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中国的区域增长格局

未来中国的区域增长格局

ID:47420151

大小:48.6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28

未来中国的区域增长格局_第1页
未来中国的区域增长格局_第2页
未来中国的区域增长格局_第3页
未来中国的区域增长格局_第4页
未来中国的区域增长格局_第5页
资源描述:

《未来中国的区域增长格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未来中国的区域增长格局    将中国整体版图划分为华北、华南、华中、东北、华东、西北、西南地区七个板块来考察不同区域在中国区域增长格局中的比重变化。1978以来,尽管七个板块在中国区域增长格局中的地位都发生了较大变化,但是这种变化并不是在时间上平均分布的,而是主要集中在某个时间段内发生,中国区域增长格局的变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区域增长格局经历了三次重大变化   (一)“第一阶段(1978~1990年)”——以珠江三角洲为龙头的华南地区崛起、东北地区的地位明显下滑   在改革开放最初的十几年

2、中,华南地区最早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成为了中国区域增长格局中最活跃的区域,它在全国区域增长格局中的地位显著增强,而同期除了东北地区比重有明显下降外,剩下的华北、华东、华中、西北、西南五个区域在全国区域增长格局中的地位变化并不大。   具体而言,从1978年到1990年,华北、华南、华中三个板块所占全国GDP的比重有所上升,而华东、东北、西北和西南四个地区的比重则有所下降。在比重上升的三个板块中,以珠三角为龙头的华南地区的表现最为突出,所占全国GDP的比重从8.0%上升到11.4%,增加了3.4个百分点。   (二

3、)“第二阶段(1991~2002年)”——以长江三角洲为代表的华东地区逐渐成为中国区域增长的龙头,华中地区的比重显著下降   进入到九十年代以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加快浦东开发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以长三角为代表的华东地区开始逐渐成为引领中国区域增长的龙头,同期华北和华南地区尽管不如华东地区势头强劲,但GDP比重依旧保持了不同程度的上升,而华中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最严重的地位下降。   从1990年到2002年,华北、华东、华南地区所占的比重有所上升,而华中、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的比重则有下降。在这一阶段,

4、华东地区的表现最为抢眼,所占全国GDP的比重从19.5%上升到23.9%,上升了4.4个百分点。华南继续保持了上世纪80年代的上升趋势,但势头有所放缓,上升了2.4个百分点。华北地区的比重则继续上升1.5%。华中地区是此阶段所占全国GDP的比重下降最多的地区,从21.8%下降到18.8%,下降了3个百分点。   (三)“第三阶段(2003年至今)”——以能源原材料大省为代表的中西部地区增速逐渐加快,在全国区域增长格局中的作用日益增强,东部沿海省份的地位略有下降   2003年以来,中国经济的运行进入了一个新的周期

5、,居民的消费结构进入新的一轮升级,以汽车、住房为代表的商品逐渐成为居民消费的热点,伴随着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我国经济的生产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能源重化工产业快速发展,进而导致对能源原材料需求的快速增长,拉动了能源原材料大省采掘业和关联产业的快速发展,煤炭、电力、钢铁、有色金属、石油化工等产业发展明显加快,极大地带动了包括内蒙古、山西、陕西等能源原材料大区、大省的经济增长。   与此同时,随着土地、劳动力等要素供求矛盾的加剧,要素价格不断上升,加之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所导致外贸环境的趋紧,广东、浙江、上海等

6、沿海发达地区传统的以外向型和劳动密集型加工业为特征的经济结构面临着较大的压力,导致了这些地区企业利润空间的缩小和投资扩张速度的回落,也制约了这些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各省经济增长速度的不同导致了其在全国GDP所占比重的变化。内蒙古、陕西、山西在2010年所占全国GDP的比重分别比2002年上升了1.1、0.4和0.2个百分点;而东部沿海的上海、广东、北京等省成为占全国GDP比重下降最多的地区。市场化改革、对外开放和区域协调是推动区域增长格局演变的三大政策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增长格局的演变既是经济运行客观规

7、律作用的结果,也深受主观政策的影响。总体而言,“开展市场化取向的改革、实施对外开放和推进区域协调”是影响过去三十多年区域增长格局变化最为根本的三大政策因素。   ——市场化改革推动了资源在区域间的配置优化,提高了整体经济的运行效率,也导致了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的扩大   1978年以来的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分权化渐进式改革下,中央与地方的财权和事权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地方拥有了更多的决策权、管理权和对地方利益的支配权。各个地区逐渐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具有特定利益和使命的主体,各地区经济

8、发展的快慢更多地取决于自身的禀赋条件和努力。   市场化的改革推动在各地区发展的资源配置上,由高度计划的一元化配置方式逐渐转变为多元化的配置方式,市场对资源的配置渐渐占据了支配作用。以推动一个地方经济增长的动力——投资而言,在全社会投资中,国家投资尤其是中央投资所占的比例下降明显,国家预算内资金占全社会总投资的比重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一个快速下滑的过程,从1981年的3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