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透皮吸收的研究进展

药物透皮吸收的研究进展

ID:47397717

大小:3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7-08

药物透皮吸收的研究进展_第1页
药物透皮吸收的研究进展_第2页
药物透皮吸收的研究进展_第3页
药物透皮吸收的研究进展_第4页
药物透皮吸收的研究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药物透皮吸收的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药物透皮吸收的研究进展                                摘要:经皮给药, 历史悠久。因其透皮吸收无首过清除、血药浓度稳定等优点已成为经皮给药研究的热点和重点之一,与此相应的透皮吸收促渗剂、促渗方法也取得较大的发展。透皮给药系统( Transdermal Delivery System, TDS)是指经皮肤给药而引起全身治疗作用的控释制剂。TDS 系统超越一般给药方法的独特优点, 可以不经过肝脏的首过效应和胃肠道的破坏, 提供了较长的作用时间, 降低药物毒性和副作用, 维持稳定、持久的血药浓度, 提高疗效, 减少给药

2、次数, 方便给药等。TDS系统的研究已经成为第三代药物制剂开发研究中心之一。但是, 由于皮肤角质层的限速屏障作用, 大多数药物的透皮性很差, 透皮给药后, 渗透速率和渗透量达不到治疗要求, 所以在研究透皮给药系统时寻找合适的方法来改善皮肤的透过性, 提高药物透过皮肤的量就成了经皮给药系统的关键。近年来, 随着新材料、新技术和新设备的不断发展, 促渗透方法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使更多的药物开发成TDS制剂成为可能。 关键词:透皮给药 透皮吸收机理 透皮吸收研究 促渗方法 促渗剂 引言:目前, 国内透皮给药研究领域已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可喜局面

3、, 不仅参与的科研人员多, 涉及全国各大医药院校及各类型医院,而且研究内容全, 包括基础理论及应用开发等。本文就近年国内透皮给药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1透皮吸收机理 1. 1  皮肤的解剖学基础  皮肤的角质层是类脂质分子形成的多层脂质双分子层,结构致密, 无血管和淋巴管, 是药物透皮吸收的主要屏障。药物的透皮吸收主要是通过皮肤表面的药物浓度与皮肤深层的药物浓度差以被动扩散的方式透过角质层, 进入真皮层毛细血管, 通过体循环到达靶位起作用。此外, 皮肤的毛孔和汗腺等附属器官也可吸收少量药物。完整皮肤和去除角质层的皮肤对药物的透皮吸收有明显的差

4、异[1 ].[38]。魏莉等[2]比较了去角质层皮肤和完整皮肤对阿魏酸的渗透作用, 发现前者的渗透系数是后者的12 倍, 对药物的吸收作用强。李国锋等[3]考察了硝酸异山梨酯( I SDN)单用或与促渗剂肉豆蔻酸异丙酯( IPM) 合用时, 经完整皮肤和角质层剥离皮肤的透皮能力, 发现I SDN 经角质层剥离皮肤的表观透皮系数是经完整皮肤的1. 68 倍, 且IPM 能分布在活性皮肤层, 可明显增加ISDN 在角质层或真皮层的分布量及经皮累积透皮吸收百分率。因此如何克服角质层屏障是TTS 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而且, 不同动物皮肤对同一药物的透皮

5、吸收不同, 同种动物但不同年龄、不同品种对同一药物的透皮吸收也有差异。用分光光度法比较了小鼠、裸鼠、家兔、大鼠、人体皮肤对黄芩苷的渗透, 发现透皮速率常数为家兔> 大鼠> 人> 裸鼠> 小鼠。唐宏生等[4]以不同品种和日龄的仔猪皮肤进行体外实验, 证实了药物的透皮速率、透过量与仔猪的品种、日龄等密切相关。 1.2  药物透皮吸收过程 包括释放、穿透及吸收进入血循环三个阶段。释放系指药物从基质中脱离出来并扩散到皮肤或粘膜表面上。穿透系指药物通过表皮进入真皮,皮下组织,对局部组织起作用。吸收系指药物透入皮肤后或与粘膜接触后在组织内通过血管或淋巴管进

6、入体循环而产生全身作用。 1.3  透皮吸收途径 从皮肤的构造来看外用膏剂有三条渗透途径:毛囊、完整的角质层和汗管。分子量小的药物,能向吸收的最大屏障角质层中扩散,尽管数量上很有限,但其扩散速度越往里越大;分子量较大的药物则以毛孔及汗腺为途径的比例增大,后者是一种“旁路”吸收途径。在药物吸收达到平衡状态前,这种“旁路”吸收占相当重要的地位。当达到平衡后,强极性药物主要是以与组织蛋白水合的水等为介质进行扩散。极性低的药物则通过脂溶性较大的部分扩散[1]。 2透皮吸收药物的研究 2.1  离体透皮实验研究 通过模拟各种生物皮肤吸收,结合现代仪器对中

7、药透皮吸收药的有效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数据分析,研究其透过性及透皮吸收促渗剂对透过性的影响等。用离体大鼠腹部皮肤,用TLC - 荧光法及紫外分光光度法对丹皮酚进行定性、定量检测,发现丹皮酚可透过皮肤,且累积透过量与透皮时间成正比,但并非丹皮中所有成分都能透过皮肤。 用扩散小池、UV 三阶倒数和HPLC等方法进行了丹参、昆布、海藻及洋金花的离体蛇皮扩散实验,发现上述中药中的丹参酮、碘离子、东莨菪碱均能透过皮肤,但透过率较低。用闪蒸气相色谱法对中药“止痒露”进行离体皮肤扩散试验,表明其有效成分樟脑、薄荷脑和冰片均能透过皮肤。离体试验有利于研究药物在皮

8、肤内的渗透过程及对影响因素的分析,但实验影响因素较多,且离体皮肤与在体皮肤存在较大差异。目前的试验大多集中在对单方药的单一有效成分的分析和研究,对复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