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tl功率放大器

otl功率放大器

ID:47432278

大小:846.53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1-11

otl功率放大器_第页
预览图正在加载中,预计需要20秒,请耐心等待
资源描述:

《otl功率放大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课程设计报告课题名称: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指导教师:完成时间:报告成绩:一、设计目的1、进一步理解OTL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2、学会OTL电路的调试及主要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二、设计思路功率放大器的作用是给负载提供一定的输出功率,当负载一定时,希望输出功率尽可能大,输出信号的非线性失真尽可能小,且效率尽可能高。由于OTL线路采用直接耦合方式,为了保证电路工作稳定,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抑制零点漂移。为了获得足够大的输出功率驱动负载工作,故需要有足够高的电压放大倍数。因此性能好的OTL功率放大器应有输入级、推动及和输出级等部分组

2、成。三、设计原理如下图所示OTL功率放大器。其中由晶体三极管T1组成推动级(也称前置放大级),T2、T3是一对参数对称的NPN和PNP型晶体三极管,它们组成互补推挽OTL功放电路。由于每一个管子都接成射极输出器形式,因此具有输出电阻低,负载能力强等优点,适合于作功率输出级。T1管工作于甲类状态,它的集电极电流IC1由电位器RW1进行调节。IC1的一部分流经电位器RW2及二极管D,给T2、T3提供偏压。调节RW2,可以使T2、T3得到合适的静态电流而工作于甲乙类状态,以克服交越失真。静态时要求输出端中点A的电位UA=1/2UC

3、C,可以通过调节RW1来实现,又由于RW1的一端接在A点,因此在电路中引入交、直流电压并联负反馈,一方面能够稳定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同时也改善了非线性失真。当输入正弦交流信号Ui时,经T1放大、倒相后同时作用于T2、T3的基极,Ui的负半周使T2管导通(T3管截止),有电流通过负载RL,同时向电容C0充电,在Ui的正半周,T3导通(T2截止),则已充好电的电容器C0起着电源的作用,通过负载RL放电,这样在RL上就得到完整的正弦波。C2和R构成自举电路,用于提高输出电压正半周的幅度,以得到打的动态范围。四、OTL电路的主要性能

4、指标1.最大不失真输出功率Pom理想情况下,Pom=UCC2/8RL,在实验中可通过测量RL两端的电压有效值,来求得实际的POM=UO2/RL。2.效率=POM/PE*100%(PE-直流电源供给的平均功率)理想情况下,功率Max=78.5%.在实验中,可测量电源供给的平均电流Idc,从而求得PE=UCCIdc,负载上的交流功率已用上述方法求出,因而也就可以计算实际效率了。3.频率响应4.输入灵敏度输入灵敏度是指输出最大不失真功率时,输入信号Ui之值。五、实验设备与器件1、+5V直流电源2、函数发生器3、交流毫伏表,直流电压

5、表,直流毫安表4、晶体三极管PNP、NPN,晶体二极管IN40075、8Ω扬声器、电阻器、电容器若干四、实验内容六、实验内容1.测量Pom输入端接f=1KHz的正弦信号ui,输出端用示波器观察输出电压u0波形。逐渐增大ui,使输出电压达到最大不失真输出,用交流毫伏表测出负载RL上的电压有效值U0,即可求出Pom=u0·u0/RL2.测量η当输出电压为最大不失真输出时,读出直流毫安表中的电流值,此电流即为直流电源供给的平均电流IdC(有一定误差),由此可近似求得PE=UCCIdc,再根据上面测得的P0m,即可求出。η=Pom/

6、PI3.输入灵敏度测试输入灵敏度是指输出最大不失真功率时,输入信号Ui之值。根据输入灵敏度的定义,只要测出输出功率P0=P0m时的输入电压值Ui即可。4.频率响应的测试在测试时,为保证电路的安全,应在较低电压下进行,通常取输入信号为输入灵敏度的50%。在整个测试过程中,应保持Ui为恒定值,且输出波形不得失真。5.研究自举电路的作用1)测量有自举电路,且PO=POMAX时的电压增益AV=UOM/Ui。2)半C2开路,R短路(无自举),再测量PO=POMAX的AV。用示波器观察1)、2)两种情况下的输出电压波形,并将以上两项测量

7、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自举电路的作用。6、噪声电压的测试测量时将输入端短路(ui=0) ,观察输出噪声波形,并用交流毫伏表测量输出电压,即为噪声电压UN,本电路若UN<15mV,即满足要求。7、试听输入信号改为录音机输出,输出端接试听音箱及示波器。开机试听,并观察语言和音乐信号的输出波形。七、总结与体会通过这次对OTL功率放大器的设计与制作,让我了解了设计电路的程序,也让我了解了关于OTL功率放大器的原理与设计理念,要设计一个电路总要先用仿真成功之后才实际接线的。但是最后的成品却不一定与仿真时完全一样,因为在实际接线中有着各

8、种各样的条件制约。但也有些电路在仿真中无法成功,而在实际中因为芯片本身的特性而成功的。所以,在设计时应考虑两者的差异,从中找出最适合的设计方法。在为期两周的课程设计中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专业知识的匮乏,对一些工作感到无从下手,茫然不知所措,这时才真正领悟到学无止境的含义,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