医学院中医学士毕业论文精选2(一)肝气犯胃型:胃脘胀痛,攻窜不定,连及胸肋,得嗳气或矢气稍减,遇恼怒或抑郁则复发或加重,胸闷纳呆,泛吐酸水,口苦,大便成形而排出不畅,舌淡红苔薄白或黄,脉弦或沉弦。证侯分析:本证以情志失调,肝气犯胃,气机郁滞为基本病机。肝气郁结,横

5、逆犯胃,故胃脘攻撑作痛,胸闷嗳气,喜叹息。胁为肝之分野,故其痛连胁。气机郁滞,肠腑传导失畅,故大便不爽。病在气分,故苔薄白,病在里,其痛因肝郁气滞所致,故脉弦或沉弦。本证以胃脘攻撑作痛,其痛连胁,胸闷嗳气为辩证要点。治则:疏肝和胃,理气止痛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10g白芍10g枳壳10g川楝子6g陈皮10g玄胡索6g砂仁6g制香附10g半夏15g炙甘草5g文案大全实用文档茯苓10g郁金10g(二)脾胃虚寒型:胃脘隐痛,绵绵不休,喜温喜按,劳累或受凉后发作或症状加重,空腹痛重,得食减轻,稍食即饱,食

6、后脘胀,口淡不渴,纳呆,时吐清水,身倦乏力,神疲懒言,畏寒肢冷,大便溏薄,或先硬后溏,舌淡苔薄白或白滑,脉沉迟或细。证侯分析:本证以脾胃虚寒,失于温养,络脉拘急为基本病机。脾胃阳虚,中寒内生,故胃脘隐隐作痛,喜温喜按。中焦虚寒,水饮内生,饮邪上逆,故时而泛吐清水。脾胃阳虚,健运失司,故纳食减少,大便溏薄。中虚求食,故进食痛减。中阳不振,失于温运,故四肢不温,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或沉迟均为中焦虚寒之象。本证以胃痛隐隐,喜温喜按,四肢不温为辩证要点。治则:温中健脾,和胃止痛方药:黄芪建中汤加减黄芪

7、20g桂枝10g生姜3片芍药15g茯苓10g炙甘草8g大枣5粒制半夏10g陈皮10g(三)胃阴不足型:东方中医药进修学院第一届江西中医学院中医学士毕业论文精选3胃脘隐隐灼痛,空腹时重,似饥不欲食,口干喜饮,消瘦乏力,大便干燥,或见手足心热,舌红少苔,或见花剥苔及裂纹,脉细数或弦细。证侯分析:本证以热盛伤津,胃阴不足,胃失润降为基本病机。胃热素盛,寒邪化热或气郁化火,灼伤胃阴,胃失润降,故胃脘隐隐灼痛,口燥咽干。胃虚不能受谷,故饥而不能多食。阴虚内热,则渴不欲饮。津液耗伤,肠道失润,故大便干结。舌红少

8、苔,或光剥无苔,乏津,脉细数或弦细,均为阴虚液耗之象。本证以胃脘隐隐灼痛,口燥咽干,大便干结为辩证要点。治则:养阴益胃,和中止痛方药:养胃汤合芍药甘草汤加减沙参15g麦冬15g生地10g川楝子8g天花粉10g芍药15g甘草8g玉竹15g生扁豆8g杞子10g(四)气滞血瘀型:胃痛屡发,痛如针刺刀割,痛有定处而拒按,食后较甚,入夜为重,或见黑便,时嗳气,舌质紫暗或有瘀点或唇黑,脉沉涩或细涩。证侯分析:本证以气滞导致血瘀,或久痛入络,络脉瘀阻为基本病机。胃痛日久,反复发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