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教师的心理学

写给教师的心理学

ID:47424794

大小:31.66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9-09

写给教师的心理学_第1页
写给教师的心理学_第2页
写给教师的心理学_第3页
写给教师的心理学_第4页
写给教师的心理学_第5页
写给教师的心理学_第6页
写给教师的心理学_第7页
写给教师的心理学_第8页
资源描述:

《写给教师的心理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写给教师的心理学 1、观点采择,这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观点,使学生转换视觉、换位思考。例如:把芭比娃娃放到另一个房间,然后问学生:“芭比在那个房间可以看到什么?”需要注意的是,当我和你对话时,不能让你换位成我去思考问题,因为那样你所面对的正是自己,要让你面对第三方而不是自己。    2、洛克的白板论是后天经验主义的,所以假设验证是经验主义的操作,因而教育科研实验、教育行动研究和课堂观察的理论支撑都是经验主义。    3、柏拉图的理型,是头脑中完美的架构。比如:晕轮中的白马王子在现实中是没有的,那是

2、父兄师长、小说中众多人物的综合体。维特根斯坦的图式,是对事物的心理挂钩。比如:某人对于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图式,就是文具盒中那块含有45度角的小小三角板。范式,是对于某些事物的取向。比如:教学范式;教学风格是潜意识的,而范式则是在意识层面的。    4、冯特的结构主义与詹姆斯的机能主义在教学中的应用。比如:学生的知识思维导图,反映了学生的心智结构,但不一定对其中每个部分学生都会应用,这就需要检查其功能性特点。总之,结构是总体把握,机能是局部运行。    5、行为主义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强化作用,以产生工具

3、性条件发射。书中提出可视化色板和区域块,但我认为有效的积分更能强化其行为,因为体现的更细微,尤其是在手感的代价券,其內视与外视的强化功能势不可挡。    6、从人本主义的视角,马斯洛的五个需要层次在教育都有着实在的指向。间食即是生理需要、防止校园暴力即是安全需要、班集体团队即是归属感需要、表现欲与胜任感是自尊的需要、最后自我实现体现在自我的满足感与幸福感。罗杰斯的理论主要体现在来访者中心、无条件积极关注与聆听,这体现了教师和教育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7、认知主义与行为主义的区别在于不可直接观察,

4、认知主义使用的主要是信息论的黑箱方法,通过选择输入与观察输出发现相关或者因果关系。其做法为:由认知发生过程使学生获得知识包,通过试错提升判断力、通过比较差异提高刺激与反应辨别能力、通过思维可视化和内省达到刺激与反应泛化,组装成知识网络并激活,进而实现建构主义的同化与顺应、进行知识系统升级。    8、从生物心理学视角,主要应用的是还原主义,即问一问这个现象说明在大脑里发生着什么?一个最显著的例子是老年人乙酰胆碱分泌的减少和海马回的萎缩,因此形成了外显记忆的衰退。我们关于左额叶布洛卡区、左颞叶威尔尼克

5、区和顶叶贾许温德区的学习,都有助于理解学生的不同障碍。由于贾许温德区主管学习但发育缓慢,所以幼儿园不能小学化;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这个阶段的儿童具有“万物有灵论”、“不可思议思维”、“象征性思维”和“自我中心思维”,从而12岁之前,学生的“深度感知”发育并不完善。    9、从进化的视角看,在教育上反映的是环境的利基。进化心理学所关注三方面:(1)内含适应性直指鲍查德和莱肯1992年的智力与人格遗传研究;(2)亲缘选择则包括了家族历史与朋友圈,法国拉马克的用进废退与获得性遗传在教育中或隐或现。(

6、3)差别亲代投资解释了家长们众多的行为,是为孩子赢得更多的良好生存机会。引申到学校教育中,则是通过教室布置和氛围的格式塔,形成互惠利他。    10、由于学生在家与在校表现与受到的肯定不同,所以形成由于信息不一致所造成的混乱与冲突,这正是笛卡尔的物质与心理的交互作用。班主任不能对家长产生依赖性来缓解混乱,而是指导“家校互动”来解决认知失调。在教学互动方面,教师赋予丰富的方式非常重要,这是教学充满活力和激活学生智力活动所必需的做法。    11、美国心理学家契克森特米海依在2000年《生命的心流》一书

7、中提出“心流”理论,其特点为:自控又自失、专注而享受、重复中完善。值得指出的是:流畅者为心流,而阻塞者则不是。在课堂四种心态中——焦虑、冷漠、无聊和享受中,只有最后一种为心流,即专注、兴趣与享受。心流是一种个体感受,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甚至可以是听课的观摩者,因而心流融合了认知、动机和情感,这是当代教育非常值得关注的焦点。另外还需指出的是:具有高难度挑战的情境,甚至学生参与程度很高的课堂状态,都不一定是心流的体验,只有感受到专注、兴趣与享受的时候(Shernoff2003),才是心流产生的时候。

8、因此在一个课堂上,教师产生心流或者学生产生心流都是很难得的,如果同时产生心流,那就是一场精神与心灵的盛宴。    12、心理主题,Hartelius2007,内容:个人的生存状态、价值观、情感态度取向;背景:个人的经验与人生体验;二者的交集即是刺激因素:什么因素才能刺激起动机与行为转变。比如:课堂讲的知识是内容、独立思考做题是背景经验、只有经过自己体验的知识才是刺激知识升级的因素。    13、游戏模式,Nutbrown2011,儿童的行为带有游戏的意向性,因此不能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